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3篇
  3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51.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草类植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投入、高产出、高排放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了我国由化肥、农药、养殖废弃物等产生的农业污染现状。结果表明,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化肥施用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2014年化肥施用量同比增加了578.27%,2013年单位耕地施肥量同比增加了391.78%;2012年农药施用量同比增加了1.5倍;同时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废弃物排放量也逐年递增。针对污染现状,本文列举了目前常用于治理农业污染的草类植物,并探讨推行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沟渠、草皮缓冲带和人工湿地治理面源污染的草业生态模式,提出在面源污染治理中草类植物的选择原则,建议构建循环农业生态模式用于治理面源污染,旨在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2.
通过2种生物农药(2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5%氨基寡糖素水剂)与3种常用低毒化学农药(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水乳剂和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分别组合应用进行水稻稻瘟病防治试验,以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水乳剂和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3种单剂防治作为常规对照处理,进行田间试验防效对比。结果表明:6种处理药剂组合对水稻稻瘟病均具有良好防治效果,速效性显著高于常规对照处理,其中2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效最高达到80.09%;6种药剂组合与单剂常规处理相比持效性效果均较好,药后14 d药效最大降幅只有2.38%。综合可见,6种药剂组合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比单一化学药剂防治效果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佳,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水稻生产上进行组合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53.
南方山地牧草种植利用和节能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福州山地引种了17种牧草,通过山羊分区轮牧、草食性鱼类养殖、小型草食畜禽饲养、食用茵栽培和秸秆沼气发酵等利用方式研究牧草种植利用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区牧草平均太阳能利用率为1.24%.经过各生产项目的合理安排以及农业废弃物的再生能源产出,牧草的总能转化率达到2.02%.  相似文献   
154.
【目的】分析闽牧 6 号杂交狼尾草的种植潜力和社会经济效益。【方法】分别在 2015-2017、 2018-2020 年栽培闽牧 6 号杂交狼尾草和对照热研 4 号王草,比较他们在不同试验区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并分析闽牧 6 号杂交狼尾草饲喂肉猪的效果。【结果】在福建省 5 个试验点多年测产中,只有福清海口和福州平潭的闽牧 6 号杂交狼尾草年均鲜草产量(145 600 和 92 850 kg/hm2 )均显著高于对照 (129 600 和 85 750 kg/hm2 );而在全国 5 省 3 年区试比较中,闽牧 6 号杂交狼尾草在福建建阳、广西南宁、广东广州、海南儋州和云南元谋 5 个试验区的年均干草产量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其干草产量、营养品质、性状稳定性等综合评价较好;利用闽牧 6 号杂交狼尾草饲喂肉猪,0. 5 kg/(头·d)草浆饲喂肉猪效果最佳,可以提高肉猪的氨基酸总量,降低料肉比,每头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30~70 元。【结论】 闽牧 6 号杂交狼尾草的生产性能及稳定性较好,适宜区域广泛,草浆饲喂肉猪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5.
156.
为筛选适于纽荷尔脐橙规模化果园的省力化和轻简化栽培模式,选取传统栽培模式、宽行窄株小冠和宽行窄株篱壁式3种纽荷尔脐橙栽培模式,对不同栽培模式和冠层下的果实进行品质分析。结果显示:传统栽培模式下的单果质量明显大于宽行窄株小冠和宽行窄株篱壁模式,上层单果质量达到(339.42±70.28) g;如不考虑层次差异,宽行窄株小冠模式的果形指数达到1.08±0.057,显著大于宽行窄株篱壁和传统栽培模式;宽行窄株篱壁模式的果实出汁率达到(51.07±3.84)%,显著高于宽行窄株小冠和传统栽培模式;宽行窄株小冠模式下,上层冠层的单果质量达(233.53±53.01) g,明显大于中层和下层;上层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中层和下层;中层的果皮厚度最大,达(0.52±0.079) cm,显著大于下层;下层的果实出汁率最高、果实Vc含量最低;中层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固酸比最低。宽行窄株篱壁模式下,上层的出汁率较下层偏低;中层的单果质量最大,上层的果皮厚度显著高于中下层。传统栽培模式下,单果质量和果皮厚度较大,上、中、下层没有显著差异,下层的果形指数最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上、中、下层差异不显著;中层的固酸比最低;下层果实的Vc含量显著低于上层和中层;中层与下层的果实出汁率明显高于上层。本研究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对果实品质具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单果质量、果皮厚度、固酸比、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冠层层次对宽行窄株篱壁模式果实品质无显著影响,对宽行窄株小冠和传统栽培模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7.
