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利用双金属片研发了小菜蛾性信息素控释装置。室内测试表明,这些装置可实现小菜蛾性信息素的控制释放;田间测试结果表明,在本控释装置与未加任何控释装置的常规信息素释放的诱捕效果相同的情况下,控释装置减少了性信息素的白天无效释放,延长了性信息素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22.
云南省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常温条件下饲养甜菜夜蛾,对昆明地区甜菜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在昆明地区可周年发生,全年发生5~6代,有世代重叠现象。幼虫主要为害时期为3~9月,全年以第2~5代发生量最大,最短历期34d,最长76d,食物及温湿度是各代历期的主要影响因素,低温和高湿对其发育均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采用广义法、回归相关法及利用回交一代和杂种二代群体估算了黄麻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在三种估算法中,各组合的各性状遗传力位次有相似的趋势。估算结果表明:生育期、株高、分叉高的遗传力是高的,茎粗、麻皮厚的遗传力不高,而单株重遗传力很低。各性状遗传力位次大体为生育期、株高→分叉高→茎粗→麻皮厚→单株重。  相似文献   
24.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肠道细菌与环境适应性的关系,采集云南省嵩明(Songming,SM)、彝良(Yiliang,YL)、勐海(Menghai,MH)和澜沧(Lancang,LC)4个县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利用16S rDNA测序分析其肠道细菌的组成以及结构,对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预测菌群的潜在功能。结果显示,4个草地贪夜蛾种群肠道共获得399个OTU序列,分布于17门25纲41目63科105属149种。在属水平上,草地贪夜蛾肠道优势细菌是苍白杆菌属、埃希氏菌属、乳杆菌属、荚膜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肠球菌属,所占比例分别介于43.82%~91.75%、0.55%~21.14%、0.16%~21.52%、0.30%~6.50%、0.20%~4.20%和2.19%~3.64%之间。草地贪夜蛾SM种群和YL种群、LC种群和MH种群肠道菌群的相似性较高。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主要参与了物质代谢的过程,且行使代谢功能的肠道细菌在LC种群和MH种群中的相对丰度较高,SM种群参与代谢的相对丰度最低,这可能与当地气候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25.
通过1991—1992年栽培试验,明确了在闽南地区芙蓉红麻369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上中旬,适宜收获期为9月下旬,栽培密度为亩定苗1.2万株左右,施肥管理于第一次间苗后(4叶龄)轻施提苗肥,重追肥分两次施,定苗后(9叶龄)较轻,旺长初期(16—17叶龄)较重,旺长盛期(50叶龄)补施壮尾肥,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6.
黑缘红瓢虫种群动态及捕食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黑缘红瓢虫的种群消长规律和捕食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是黑缘红瓢虫发生的盛期。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对黑缘红瓢虫3龄、4龄幼虫和成虫捕食朝鲜球坚蚧的作用进行拟合,由模型得出,一头黑缘红瓢虫成虫、4龄幼虫、3龄幼虫对朝鲜球坚蚧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76.31,35.61,32.24,其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在猎物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成虫的寻找效应大于幼虫,4龄幼虫寻找效应大于3龄幼虫。  相似文献   
27.
2016年-2019年采用马来氏网监测昆明晋宁区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成虫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两者发生趋势基本一致,半闭弯尾姬蜂与小菜蛾具有跟随现象。小菜蛾和半闭弯尾姬蜂成虫全年有1~2个发生高峰期,半闭弯尾姬蜂成虫出现峰值滞后小菜蛾成虫峰值20~32 d。2016年-2019年半闭弯尾姬蜂发生高峰期分别在7月12日-8月30日、7月2日-8月21日、6月30日-8月31日、5月20日-6月10日,夏秋季寄生率明显高于冬春季,7月15日-10月30日半闭弯尾姬蜂寄生率在42.00%~87.21%,春季至夏初田间半闭弯尾姬蜂数量和寄生率较低,夏秋季是人工田间释放半闭弯尾姬蜂的最佳时期,研究结果为半闭弯尾姬蜂田间保护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温度对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Hellen发育历期和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7℃的范围内,半闭弯尾姬蜂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完成一个世代在15℃时需要35.97d;20℃时需要21.75d;22℃时需要18.57d;25℃时需要14.92d;27℃时需要14.29d。半闭弯尾姬蜂由产卵至羽化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53℃,有效积温为269.07日度。在15~25℃的范围内,20℃时雌蜂比例最大,雌雄(♀:♂)性比为0.95,温度超过25℃,雌蜂比例明显降低,温度为27℃时,性比仅为0.25。综合温度对发育历期和性比的影响,室内繁殖半闭弯尾姬蜂以22℃为最适合温度。  相似文献   
29.
为夺取麻粮双高产,1977—1979年,我们进行了小麦—黄麻—晚稻三熟制的栽培试验。试验在本所试验农场进行,土壤为沙质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作小麦选用中早熟高产品种—晋麦2148、龙溪37,于11月上、中旬播种,采用大畦深沟撒播。3月底4月初收麦后,立即整地播种黄麻,8月中旬收麻,处暑  相似文献   
30.
[目的]为明确玉溪市烤烟-油菜轮作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进而为烤烟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用马来氏网在玉溪市烤烟-油菜轮作田对昆虫种类及数量进行调查。[结果]结果表明:烤烟-油菜轮作田共采集昆虫5089头,隶属9目26个类群。植食性优势类群为叶蝉类、蛾类,寄生性优势类群为姬蜂和茧蜂,捕食性优势类群为捕食性食蚜蝇;烤烟-油菜轮作田主要害虫蛾类发生高峰期6-7月,叶蝉发生高峰期在9月,主要天敌姬蜂类发生高峰期在9月,茧蜂发生高峰期在6月,捕食性食蚜蝇发生高峰期在4-5月;[结论]烤烟-油菜轮作田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性指数6月最高,分别为1.985 0、2.762 0、1.0000;优势度指数3月最高为0.8840;Ss/Si稳定性指数在0.0088~0.1385,Sn/Sp稳定性指数在0.7142~2.000, Ss/Si和Sn/Sp稳定性指数8月最高。6–8月烤烟旺长期至采收期昆虫群落结构最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