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探讨植物乳杆菌发酵对脊尾白虾小分子物质组成的影响,采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和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对发酵前后脊尾白虾肌肉的甲醇水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可导致脊尾白虾中延胡索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肌苷三磷酸、3',5'-二磷酸腺苷、2-吡啶甲醇和葫芦巴碱含量显著下降,同时导致乳酸、β-羟基异丁酸、胆碱和次黄嘌呤含量显著升高,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对虾的小分子营养物质组成和风味产生了显著影响。本研究为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2.
试验结果表明:36%三唑酮·多对水稻纹枯病和叶尖枯病的防效优于50%多菌灵WP和15%三唑酮WP;30%三唑酮·多450g/hm2用量防效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3.
东饲豆1号是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根据东营市畜牧业发展需要选育的耐盐饲用大豆品种.该品种是利用耐盐野生大豆为母本与栽培大豆滨职1号杂交、回交,将杂交后代种植在含盐量0.30%~0.32%、有机质含量0.58%~0.71%的土壤上,采用系谱选择法定向选择培育而成.东饲豆1号在含盐量0.30%~0.32%的盐渍土上表现高产、稳产、抗性好的特点,2014年通过山东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适宜在黄河三角洲轻度盐渍土、瘠薄土壤种植.  相似文献   
44.
清水县为甘肃省牛羊产业大县,牛羊饲养量直线上升,同时牛羊的疾病也不断发生,经笔者对近年来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采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风寒顽固性咳嗽,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5.
46.
咖啡碱是茶叶、咖啡等饮料的主要品质成分及功能成分之一。在植物体内咖啡碱生物合成的核心途径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可可碱→咖啡碱,其中包括3步由N-甲基转移酶催化的转甲基化反应和1步由核糖核苷水解酶催化的脱核苷反应。N-甲基转移酶是参与咖啡碱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类。介绍了植物中咖啡碱的基本情况及其生物合成途径,重点综述了咖啡碱合成N-甲基转移酶的酶学特性、NMTs的克隆、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等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47.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在长期自然环境选择下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变异类型,是大豆珍贵的基因库,具有高蛋白含量、较强的抗逆性、较高的繁殖系数等优良性状,为栽培大豆的遗传育种和种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笔者从野生大豆的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方面对野生大豆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性评述,为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发掘及创新性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AC)对β-淀粉样肽(25—35)[β amyloid peptide-(25—35),Aβ25-35]诱导体外血清饥饿培养的PCI2细胞周期异常与凋亡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种人培养瓶或板的PC12细胞贴壁后用常用血清饥饿培养使细胞同步于岛期,30mg/L的PAC预处理血清饥饿培养的PC12细胞,加入终浓度为25μmol/L Aβ25-35处理0~20h,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从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4,CDK4)、磷酸化的视网膜纤维母细胞瘤蛋白(phosphorylated Retinoblastoma protein,pRb)、腺病毒E2启动子结合因子1(Adenovirus E2 factor-1,E2 F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关联X蛋白(B-cell lymphoma/leukemia-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Aβ25—35诱导组比较,CDK4、E2F1、bax mRNA表达和CDK4、pR6、Bax蛋白表达降低。结论PAC可能通过下调CDK4、pRb、E2F1的表达,从而降低bax的活化,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周期异常与凋亡起保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u)对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的影响。方法 80只小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4组用于小鼠外周血细胞实验,另4组用于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分别为对照组、1/30给药组、1/10给药组和1/3给药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5mL,其余各组2次腹腔注射不同剂量5-Fu,微核试验观察小鼠外周血和骨髓细胞中微核形成。结果第1次给药后,各组外周血和骨髓细胞中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2次给药较第1次给药的微核率明显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Fu能引起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制备兔抗伤寒杆菌Fe-SOD血清,并研究其对鼠伤寒杆菌攻击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探讨SOD与沙门氏菌致病性的关系.方法:用纯化的伤寒杆菌Fe-SOD免疫家兔,制备兔抗SOD血清,并用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免疫电泳、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和抗血清对酶活性抑制试验检测抗血清的特异性.将所制备的抗血清与鼠伤寒杆菌混合,放37℃30 min,经腹腔注入小鼠体内,并观察3 d和7 d小鼠的存活情况,以确定抗血清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抗血清的ELISA效价为1:10240,免疫电泳结果显示抗血清与纯化的伤寒杆菌Fe-SOD及无细胞溶解物在相同位置各只形成一条沉淀线;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抗血清不与牛红细胞SOD形成沉淀线,但抗血清对酶活性抑制试验结果显示抗血清可抑制24.92%的红细胞SOD活性,说明伤寒杆菌Fe-SOD与牛红细胞SOD有低度交叉反应.抗血清可抑制42.58%~73.38%的沙门氏菌无细胞溶解物中SOD活性.经抗血清处理过的5LD50鼠伤寒杆菌攻击的小鼠3 d和7 d的存活率分别为90%和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抗伤寒杆菌Fe-SOD血清对受鼠伤寒杆菌攻击的小鼠具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SOD可能是沙门氏菌共同的保护性抗原.提示SOD与沙门氏菌的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