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0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ITS-RFLP及SRAP标记在灰树花种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5个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株的子实体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ITS扩增后对产物进行酶切,25个菌株的ITS条带处于同一位置,酶切后部分菌株呈现不一样的切点,可将这些菌株大致分为三类.应用扩增清晰、多态性高的47对SRAP引物对这25个菌株进行SRAP分析,共得到138条多态性条带,树状图显示,这些菌株在相似度77%水平上可分为三类,与ITS-RFLP的分析结果类似.SRAP分析结果显示,有10个菌株可以被有效的区分,15个菌株未能找到其相互之间的差异带,说明ITS-RFLP和SRAP标记可以应用于区分菌株,进行种质评价.  相似文献   
102.
从食用菌基质利用相关基因、交配型基因和子实体发育相关基因等方面介绍了食用菌重要功能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3.
香菇子实体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的遗传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国香菇主栽品种苏香为材料,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获得DNA指纹图谱。以此估算出同一菌种子实体菇肉,菇柄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DNA相似系数,并构建了遗传相关聚类图,结果显示,同一菌种子实体的菇柄组织分离物与菌丝体的遗传相关性可能低于菇肉。  相似文献   
104.
比对分析由双核菌丝L808制备的两个原生质体单核菌丝L808P65和L808P78与双核菌丝L808之间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Cx)活性和IGS1序列差异。结果表明:L808双核菌丝生长速度快,分泌胞外酶快且含量高,Cx比活居中,拥有两个长度不同的IGS1序列:L808-c1(1003 nt)和L808-c2(1041 nt);L808P65单核菌丝生长速度居中,分泌胞外酶含量和速度居中,Cx比活最低,拥有与L808-c1一样的IGS1序列;L808P78单核菌丝生长速度最慢,分泌胞外酶含量和速度最小,但Cx比活最高,拥有与L808-c2一样的IGS1序列。  相似文献   
105.
试验旨在探索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对体外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寻求稳定的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损伤模型的方法。选用1周龄ICR小鼠进行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分离并通过BMEC特有的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 Ⅷ,Factor Ⅷ)进行荧光标记,鉴定分离的细胞并判定分离率。选用1~3日龄ICR小鼠分离星形胶质细胞并通过其特有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对进行荧光标记,鉴定分离的细胞并判定分离率。将原代细胞传至3代,用Transwell二维小孔分别构建单层BMEC和BMEC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血脑屏障模型。选用致脑膜炎粪肠球菌、非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和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分别与构建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共培养,评估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对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穿透性。通过4 h渗透试验、荧光素钠通透性试验和血脑屏障损伤相关标志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量的检测,评估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对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分离到BMEC和星形胶质细胞,纯度分别达90%和95%以上。细菌穿透试验结果显示,所选的3株细菌只有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可穿越体外血脑屏障模型。4 h渗透试验和荧光素钠通透性试验结果显示,共培养模型优于单层BMEC模型。与其他组相比,构建的体外血脑屏障与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共培养组荧光素钠的穿透力更高,MMP-2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升。综上,BMEC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模型优于单层BMEC模型,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可穿越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并介导体外血脑屏障损伤,本试验结果为揭示致脑膜炎粪肠球菌对体外血脑屏障损伤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食用菌培养料的腐熟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营养成分降解程度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后期的生产过程及产量。物种多样性差异反映了生态群落的功能和动态变化,因此分析发酵培养料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对生产优质的培养料,使食用菌获得高产量尤为重要。本文梳理了食用菌发酵培养料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简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并综述了其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未来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研究及开发复合菌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解新疆地区部分规模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BVD)的流行情况,优化防控措施,以达到建设防控净化场的目的,自2020年11月到2021年7月累计采集新疆5 个地区16 个奶牛场共计26 997 份血清、3 843 份犊牛耳组织进行全群普检。通过使用IDEXX公司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及RT-PCR复检结合测序等方法,淘汰阳性牛,同源性分析流行毒株情况。BVDV血清抗原检测结果为:沙湾某奶牛场BVD阳性率为1.63%(38/2 326);乌鲁木齐某奶牛场BVD阳性率为0.35%(4/1 132);其余奶牛场均为阴性。犊牛耳组织抗原检测结果为:乌鲁木齐某牛场BVDV阳性率为1.17%(4/342);其余奶牛场均为阴性。研究结果揭示,奶牛场通过淘汰BVDV阳性牛,调整免疫程序、制定消毒程序等方法,可有效净化BVD。  相似文献   
108.
在已构建‘香菇135’菌丝生物量与提取DNA量关联标准曲线的基础上,分析了香菇培养基质的DNA本底量和基质对‘香菇135’菌丝DNA提取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测定了‘香菇135’三角瓶培养物和不同出菇状态的菌棒中的菌丝相对生物量,估算了测定的误差范围。结果表明:三角瓶中后期菌丝占培养物重量的21%左右,从丽水采集的出菇状态为好、中和差的香菇菌棒中菌丝分别占培养物重量的39%、50%和61%(以相对菌丝干重占培养物干重的百分比计)。  相似文献   
109.
将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冷诱导基因Cor3cDNA序列经EcoR I酶切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PROK-1中,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M109,经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分离纯化发现该蛋白的分子量约为43kD,等电聚焦电泳结果表明,该蛋白的等电点为6.1,HPLC检测说明合成方向的酶活性为每毫克蛋白每分钟4.5μmol,DNTB与同型半胱氨酸颜色反应测定水解方向的酶活性为每毫克蛋白每分钟0.7μmol,根据上述特性可以确定草菇冷诱导基因Cor3所编码的蛋白是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SAHH)。  相似文献   
110.
为了调查新疆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发病情况,通过采集不同生长阶段牛群血清共计362 份,使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IBR-g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抗体效价,评估该奶牛场IBRV疫苗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后备牛中犊牛和青年牛IBR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57%(31/35)、75.00%(21/28);成年母牛中泌乳期母牛、干奶期母牛IBR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46%(145/178)、95.04%(115/121)。阴性数共44 份,可疑数8 份,IBR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8.38%;结果表明,疫苗接种后,不同生产阶段牛群均可产生不错的抗体保护效果,为奶牛场防控IBR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