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5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季对皖南马尾松林昆虫、蜘蛛和虫生真菌群落垂直分层的系统调查表明,物种数依次为植食类、蜘蛛类、寄生类、捕食类、虫生真菌类,个体数依次为植食类、寄生类、蜘蛛类、捕食类、罹病虫尸数。植食类占总物种数46.15%,占总个体数83.65%。益、害生物种数之比为1.1667∶1,个体数之比为0.1954∶1。乔木层中物种数及个体数最大,个体数占总个体数52.1%。土壤层中物种数及个体数均居第二,其中个体数占总个体数41.6%。枯枝落叶层和灌木草本层中物种及个体数均较少。虫生真菌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乔木层和土壤层。总个体数在11月份较大,12月份最少,元月份最大。使马尾松毛虫种群带菌越冬有益于提高越冬期的罹病率。  相似文献   
2.
茶园瓢虫类群及其优势种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园中瓢虫种类较多,成、幼虫食性相似且活动力较强,是粉虱、蚧类、蚜虫等难以控制的小型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类群。如刀角瓢虫(Serangium japonicum)是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幼虫和蛹期的主要捕食性天敌(?)瓢虫(Chilocorus Kuwana)具有(?)长白蚧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农药对几种主要茶树害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宝瑜 《茶业通报》1995,17(4):26-27
一种新农药对几种主要茶树害虫的防治试验韩宝瑜(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化学防治速效、简便易行,尤其在害虫猖撅时施用农药,可迅速地压低虫口。其仍作为当前害虫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茶叶为健康饮料,防治茶园害虫尤其需要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兹就适合茶园应...  相似文献   
4.
皖南茶园群落主要虫生真菌的致病谱及致病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了皖南茶园韦伯虫座孢、座壳孢、蚧侧链孢、球孢白僵菌和根虫瘟酶5种主要虫生真菌的致病谱和致病链。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重要害虫绿盲蝽在杭白菊园发生动态和防治措施,遂于2012年选桐乡市主栽品种早小洋菊、晚小洋菊、异种大白菊园及3品种分别与桑树间作园,自6月初每半月调查1次。结果发现,7月底—8月初、9月上中旬、10月中旬—11月下旬出现3个虫口高峰,以最后1个历时最长、虫口密度最大;绿盲蝽若虫和成虫嗜好花蜜,可长时期潜入花朵中刺吸;纯菊园中,异种大白菊园虫口最少,晚小洋菊园虫口最多;间作园中,晚小洋菊-桑树间作园虫口最多,早小洋菊-桑树间作园虫口最少。药效试验表明,新型农药锐劲特效果较好。建议在10月上旬实施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杭白菊氨基酸组成,遂选浙江省桐乡市杭白菊原产地‘异种大白菊’、‘小黄菊’和‘早小洋菊’3个主栽品种和普通品种‘黄药菊’的鲜花及其制成品,以高效液相色谱予以检测。结果表明:(1)4个品种皆检出17种氨基酸且以赖氨酸、苯丙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较高;(2)‘异种大白菊’、‘小黄菊’、‘黄药菊’和‘早小洋菊’鲜花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25、1.463、1.112和1.010 mg·g~(-1);制成品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08、5.648、5.165和5.975 mg·g-1;(3)鲜花中苏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等7种必需氨基酸占17种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依次为14.14%、19.07%、34.08%和11.98%;制成品中这7种必需氨基酸所占百分比依次为23.16%、25.21%、18.86%和14.61%;(4)制成品中氨基酸含量是鲜花氨基酸含量的2.3~6.0倍;(5)除了少数氨基酸之外,每个品种的每种氨基酸在鲜花和制成品中含量差异都达显著水平。分析认为,杭白菊氨基酸含量比较丰富,品种之间含量存在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鲜花经加工之后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三类典型茶园昆虫和螨类群落组成和动态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宝瑜 《茶叶科学》2005,25(4):249-254
2002年7月~2003年7月,每1~2星期1次,对皖南麻姑山区25年生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茶丛、茶丛上空及地表的昆虫和螨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查得普通茶园29018个体,分属于79种41科;无公害茶园35117个体,分属于81种41科;有机茶园12727个体,分属于102种57科。查得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个体数及其占总个体数百分率分别为5176个和40%、14049和40%、17590和60%。蜂类、步甲类、虎甲类、瓢虫类和隐翅甲类是茶园主要天敌昆虫,这几类天敌的种数和个体数在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中分别是40种和2620个、33种和1898个、29种和1610个。三类茶园中,3~4月、9~10月物种数较多,11月下旬~1月上中旬种数较少;4~6月个体数较大,7~8月天气炎热、个体数减少,9~10月个体数又增多较大,12月~次年1月个体数较少。普通茶园个体数波动大;无公害茶园个体数最多,由于及时监测和防治,可控制虫害大发生。有机茶园个体数最少而物种数最多。研究认为有机茶园建在山林间,植物相繁盛,生物多样性大,群落的能流路径复杂,稳定性强,涵养了自然控制潜能。  相似文献   
8.
