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从陕北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的下层中筛选得到一株真菌,经鉴定,表明该菌株属于葡萄孢属(Botry-tis)。它能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出大量胞外黏多糖,室内摇瓶振荡培养3 d黏度可达9 860 mPa.s,产量达19.246g/L,通过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多糖的组分的测定,初步表明该多糖主要由D-甘露糖和D-半乳糖组成。通过结皮试验,结果表明该株真菌菌剂喷洒于流沙表面后,能够形成约8.2 mm厚的一层具有粘结沙粒、保持水分的生物结皮层,同时具有明显的减缓土壤中水分蒸发的效果。表明该菌株在荒漠化治理、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2.
Hg的土壤酶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壤酶对汞生态毒性进行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针对我国几种主要类型土壤(黄褐土、风沙土、塿土和红壤)中影响土壤碳、氮、磷物质循环和微生物活性的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与Hg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Hg抑制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但规律性不明显;土壤脲酶低浓度时激活,高浓度抑制;土壤脱氢酶和总体酶活性受到抑制。Hg浓度与脲酶、脱氢酶、总体酶活性间达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揭示出其在一定程度上可表征土壤Hg污染的程度,其中尤以总体酶活性结果最优;计算Hg轻微污染时的ED10值0.0005~0.59mg·kg-1。土壤有机质和pH对二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3.
耕地地力对化肥养分利用的影响机制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地力影响了化肥养分的利用效率,是调控养分利用率的基础途径。本文概述了耕地土壤障碍对养分利用的制约机制、耕地地力培育对养分利用的促进机制、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耕地培肥模式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我国主要的耕地土壤–作物系统,提高化肥养分利用率需要解决4个地力调控方面的关键问题:地力与养分利用率关系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土壤障碍制约养分高效蓄积转化机制与消减原理、地力培肥促进根系–土壤–微生物互作提高养分耦合利用机制及调控途径、肥沃耕层构建与生物功能提升对养分蓄纳供应的协同驱动增效机制与调控理论。本文提出基于多时空尺度综合研究,建立稳定提升土壤功能–加速养分循环利用的"双核驱动"地力综合管理理论,在不同区域构建并应用化肥减施增效的耕地地力综合管理模式,实现耕地大面积均衡减施化肥的目标。  相似文献   
34.
对祁连山部分地区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进行了调查,从9属32种野生豆科植物根部采集到根瘤样品427份。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豆科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所采集根瘤形状多为棒状、掌状及不规则状,颜色以粉色和黄色为主,着生部位主要为侧根;影响该区豆科植物结瘤的因素除与寄主植物生育阶段及遗传特性有关外,还与地形、土壤、气候、生物及人为因子等多种生态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地形及土壤是影响结瘤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5.
以长庆油田油井口附近的土壤为材料,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BH培养基中分离到一株高效芘降解菌株b2,经形态学观察和16SrDNA测定,将其鉴定为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sp.)。研究发现,在培养温度为37℃、转速为175r/min,培养起始pH 10,接种量为2.0%时菌体生长较快。最佳培养条件下,在芘质量浓度为250mg/L的BH培养基中,经菌株b2降解4d后质量浓度下降76%。说明培养条件对菌株的生长和芘降解速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选用分离自陕西商洛多花胡枝子的59株根瘤菌和15株参比菌,进行了125项表型性状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未知菌能够利用的碳氮源比较广泛,生长的温度和pH范围较宽,对抗菌素、染料和重金属分别具有抗性的菌株以及产氧化酶菌株的数量比例较高,部分菌株具有耐高浓度盐或碱的性能,其中大约67%的菌株能耐受3.0%的NaCl,25%的菌株可在初始pH12的YMA培养基上生长。从数值分类树状图谱发现,在80.5%的相似性水平上,除CCNWSX0922外,供试菌株聚成8个表观群,群Ⅰ包含6株未知菌和3株已知中慢生根瘤菌属参比菌,群Ⅱ包含19株未知菌和6株中华根瘤菌属参比菌,群Ⅲ包含1株未知菌和3株根瘤菌属参比菌,群Ⅳ和群Ⅴ皆含根瘤菌属参比菌株。群Ⅵ、群Ⅶ和群Ⅷ三个类群未能与参比菌株聚在一起,为新类群,其分类地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37.
对分离自西北地区6个矿区采样点的68株天蓝苜蓿根瘤菌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 PCR-RFLP分析.唯一碳源利用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均能利用丁二酸钠等7种碳源,均不能利用马尿酸钠等4种碳源.在苯酚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试验表明:所有菌株可以在400 mg/L的苯酚培养基上生长;5株菌可以在700 mg/L浓度下生长;所有菌株都不能在800 mg/L浓度以上的苯酚培养基上生长.重金属耐受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重金属有不同程度耐受性,筛选出1株具有优良重金属耐受性的菌株CCNWGS0037.16S rDNA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可以分为3种类型,全序列测定结果分析表明分别属于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和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综合分析,矿区天蓝苜蓿根瘤菌多样性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38.
甘肃中西部豆科植物根瘤菌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甘肃中西部地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资源多样性的调查,共获得豆科植物根瘤样品452份,涉及18个属,30个种,分离得到328株根瘤菌。调查结果显示:(1)本地区豆科植物资源贫乏,但适应性强,大多数都具有抗干旱、耐盐耐碱特性。(2)土壤干旱和土壤高盐浓度是影响根瘤形成的重要限制因子。(3)本地区豆科植物根瘤形状多为棒状、球状,部分为不规则状;颜色为红色、浅褐色、褐色、黄色,部分为白色、黑色。(4)许多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已被广泛应用于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39.
镉铅的固化对苎麻生长和重金属吸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镉、铅重金属污染土壤固化处理对苎麻生长和重金属吸收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镉、铅复合污染黄褐土中施加硅藻土、膨润土、石灰石粉和沸石粉对土壤中镉、铅各形态含量的影响以及对苎麻生物量、叶片丙二醛含量及重金属镉、铅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沸石粉和高浓度(9~12 g·kg~(-1))硅藻土、膨润土可以显著减少土壤中镉的酸可提取态含量;添加硅藻土、膨润土和沸石粉对降低土壤中酸可提取态铅有很好的效果,降低量可达43.1%。固化剂的施加使得苎麻各部位吸收镉、铅减少,全株镉、铅累积量分别降低9.9%~62.7%和5.8%~28.4%,且固化剂施加量达到9 g·kg~(-1),对苎麻吸收镉、铅影响增大。除石灰石粉外,其他三种固化剂均使得苎麻生长受到的不良影响降低。  相似文献   
40.
利用固氮基因nifH PCR扩增,nifH PCR-RFLP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自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的沙冬青根瘤菌代表菌株的nifH 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在80%相似水平上42株根瘤菌nifH PCR-RFLP基因图谱中有5个基因型聚类群.对不同基因型代表菌株的nifH 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测试菌株在系统发育地位上与中慢生根瘤菌和中华根瘤菌相近,测试菌株与温带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 temperatum isolate HAMBI 2583)序列相似性范围为95.6%~96.9%,与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 strain CCBAU10062)基因序列相似性范围为99.8%~100%,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本研究中nifH基因所揭示的沙冬青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说明沙冬青根瘤菌受染色体基因背景、地理环境以及菌株个体的进化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