随着“互联网+”新经济模式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成为各个行业新的发展契机。随着“智慧林业”的提出,智慧林业人才培养被纳入林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本文在调研就业市场对智慧林业人才的需求、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18所林业院校中林学专业关于信息技术类相关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情况,并以华中农业大学林学专业的智慧林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基于智慧林业人才核心技能需求,提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慧林业人才培养思路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8.
利用遥感数据开展森林资源优势树种的分类对森林资源的监测、森林可持续经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针对复杂地形区域的破碎化森林,采用高分二号(GF-2)的多光谱影像作为基础数据进行森林优势树种的精细分类。本文以地形复杂、森林破碎化的湖北省竹山县九华山林场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树种进行精细分类,比较支持向量法、最近邻法(KNN)和随机森林(RF)三种不同分类算法的分类效果。在尺度阈值为30、合并阈值为95时分割的基础上,利用SVM、KNN和RF分类结果和分类精度差异较大。分类精度最高的是SVM分类方法,总体精度为68.52%,Kappa系数为0.62;其次为随机森林分类法,总体精度为60.29%,Kappa系数为0.54;KNN分类方法精度最低,总体精度为59.41%,Kappa系数为0.53。GF-2号数据能满足树种分类基本需求,在复杂地形和景观破碎化地区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树种的分类精度更高,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9.
摘要:森林质量评价服务于森林经营决策、监督管理和验收的全部流程。为克服地面调查林分质量中存在的成本高、时效性差等缺点,基于遥感数据形成一套林分质量评价体系,以提高评价效率,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进程。本研究以新密市2018年生长季哨兵二号数据为基础,辅以数字高程影像,构建了基于遥感影像森林质量评价方法。首先选取样本小班,然后基于哨兵影像提取植被指数、纹理指数和干扰指数三类与森林质量密切相关的指标,借助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出遥感估算林分质量模型。并以基于当年小班调查数据评价的林分质量结果作为参照,检验模型可信度。最后将模型用于量化全市森林质量并提出后续经营对策。结果发现,遥感评价指标中二阶矩、对比度和方差三个指标的权重相对较大,遥感评价林分质量结果与小班数据所得林分质量线性拟合的决定系数R2可达0.9861。结果表明:基于遥感数据的林分质量评价方法是可行的,该结果为大尺度区域范围森林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0.
为快速准确地获取植株冠层氮素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对大尺度的果园进行精准动态的管理,以宽行窄株小冠模式、宽行窄株篱壁模式和传统栽培模式3种栽培模式的120棵柑橘树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冠层氮素含量并提取无人机遥感影像多光谱数据中的纹理指数和植被指数,运用随机森林算法(RF)建立基于植被指数、纹理指数以及融合植被指数和纹理指数的柑橘冠层氮素反演模型,并比较融合植被指数和纹理指数的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算法(BP)和RF的模型反演精度。结果显示:在随机森林算法中,融合植被指数和纹理指数比单独的植被指数或纹理指数更能准确预测柑橘冠层氮素含量;植被指数训练集R2为0.710,测试集R2为0.430;纹理指数训练集R2为0.761,测试集R2为0.349;融合植被指数和纹理指数训练集R2为0.775,测试集R2为0.533。融合植被指数和纹理指数在SVM算法训练集R2为0.511,测试集R2为0.371;BP神经网络训练集R2为0.651,测试集R2为0.204。用融合植被指数和纹理指数的RF模型对3种栽培模式的柑橘园进行氮素反演,得到宽行窄株小冠模式的柑橘冠层平均氮素含量最高,其次为宽行窄株篱壁模式,传统栽培模式最低,氮素含量均值分别为31.33、30.20和27.82 mg/g。结合无人机遥感与融合植被指数和纹理指数的随机森林算法能够有效预测柑橘冠层氮素含量,可为大尺度柑橘果园定量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