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3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1.
利用SRAP,TRAP,SSR,ISSR标记系统对水稻典型籼粳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共检测到86条特异性标记带可用于区分典型籼粳稻,其中SSR有13条,ISSR有18条,SRAP有25条,TRAP有30条.4种分子标记都检测到爪哇稻有丰富的籼型和粳型特异性标记,表明爪哇稻籼粳是介于籼型、粳型之间的中间类型.野生稻材料在不同标记中部分材料在偏籼,偏粳上存在差异,但在结合4种分子标记的籼粳特异性带对比中,所有野生稻材料粳型特异带较多,表明普通野生稻是籼粳分化不太彻底的原始性,但已经有了偏粳的趋势.实验结果证实四种分子标记系统都可以较好的应用于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分析,而SRAP和TRAP标记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不同温度对壶瓶碎米荠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宏锋  陈良碧 《园艺学报》2003,30(5):601-602
 10 ℃条件下壶瓶碎米荠生长缓慢; 15~25 ℃条件下生长良好, 叶绿素含量和SOD 酶活性较高,MDA 含量较低, POD 酶活性变化不明显, 电解质外渗少; 30 ℃条件下植株叶绿素含量和SOD 酶活性下降,MDA 含量、膜透性和POD 酶活性激增; 35 ℃条件下, 代谢严重紊乱, 鲜样质量下降。研究结果证明, 壶瓶碎米荠不耐高温, 最适生长温度为20 ℃。  相似文献   
13.
4个水稻高产品种与巴西陆稻的耐旱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孟亮  陈良碧 《作物学报》2003,29(6):903-907
在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分别进行自然干旱与人工气候干旱处理,比较研究了4个水稻高产品种(组合)V989、汕优198、培两优特青及两优681与巴西陆稻IAPAR-9的耐旱性.结果:(1) 当叶片出现永久萎蔫时,4个水稻品种(组合)盆中土壤含水量为6.1%~8.5%,显著或极显著低于IAPAR-9盆中土壤含水量(9.2%);(2)当叶片出现永久萎蔫后3~5 d复  相似文献   
14.
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穗颈节间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培矮64S为对照,对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的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隐性长穗颈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比对照培矮64S长14.6 cm,其纵列外层薄壁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数分别比培矮64S多1 248个和580个;外层薄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平均长度分别比培矮64S长23.3 µm和38.3 µm,尤其是中部区段  相似文献   
15.
基因枪技术在植物基因转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末期,随着植物基因技术工作的蓬勃发展,一项新的基因转化技术──基因枪转化技术应运而生。基因枪技术(the biolistic process或the particlegun bombardment)是在Klein、Christon和Morikawa等几位科学家的先驱性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这项主要用于植物基因转移的新技术,最早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John Sanford提出来的,他主要是为了克服以往各种基因转化技术的局限,如农杆菌转化的宿主限制、PEG或电击法转化所必要的原生质体的培养。 一、…  相似文献   
16.
亚种间杂交水稻低结实率的生理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亚种间杂交稻"W6154S×培C3111"、品种间杂交稻"W6154S×特青"和常规稻"特青"的籽粒灌浆过程中生理活性变化和结实率情况.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组合(品种)的强势粒对弱势粒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现在灌浆初期弱势粒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低丽IAA氧化酶活性高,直至强势粒灌浆接近完成时,弱势粒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升高、IAA氧化酶活性降低.尤其是亚种间杂交水稻的强势粒对弱势粒的抑制作用最强,导致弱势粒灌浆不充实成为秕粒,甚至发育停止成为受精空粒.亚种间杂交稻的秕粒率、受精空粒率和未受精率分别为16.86%,15.55%和6.55%,而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上述三种比率分别为12.29%,3.03%,4.70%和6.75%,2.88%,5.09%.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两用系在长沙的育性转换及制种期安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长沙地区的自然温光条件下,安农S—1—6、衡农S—1、W7415S、1356S、1376S、 1402S和衡农S— 2属温敏类型; N—10S和N—13S属反温敏类型,农垦58S、 3111S、5047S和5088S的育性主要由光照长度控制。安农S-1—G、1356S和W7415S全败育的临界日均温为27℃,衡农S—1、1376S、1402S全败育的临界日均温为29℃ ; N—10S和N—13S全败育的日均温为24.4℃以下。农垦58S、3111S、5047S和5088S由不育向可育转换时敏感期的日均温为28.7℃,光强大于50lux的光长为13小时37分。  相似文献   
18.
栽培稻种内rDNA基因IGS序列分析及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野生稻为对照, 将rDNA基因间区(IGS)序列用于栽培稻种内不同亚种以及亚种内不同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栽培稻种内IGS序列长度为2 130~2 145 bp, G+C含量为74.59%~75.29%, 变异位点229个, 占10.70%, 信息位点76个, 占3.51%。IGS序列中籼亚种和粳亚种之间有38个亚种标志性碱基差异, 主要分布在IGS 5′ 端近400 bp的序列中。用IGS序列构建的系统树能将栽培稻的籼亚种和粳亚种分为两大类, 亚种内不同亲缘关系的品种也能区分开。本研究结果支持爪哇稻为栽培稻中一个独立亚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结实率与温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研究了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时期结实率与温度的相关性,以及光敏不育系在固定日长条件下(10小时光照/日),结实率与温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无论温敏还是光敏不育系,其结实率与抽穗前8至13天的日均温,昼均温,夜均温,最高温度平均值和最低温度平均值的负相关性,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以夜均温和最低温度平均值与结实率负相关系数最大。直线回归分析表明,结实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回归系数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根据直线回归方程对其不育的理论临界温度进行了推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水稻抗灾减灾技术研究是从三个方面着手的:一是筛选抗逆性强的品种,二是研究抗灾栽培技术,三是研究减灾栽培技术,在灾害发生之后,尽可能减轻灾害的损失.综合运用这三个方面的成果,可以使水稻小灾保丰收、大灾不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