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4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野生土坛树种群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野生土坛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40对引物对8个土坛树种群共47个个体的样品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40.4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4027,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5874;在种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32.7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2992,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为0.4373;种群内遗传多样性Hs为0.2992,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Ht为0.4027。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570,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种群间基因流Nm为1.4455。种群间的平均距离为0.2118。利用UPGMA法聚类可将8个群体划分为2大类,高桥独立为一群,其他为一大群;证明亲缘关系与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47个材料按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不与同一种群的个体聚在一起。初步推测土坛树由三墩和琼山一带向四周扩散而来。  相似文献   
42.
无瓣海桑林根系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全部分层挖取法研究了无瓣海桑林的根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属笋状呼吸根,总根量主要的分布范围在0-60cm土层中,占90.75%,占90.75%;其中20-40cm土层的根系量占总根量的一半,达51.96%,且以粗根最多,占29.13%;根的生物量与地上部分的胸径和树高成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达0.899以上。  相似文献   
43.
采用全部分层挖取法研究了无瓣海桑林的根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属笋状呼吸根,总根量主要的分布范围在0~60 cm土层中,占90.75%;其中20~40 cm土层的根系量占总根量的一半,达51.96%,且以粗根最多,占29.13%;根的生物量与地上部分的胸径和树高成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达0.899以上.  相似文献   
44.
红树林作为海岸潮滩优势植物群落受到广泛的关注,其特有的防风、防浪、固砂、护堤造陆和调节生态小气候等生态效益,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性的自然环境和重要的保障作用。湛江市有海岸线1538km,沿海岸现已有2.3万hm2的防护林,约覆盖了沿海大部分砂地而成为湛江的第一道沿海防护林带。湛江红树林是我国大陆海洋滩涂分布面积最大的红树林。由于人为的对滩涂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湛江红树林而今呈现群落物种多样性减少,群落矮化和稀疏等退化现象。然而作为第二道红树林防护林带,由于海岸线的不规则和受人为对海堤外滩涂的经济开发的影响,红树…  相似文献   
45.
湛江红树林造林地群落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湛江附城镇红树林地的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湛江红树林的天然更新缓慢,而该镇引种海桑和无瓣海桑造林结果分析,表明其上造林是成功的,建议加快推广应用,同时,对在裸滩泥地的红树林恢复宜选用当地的红树林先锋树种来进行,而在红树林中的补植造林的树种选择则优先推荐上述两种海桑。  相似文献   
46.
以湛江市高桥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植物红海榄为研究对象,选择叶面积指数(LAI)、树高、地径、冠径、枝下高等指标开展调查,运用半方差函数分析,选择球状模型拟合检验红海榄叶面积指数的空间结构性,并进行叶面积指数与树冠体积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红海榄的叶面积指数在空间上存在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叶面积指数与树冠体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迎潮面的叶面积指数高于背潮面。  相似文献   
47.
山椒子果实营养成分分析及其种子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山椒子果实营养成分,并将山椒子种子播种于6种基质[红土、椰糠、河沙、红土+椰糠(1∶1)、红土+河沙(1∶1)、河沙+椰糠(1∶1)]中进行育苗实验。结果表明:山椒子果实所含营养成分丰富,其中果肉和果皮总糖含量分别为14.30%和9.04%,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92%和7.12%;检测到17种氨基酸,果肉和果皮中氨基酸总含量分别达1.05%和1.37%;山椒子的最佳育苗基质为红土+椰糠1∶1基质。山椒子是一种优质野生果树资源,具有重要的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野生土坛树资源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野生土坛树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利用特性,并对其果实的主要营养成分、在药用和观赏及生态防护方面的价值进行了重点说明,最后结合资源调查结果,对野生土坛树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9.
雷州湾红树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3S技术及IAN景观格局分析软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以1977、1991、2000、2008年的4期雷州湾通明海红树林湿地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SRTM90 m DEM、Globcover 300 m及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为辅助数据,对研究区内湿地土地类型变化及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7—1990年,人类干扰强烈,红树湿地被大面积破坏,同时其他林地及滩涂盐沼面积也大幅降低。这期间的红树林湿地景观以天然红树林景观为主,破碎度逐渐增加。1991—2000年,红树林转变率有所减少,红树林以大面积隔离保护及部分地区恢复为主,面积局部增加,红树景观由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共同构成。2001—2008年,研究区内虾塘养殖面积有所增加,局部破坏与整体保护并存,红树林面积局部减少,总体增加,呈现自然红树林景观及半自然半人工红树林景观并存的红树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50.
肖钰  杨浩  韩维栋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9):2045-2051
[目的]研究破布木冬、夏季光合速率和相关影响因子的日变化规律及测定其微量元素含量,为破布木的人工栽培和药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LCi-SD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破布木的净光合速率(Pn)及其相关因子[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气孔导度(Gs)等]的日变化规律,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破布木一年生枝条、二年生枝条和叶片的Cu、Fe、Zn、Mn、Cr、Se和Co含量.[结果]破布木冬季的Pn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峰值均出现在10:00,分别为8.62μmol/(m2·s)和3.86 mmol/(m2·s);夏季的Pn和Tr最高峰均出现在上午10:00,分别为8.60μmol/(m2·s)和5.17 mmol/(m2·s),午间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次高峰出现在14:00,分别为5.31μmol/(m2·s)和3.68 mmol/(m2·s);冬季与夏季的PAR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2:00[1027和1685μmol/(m2·s)];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上午破布木的Gs明显高于下午,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破布木叶片冬、夏季的Pn与Tr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Tr与Gs和相对湿度(RH)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冬季的Pn与PAR、Gs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RH和大气CO2浓度(Ca)无显著相关性(P>0.05,下同);Tr与PAR、Gs和RH呈显著正相关;RH与PAR呈显著正相关.夏季的Pn与G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RH呈显著正相关,而PAR、Ci和Ca与Pn无显著相关性;Tr与Gs和RH呈显著正相关;RH与Gs呈显著正相关.破布木富含Fe、Zn和Mn元素,且在叶片中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33.19、13.68和76.30 mg/kg,明显高于Cr、Se和Co元素,Cr、Se和Co含量均低于0.40 mg/kg;Fe、Zn、Mn、Cr、Se和Co元素的富集部位排序为叶片>一年生枝条>二年生枝条,而Cu的富集部位排序为一年生枝条>叶>二年生枝条.[结论]破布木冬季的Pn与Tr日变化呈单峰形曲线,其Tr、PAR和Gs是影响冬季Pn日变化的主要因素;夏季的Pn与Tr日变化呈双峰形曲线,其Tr、RH和Gs是影响夏季Pn日变化的主要因素.破布木的Fe、Mn和Zn等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具有与治疗风湿病常用中药一致的高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