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7篇
  9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
采用色谱方法分离,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研究蒙古苍耳子的化学成分。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5个黄酮类化合物,2个为甾体类化合物,1个为糖苷类化合物,鉴定结构分别为: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3,5,3'-三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2),3,5,6,7,3'-五羟基-4’-甲氧基黄酮(3),槲皮素(4),芹菜素(5),羽扇豆醇(6),豆甾醇(7)和5,3’,4'-三羟基-7-氧-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0-β-D-葡萄糖苷)luteolin-7-0-β-D-glucoside(8)。首次从蒙古苍耳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报告的学习分析,将"十二五"时期教学工作基本思路的精髓归纳为: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发展特色,并就其相互间内在联系与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渗灌灌水定额对温室黄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决不合理灌溉所引发的问题,采用先进的灌水技术和灌水理论,制定合理的保护地蔬菜栽培灌溉制度,即确定适宜灌水控制指标,对于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保护地黄瓜栽培小区试验的方法,通过比较单次灌水量、灌水次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等指标,对不同灌溉计划湿润层土壤湿润比灌溉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砂质黏壤土上,当节点式渗灌管埋深为25 cm、计划湿润层深15~40 cm(厚度25 cm)、灌水控制上限和下限分别定为土壤水吸力6 kPa(田间持水量)和30 kPa时,将灌溉计划湿润层土壤湿润比设定为前期0.37~0.38(灌水定额54~56 m3/hm2)、后期0.34~0.37(灌水定额50~55 m3/hm2)并依此进行灌溉,具有较好的高产、优质、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4.
静力触探土工原位测试技术是获得土性参数较准确方法之一。对现有主要的基于承载力理论的锥头阻力近似理论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和比较分析,表明:各分析理论在无黏性土中的锥头阻力计算值差异很大,在黏土中各理论锥头阻力系数均小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15.
一、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理队伍人员素质 一是要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提高监理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正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二是要抓好业务学习,逐步提高监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执法水平,正确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三是抓好制度建设,充实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岗位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拖拉机故障产生的原因,介绍了故障预防和分析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常见故障的分析判断方法,以期为拖拉机的高效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渗灌条件下保护地黄瓜不同生育期适宜灌水定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保护地黄瓜栽培小区试验的方法,将黄瓜全生育期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按生育阶段控制上、下限对黄瓜进行组合灌溉,通过比较黄瓜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探讨了用节点式渗灌灌溉温室栽培黄瓜灌水定额(灌溉湿润比)的适宜取值范围。结果表明:在砂质粘壤土上,当节点式渗灌管埋深为25 cm、计划湿润层深15~40 cm(厚度25 cm)、灌水控制上限和下限分别定为土壤水吸力6 kPa(田间持水量)和30 kPa时,将计划湿润层湿润比设定为前期0.37~0.38(灌水定额54~56 m3/hm2)、后期0.34~0.37(灌水定额50~55 m3/hm2),并依此进行灌溉,具有较好的高产、优质、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8.
韩巍 《种子科技》2017,(9):52-53
花生是锦州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较大,优质花生品种的选择及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对提高花生单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耕作方式对辽西褐土区土壤穿透阻力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明耕作方式转变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监测长期旋耕转变为免耕和深松耕后土壤容重、水分和穿透阻力的变化特征。试验设免耕(no tillage,NT)、深松(subsoiling,SS)、旋耕(rotary tillage,RT)3个处理,在玉米生长季监测土壤含水量、容重和穿透阻力动态,定量并分析土壤穿透阻力对含水量和容重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NT处理的土壤容重保持相对稳定,RT和SS处理容重逐渐增大;与RT和SS处理相比,NT处理增加0—30 cm的容重、0—45 cm的含水量和0—15 cm的穿透阻力,但在干旱时期降低15—45 cm的穿透阻力,避免了土壤紧实对玉米的胁迫。基于含水量和容重参数,建立了预测土壤穿透阻力的指数模型,其P<0.001,R2为0.77。模型结果表明,当容重>1.4 g/cm3且含水量<0.13 cm3/cm3时,土壤穿透阻力将大于限制作物生长的阈值(2 MPa);在含水量<0.2 cm3/cm3时,土壤穿透阻力对含水量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容重,说明该区域干旱(水分)引起的土壤紧实度增加比压实更为重要。免耕有助于该区域保持土壤水分,同时降低容重增加导致的土壤紧实效应,有利于避免土壤紧实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水泥厂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的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建设项目过程中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势必给原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和影响。以辽宁省某水泥厂为例,根据水土流失特点,分区设计了水泥厂项目区内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经治理,项目区内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