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0篇
  10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10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赣南脐橙绿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抗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来自赣南7个县的柑橘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种群对该地区常用杀菌剂抑霉唑、咪鲜胺、甲基硫菌灵和百可得的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和对抑霉唑的抗性分子机制。结果表明:病菌对抑霉唑和咪鲜胺存在基本一致的抗性;2011和2012年病菌种群对抑霉唑和咪鲜胺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2%和90%,平均抗性倍数为51.5倍,抗性分子机制均属于IMZ-R3,即CYP51B基因启动子区发生199 bp插入的突变;病菌种群对甲基硫菌灵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2%和91%;病菌种群对百可得均表现敏感。本研究为采后柑橘病害防治药剂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炔螨特30%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橘全爪螨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炔螨特30%可湿性粉剂对橘全爪螨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该药剂速效性一般,持效性强.5月中旬到6月初橘全爪螨盛发期使用,实际农业生产中使用9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103.
以橘小实蝇入侵果蔬混栽橘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橘小实蝇对不同蔬菜寄主及柑橘品种之间的为害差异,结合蔬菜生育期和柑橘果实成熟期,明确了橘小实蝇转主寄生的种群动态,在柑橘果实转色期之前,橘小实蝇在蔬菜区继代繁殖;在柑橘果实转色后,橘小实蝇转主入侵到柑橘为害。橘小实蝇可因各蔬菜寄主成熟与否选择性为害;橘小实蝇对温州蜜柑为害严重,本地早和四三九品种为害较轻,哈姆林及刘本橙在本地不为害。同时给出了果蔬混栽园内橘小实蝇自柑橘瓜果期至采收期期间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安徽省水稻秧苗发黄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水稻发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5.
本文研究了及时采摘、茶园轻修剪、中耕除草、黄板诱杀、灯光诱杀、植物源农药印楝素和生物农药球孢白僵菌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非化学防治措施对茶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农业防治措施中,以茶园轻修剪、第7 d防治效果最优,达60.02%;物理防治措施中,以黄板与灯光组合诱杀第21 d防治效果最优,达75.00%;生物防治措施中,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和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两种生物农药防治效果均达73.00%以上。上述几种非化学防治措施可优先作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三种侵染柑橘木虱的蜡蚧菌属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株ZJLA08、ZJLP09和ZJLSP07为从柑橘木虱虫体中分离纯化的蜡蚧菌属真菌,经鉴定分别为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及1个新种Lecanicillium sp.,均对柑橘木虱具有强致病性。为明确这3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温度、光照和紫外照射等条件对菌株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5~30 ℃是菌株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光照对菌株生长和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但适当的光照有利于菌株产孢,如在连续光照条件下培养7 d后,菌株ZJLSP07、ZJLA08和ZJLP09的产孢量依次为6.72×108、6.13×108、10.38×108个·mL-1;紫外照射对3个菌株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如紫外照射60 min对菌株ZJLSP07、ZJLA08和ZJLP09的产孢抑制率分别达38.32%、51.17%和32.41%,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81.43%、87.35%和78.14%;湿度高有利于菌株孢子的萌发,如在相对湿度为62%时,菌株ZJLSP07、ZJLA08和ZJLP09的孢子萌发率相比饱和湿度条件下分别下降了84.31%、86.21%和77.47%。在测试的3个菌株中,菌株ZJLP09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菌株,且其对高温、低湿和紫外照射等具有更强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07.
长期的观察发现,不同柑橘品种感染黄龙病后出现的病症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检测了浙江柑橘黄龙病病原β-操纵子核糖体蛋白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比对,BLAST比对结果说明所扩增的基因序列之间差异性为0,与基因库(NCBI)中黄龙病亚洲韧皮杆菌DNA序列相似性为100%,由此说明浙江柑橘黄龙病病原β-操纵子核糖体蛋白基因并未发生变异,出现上述现象可能是其他基因发生变异或者与品种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8.
为明确柑橘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PCR扩增了6个不同地区黄龙病菌的16S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 regions,ISR),分别通过4种内切酶对其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发现不同分离物的16S 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各酶切产物的电泳谱带完全一致,未表现多态性。对16S-23SrDNA ISR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经DNAman和NCBI Blast比对分析发现,6个分离物16S-23SrDNAISR序列之间不存在碱基差异,与数据库中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同源性高达99.0%~10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所有的Ca.L.asiaticus归为一个类群,而后与Ca.L.africanus、Ca.L.americanus和Ca.L.psyllaurous组成韧皮部杆菌属(Candidatus Liberibacter)一个大的类群。结果表明,同一种柑橘黄龙病菌不同分离物16S rDNA和16S-23S rDNAISR无分子变异或变异较小,不存在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及其与盐酸贝那普利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对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ACE基因分型,并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8周,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心功能、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WF)的变化。结果CHF患者的Ⅱ、ID、DD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1.7%、33.3%、35.0%,I、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5.8%、44.2%,患者的DD基因型频率及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P〈0.01)。服用盐酸贝那普利后,DD基因型患者的NYHA分级及EDV改善值大于Ⅱ、II)基因型患者(P〈0.01)。结论CHF患者ACE基因分型与盐酸贝那普利的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10.
柑橘木虱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防治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的关键措施。本文主要阐述了柑橘木虱的防治技术手段,包括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并且探讨了柑橘木虱防治的发展趋势,旨在为防治柑橘木虱及防控柑橘黄龙病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