潘铖  韩善捷  韩宝瑜 《茶叶科学》2015,35(4):316-322
选择树龄相同、品种为安吉白茶而栽培管理模式不同的有机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丰产茶园,以及种植安吉白茶和龙井43等40多个品种的茶树品种园,通过在1周年内每2月1次的调查,发现:①从品种园、有机茶园、三行密植茶园至丰产茶园,天敌种数和个体数递减;三行密植茶园总个体数最大。②在垂直分层上:天敌种数和个体数在丰产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品种园中皆以中层最多,在有机茶园中则以上层最多;害虫种数在丰产茶园、三行密植茶园和品种园中以中层最多,在有机茶园中以上层最多;害虫个体数在丰产茶园和三行密植茶园以下层最多,在品种园和有机茶园以中层最多;③在水平分布上,除了品种园,其他3类茶园东、西向天敌种数之和、个体数之和分别大于南、北向天敌种数之和、个体数之和;④在茶丛内、外层,4类茶园皆以内层害虫种数和个体数略多;外层天敌种数和个体数略多;⑤12月至翌年2月的越冬期间,物种数相对较少;4月、6月和10月物种数相对较多;⑥从有机茶园、品种园、丰产茶园至三行密植茶园,多样性指数递减。分析认为:尽管树龄、品种等相同,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的不同管理模式可导致4类茶园节肢动物群落时空格局和多样性的显著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着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绿盲蝽在杭白菊上生物学习性、比较其对于3个主栽品种菊花的嗜好性,遂将其各个虫态养于菊苗上,逐日观察,描述了各个虫态形态特征,记述了若虫各龄历期、成虫历期天数。盛花期的田间调查发现:晚小洋菊花上绿盲蝽个数最多(21.5±3.6头/330cm~2),早小洋菊花上的个数略次之(19.1±4.5头/330cm~2),异种大白菊花上的最少(7.5±1.5头/330cm~2),前2个品种与后1个品种虫数差异皆显著。连续4日,每块黄板、绿板和白板上累积诱捕绿盲蝽平均数分别为9.5±1.6头、8.1±1.7头和4.9±1.2头,前2个品种与后1个品种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认为菊花香气和黄色可引诱绿盲蝽。  相似文献   
10.
四种不同种植模式茶园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浙江省不同种植模式茶园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于2013—2014年对松阳县4种茶园的节肢动物群落数量、时空格局和茶丛上层益害生物比及其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林间茶园害虫、天敌物种数和总物种数显著大于其它3种茶园;林间茶园天敌个体数最多,丰产茶园害虫个体数和总个体数最多。在垂直分布上,天敌个体数在母穗园、林间茶园中以上层最多,在丰产茶园和两行密植茶园中以中层最多;害虫个体数在丰产茶园、母穗园和林间茶园以中层最多,在两行密植茶园以下层最多,分别占其全株的60%、56%、42%和51%;4种茶园益害个体数比皆以上层最多。在水平分布上,害虫个体数在丰产茶园、两行密植茶园、林间茶园皆以朝北方向最多,分别占其全株的35.0%、26.0%和26.3%;害虫个体数以茶丛内层较多,天敌个体数以外层较多;地上部分林间茶园益害个体数比约是丰产茶园的2倍。表明种植模式可改变群落空间格局和益害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