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究在粳稻中敲除Os Nramp5基因对镉等金属元素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科学高效地生产优质健康粳米提供新材料和理论参考。【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优良食味高产粳稻品种南粳46背景下对OsNramp5进行基因敲除,结合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了无外源基因的Os Nramp5敲除突变系,考查其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特征,以及在不同镉含量土壤中和锌肥、硒肥喷施后的籽粒镉、锰、硒等七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在T0代获得了5种OsNramp5不同变异类型的转基因植株,设计开发了其中3种突变型的特异分子标记,进而结合标记辅助选择,在各植株的T2代中获得不含潮霉素选择标记基因和CAS9蛋白基因的纯合敲除系。与野生型相比,无论在高浓度还是低浓度镉含量土壤中,敲除系整株包括籽粒中的镉含量和地上部组织中锰含量均显著低于南粳46;敲除系的株高略微下降,穗粒数显著降低并导致其单株产量明显下降,但在低分蘖肥处理中产量下降未达显著。敲除系稻米外观总体好于对照,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导致其食味值明显降低。敲除系籽粒中铜、锰和硒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但在施用锌肥和硒肥后可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3对卷叶近等基因系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设置两种施肥水平处理,研究Rl(t)卷叶基因对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在正常肥力水平下,卷叶组合的精米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对应组合,整精米率高于其对应组合,垩白率和垩白度均低于其对应组合。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中,卷叶组合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崩解值均大于其对应组合,其他性状指标值在对应组合间的差异表现趋势不一致。增施穗肥,除汕优63外,各组合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有提高的趋势,各组合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崩解值均降低,消减值均增大,其他性状指标值变化趋势因组合而异。增施穗肥,卷叶组合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高于其对应组合,其中卷叶汕优559与汕优559的整精米率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他性状指标值在对应组合间的差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说明Rl(t)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部分杂交稻和常规早籼、晚粳品种(系)的抗瘟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来自中国18个省、市,12个小种分属于9个不同谱系的30个具有广谱毒性的稻瘟病菌株,人工接种于已知抗瘟基因型的品种(系)及中国20世纪90年代新育成的部分杂交稻和常规早籼、晚粳品种上进行水稻抗病性鉴定。通过具有广谱毒性并能识别抗病基因的30个菌株,与具有不同抗性类型并携带有不同或与之相连锁的抗性基因的品种及已知抗性基因的国际鉴别品种进行比较,以期推测某些中国品种的抗性基因。结果表明,部分优异抗瘟材料及新育成的杂交稻组合和常规早籼、晚粳稻品种(系)能抗多数近年采集分离的田间致病菌株,是育种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浙江早稻新品系的产量及其农艺性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4年浙江省9410项目新育成的早稻新品系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考种资料,对浙江省早籼品种改良在过去30多年在产量潜力上的提升作了分析。在矮化育种之后,浙江省早稻的产量在高秆变矮秆产量增30%的基础上又提升了15%~20%。早稻产量潜力的进一步提升,是围绕矮化株型,通过杂交的遗传重组以及其他技术的综合运用,使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以及茎、叶的更合理配置与协调实现的,主要表现为分蘖能力减弱和穗数的减少,增大穗形使每穗总粒数增多,部分品系还包含千粒重的增大或收获指数的略微提高。文章还对今后早籼稻育种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低世代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育种低世代遗传改良中的问题,提出了简易的碘蓝染色法:采用一定量的半粒糙米染色,按照染色后颜色由棕红到深蓝的差异,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分为4个类别,分别对应的直链淀粉含量由低到高。使用该方法测定了28份供试水稻品种,染色结果与实测值呈极显著相关(r=0.95**)。利用低世代遗传群体的研究,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验证了该方法对Wx基因筛选的准确性。22份恢复系与保持系育种亲本通过此法所得直链淀粉含量与稻米淀粉合成相关基因标记之间的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及时总结前人的育种经验,掌握育成品种的系谱,不仅有助于了解育种历史,而且对育种家选择亲本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有效减少育种工作中的盲目性。方法 基于Asp. net和VB. net,编写程序算法,对数据库中收录的水稻品种数据进行分析,相关结果用R语言进行展示。结果 1979-2018年,我国省级以上共审定水稻品种9563个,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品种4159个。籼稻骨干亲本多为杂交稻保持系和恢复系,但杂交稻的使用也降低了亲本多样性。结论 过去的40年,我国水稻育种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育成品种层出不穷,品种的单产得到提高,食味品质提升,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也得到改良。  相似文献   
17.
近40年我国水稻育成品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及时总结前人的育种经验,掌握育成品种的系谱,不仅有助于了解育种历史,而且对育种家选择亲本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有效减少育种工作中的盲目性。【方法】基于Asp. net和VB. net,编写程序算法,对数据库中收录的水稻品种数据进行分析,相关结果用R语言进行展示。【结果】1979−2018年,我国省级以上共审定水稻品种9563个,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品种4159个。籼稻骨干亲本多为杂交稻保持系和恢复系,但杂交稻的使用也降低了亲本多样性。【结论】过去的40年,我国水稻育种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育成品种层出不穷,品种的单产得到提高,食味品质提升,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也得到改良。  相似文献   
18.
利用CEL Ⅰ酶鉴定水稻广亲和基因S5位点的籼粳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亲和基因S5的克隆为水稻品种亲和特性的鉴定提供了分子学依据。利用PCR技术对水稻S5位点中籼、粳序列间存在差异的区段进行扩增,并结合芹菜核酸内切酶CEL Ⅰ对其进行酶切鉴定,从而区分S5不同的基因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鉴定不同水稻品种中S5位点的籼粳特性,并能发现新的差异序列。  相似文献   
19.
九龙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中九B和龙特浦B杂交选育的优质不育系,配置组合F1生育期偏短,较适宜于早杂和晚杂组合的配组。200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繁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中99A为矮败胞质的籼型不育系,200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该不育系是以复交形式(Q-st/青热//龙特浦///金23)系选而成,具有熟期早、配合力强、品质中优、制种产量高等优点,配组后的F1生长量比较大、结实率高、稻米品质与中9A配置的组合相仿。本文主要介绍了中99A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繁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