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半闭弯尾姬蜂是小菜蛾的优势天敌昆虫,对小菜蛾的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生态调控和自然控制作用。文章对半闭弯尾姬蜂在云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阐述,为半闭弯尾姬蜂的田间大量释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为明确温度对益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在室内设置18?20?22?25℃和28℃温度条件, 开展了以草地贪夜蛾为食物的益蝽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以及成虫寿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8~28℃范围内, 益蝽若虫在25℃条件下存活率最高(92.20%), 生长速度最快, 18℃下存活率最低(49.60%)?28℃条件下, 卵发育历期为5.5 d, 而18℃条件下, 卵发育历期为15.5 d?18℃条件下, 益蝽从卵发育至成虫需要85.0 d, 而在28℃条件下, 益蝽卵发育至成虫只需要29.8 d?22~28℃为益蝽适生温区, 在18~28℃条件下, 益蝽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18~28℃内, 益蝽各个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符合线性函数模型?益蝽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20℃和13.13℃, 有效积温分别为74.90日·度和427.57日·度?在18?20?22?25?28℃条件下, 雄虫和雌虫的寿命分别为10.0 d和12.8 d?27.2 d和31.8 d?41.8 d和56.8 d?35.2 d和50.0 d?28.8 d和31.8 d?其中在22℃条件下, 雄虫和雌虫寿命最长, 分别为41.8 d和56.8 d?该研究结果为益蝽的生长发育和群体饲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云南保山市属低纬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其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红火蚁的入侵、定殖、扩散。为了探明保山市红火蚁发生活动规律,为保山红火蚁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对保山市苗木基地区域红火蚁蚁巢动态和工蚁动态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内红火蚁的活动蚁巢数量、新增蚁巢数量、诱集工蚁数量都表现为先增加然后降低的趋势。其发生动态表现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6月15日—8月15日活动蚁巢数量处于快速增加阶段,活动蚁巢数量从23个/1 000 m2快速增加到50个/1000 m2,新增蚁巢数量达43个,占全年新增蚁巢总数的45.74%,诱集工蚁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合计诱集数量为1 568.00头/1 000 m2,占全年诱集工蚁总量的42.59%;第二阶段8月31日—10月15日活动蚁巢数量处于增加阶段,但增加的速度减缓,到10月15日活动蚁巢数量最多达61个/1 000 m2,新增蚁巢数量和诱集工蚁数量呈持续减少趋势,合计新增蚁巢数量和诱集工蚁数量分别占合计数量的39.36%和33.89%;第三阶段1...  相似文献   
54.
云南草地贪夜蛾冬春季虫源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我国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主要降落区、周年繁殖区和北迁南回的重要通道。本研究基于室内生物学测定和全省气象数据, 并通过田间实地调查, 对冬春季虫源分布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全省129个县/区/市中有45个县/区/市为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适宜区, 有64个县/区/市为幼虫冬春季发生区。周年繁殖适宜区和幼虫冬春季发生区主要分布在25°N以南的西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区大部区域, 以及西部怒江和北部金沙江沿岸部分地区。2)云南东西部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和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典型的区域特点:西部至南部普遍发生, 种群数量高, 为害严重, 有虫田率超过90%, 平均受害株率为30%~59%, 平均百株虫量为20~47头; 东南局部区域发生轻, 平均被害株率13.01%, 百株虫量12头; 中部及以北地区除河谷热区外, 冬春季未见有草地贪夜蛾为害。调查结果与虫源分布区预测结果重合度较高。3)玉米种植分布和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有直接影响, 同时, 用药水平及种植模式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对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与预警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5.
1997/1998年红麻种子发芽率普遍很低。抽取392份样品,只有21.43%的样品发芽率达75%以上。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不良气候因素及种子后熟期间管理不善、脱子方法不当。因此在不良气候条件下,抢晴收刈种子和加强种子后熟期间的管理及改进脱子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6.
闽红321系从红麻722×闽红82-59有性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红麻新品种。该品种2003~2004年参加福建红麻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平均原麻产量为6235.0kg·hm^-2,比红引135增产21.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999-2000年参加全国红麻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平均纤维产量为3491.25kg·hm^-2,比对照红引135增产15.4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闽红321表现株高、茎粗、有效株数多、抗病力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其纤维品质和抗病性亦均优于对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本试验研究低温状态下半闭弯尾姬蜂蛹重波动规律。结果表明,半闭弯尾姬蜂雌、雄蜂在低温下存在2种不同发育生理型态,分别是发育蛹和不发育蛹,其蛹的减重幅度均高于对照的正常发育蛹。在10℃低温下,不发育蛹的重量降低过程较缓慢,而常温对照或低温下发育蜂蛹重量降速较快。低温不发育蛹在低温贮存期间,其重量减轻曲线平缓。在10℃低温下,寄生蜂羽化率低于常温,雌蜂羽化率仅为33%,雄蜂羽化率达70%。研究表明,半闭弯尾姬蜂不发育蛹通过维持较低的代谢水平来渡过低温环境,蛹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58.
闽红82/34系我所1980年从南选×紫光有性杂交后代中育成的红麻新品种。1984—1989年经品系比较和多点试验,平均亩产原麻352.5公斤,比主对照品种青皮3号增产12.98%;比副对照品种722(对比44点次)增产9.66%,均达极显著标准。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的特性。1987—1990年省内外累计示范试种1万多亩。  相似文献   
59.
昭通市苹果绵蚜的越冬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绵蚜在云南昭通市10月下旬部分虫就进入越冬期,翌年1月中下旬开始迁移活动。冬季,苹果绵蚜主要集中在主干上的结疤、剪锯伤口等部位,各龄虫均能越冬,其中,以2龄虫为主,1龄虫、2龄虫、3龄虫、4龄虫和成虫占总虫量的比例分别为8.4%、34.9%、23.2%、19.9%和13.7%。在田间尚未采集到性蚜和卵。与发生高峰期比较,冬季田间蚜群量和每蚜群虫量分别下降31.2%和67.3%。  相似文献   
60.
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其数学模型为:Na=0.1246No/(1 0.1246×0.0127No)。日光蜂寄生苹果绵蚜的数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日光蜂寻找效应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1246/(1 0.1246×0.0127No)。日光蜂的最大寄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0.40和194.46头。日光蜂寻找效应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1698P-1.0639。不同温度条件下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寄生量有差异,在22℃时寄生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