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64篇
农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143篇
农作物   37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探讨转双价基因毛白杨光合特性与规律,以4个转rolB-pttGA20ox双价基因毛白杨株系和1个对照株系PT-16的1 a生盆栽苗为材料,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光合作用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光合特性与苗木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与对照株系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变化趋势相似,其中3个转基因株系RG-1、RG-3和RG-4在各个光有效辐射下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转基因株系的光补偿点均低于对照,RG-3和RG-4的光饱和点高于对照;株系间瞬时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其中RG-4最高;转基因毛白杨株系净光合速率与地径显著相关,与苗高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2.
生长素运输载体通过影响极性运输而作用于植物组织器官的形成、生长等过程.植物中存在三种类型生长素运输载体:AUX1(Auxin Resistant)蛋白、PIN (PIN-FORMED)蛋白家族和MDR/PGP(Multidrug-Resistant/P-glycoprotein)蛋白家族.对拟南芥、玉米、水稻中生长素运输载体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研究领域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3.
北纬30°--优质茶叶产区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北纬30°是地球上一条奇特的地质带,也是一条优质茶叶产区带。西湖龙井、君山银针、蒙顶甘露等十大传统名茶中有九个就产生在这一纬度上,中国两大优质茶区正好穿它而过。产生这一优质茶叶生产带的原因:一是地球板块碰撞产生的奇异地貌和土壤母质;二是北纬30°的宜茶气候条件;三是生物多样性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带生产的茶叶不仅品质良好,而且安全可靠,有着十分光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4.
银白杨叶片不定芽再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该文以银白杨无菌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 ,进行了不同培养基及不同因子对银白杨叶片不定芽诱导的研究 ,建立了叶片不定芽再生植株体系 ,为今后的遗传工程改良奠定了基础 .结果表明 :银白杨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是MS附加 6 BA和NAA(5∶1) (即MS +6 BA 0 5mg L +NAA 0 1mg L +蔗糖 2 5 % +琼脂 0 5 5 % ,pH 5 8) ,不定芽再生率达 95 %以上 ;当 6 BA NAA <5时 ,叶片不定芽再生率和再生系数均降低 ,当 5≤ 6 BA NAA≤ 30时 ,随着比值的增大 ,不定芽再生率明显下降 ,不定芽再生系数也减少 ;叶片不定芽再生能力强的最佳取材位置是自试管苗顶端向下伸展叶的第 1~ 3片叶 ;生根试管植株叶片的不定芽再生能力强于无根试管植株 ;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光照时间为每天 14h .  相似文献   
105.
为了研究不同地理种源黄梁木(Neolamarkia cadamba)光合特征的差异、筛选高光效种源,以广西、广东和云南6个不同地理种源的黄梁木为材料,在夏季,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其进行了光合日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黄梁木有较高的光合效率;所有种源的净光合速度(P_n)、蒸腾速率(T_r)、胞间CO_2摩尔分数(C_i)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而气孔导度(G_s)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并且第2个峰较低;影响P_n值的主要指标由大到小依次为C_i、G_s、光合有效辐射(P_(ARi))、T_r;不同种源间的光合特性有所差异,全天净光合速率总和由大小依次为桂兴宁、桂龙州、粤天河、粤云浮、滇保山、滇景洪,其中桂龙州和桂兴宁种源可作为优良种源的初选对象。  相似文献   
106.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xogenous gene introduction on osmotic adjustment of plants.[Method] After pot culture with same time,the transgenic plants expressing 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gene(BADH)and non-transgenic plants of Lespedeza formosa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0,0.5%,1.0%,2.0%)of NaCl solution for 30 h and some physiological indices including proline,betaine,soluble sugar,malondialdehyde(MDA)contents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SOD)activity were assayed.[Resul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indices mentioned above between transgenic plants and non-transgenic plants under the salt-free treatment.With the increase of NaCl concentration,the transgenic plants accumulated much higher level of proline,betaine,soluble sugar and lower level of MDA than non-transgenic plants.But the differences of SOD activity increase degrees between transgenic and non-transgenic plants were not significant.Performances of the three transgenic lines were different to some extent.[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of exogenous BADH gene enhanced the osmotic adjustment ability of L.formosa,furthermore;different transgenic lines performed differently.  相似文献   
107.
21世纪林业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科技、社会、经济大发展的世纪。林业的发展对林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21世纪林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摆在高等林业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一)根据21世纪林业的趋向,调整课程设置21世纪林业的定位与走向是林业教育改革的依据。21世...  相似文献   
108.
利用13个油松×云南松杂交子代家系、母本6个单株自由授粉混合子代、父本5个单株的自由授粉混合子代及高山松林芝种群为对象,测定和比较分析了杂种子代、亲本子代及高山松群体苗木针叶的电学参数—损耗系数,研究了损耗系数在不同群体间的变异与联系。通过对损耗系数谱线拟合,构建了高山松、油松、云南松及人工杂种针叶的损耗系数模型。结果表明,损耗系数谱在种(杂种)间差异显著,损耗随频率的变化趋势表现了各物种的特点。在5-10 Hz频段,种(杂种)间差异小。大于10 Hz后,杂种和高山松与油松差异小,杂种曲线走势几乎与油松重合,凸显母本效应强,高山松和云南松损耗谱线走势相反,高山松为凹形,油松为凸形,标示出二者损耗机理上的不一致,或相反。大于15 Hz以后,高山松的损耗系数最小,体现出高山松耗能最小的超亲性状。聚类分析显示杂种组合、高山松在损耗性状上有偏母特性。损耗与试验地温度、降水、经度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损耗与越冬死亡率、2年生苗高、苗冠高、死亡率显著正相关,与2年生存活率、封顶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9.
我国林木种苗生产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分别只有37%和28%,大大低于林业发达国家。去年抽查中西部地区10个省(区、市)种苗质量结果表明:种了平均合格率仅为35.1%,苗木平均合格率也只有81.7%——  相似文献   
110.
对河南试验点上第2次侧柏种源试验的13个种源,197个家系种苗性状的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种子性状在种源内家系间的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苗高种源间变异大于种源内家系间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