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51篇
农学   150篇
基础科学   56篇
  23篇
综合类   262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40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5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 蛞蝓、蜗牛的特点及其防治 (1)蛞蝓是一种危害作物面广且严重的害虫之一.除对草莓、茄子、青椒、莴苣、甘蓝、大白菜、洋芹等蔬菜外,还对葡萄、蜜橘等果树以及兰花、万寿菊等庭园花卉,甚至蘑菇等蕈类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蛞蝓的成虫及幼虫多藏匿在土壤或落叶等潮湿的场合里越冬,翌年早春开始繁殖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在正常条件下,3~5d即可长为成虫.1只蛞蝓在春、秋两季产卵2次,1a可产卵达600粒以上.  相似文献   
102.
文章旨在探究不同放养密度下虹鳟的生理和生化指标差异,为确定循环水养殖虹鳟的适宜密度提供参考。试验将体况相似的600尾健康虹鳟随机分为3组:低密度组(100尾)、中密度组(200尾)高密度组(300尾),分别于第1、23、44天进行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中密度组虹鳟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 <0.05)。第1天,高、低密度组虹鳟白细胞数目极显著高于中密度组(P <0.01),高密度组虹鳟乳酸脱氢酶活力极显著高于中、低密度组(P <0.01)。第23和44天,高密度组虹鳟白细胞数目、红细胞数目、谷丙转氨酶活力、总胆红素含量极显著高于中、低密度组(P <0.01),高密度组虹鳟过氧化氢酶活力极显著低于中密度组(P <0.01),高密度组虹鳟血清中蛋白浓度极显著低于中、低密度组(P <0.01),低密度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极显著高于中、高密度组(P <0.01)。第44天,高密度组虹鳟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 <0.05)。当养殖密度为高密度(35.48±4.79)kg/m3时会对虹鳟...  相似文献   
103.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饮菊花茶、酿菊花酒的传统,菊花还作为药用植物被广泛应用至今。当代,一些科研院所及企业看好食用菊花的发展前景,除了大力发展茶菊、药菊外,还开发出花瓣可以鲜食的菊花品种并进行推广。菊花成了餐桌上的“新鲜面孔”。  相似文献   
104.
本研究以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 号’为试验材料,探究了外源SA和ABA对提高冬小麦抗寒性及羿年返青率的影响。三叶期开始用SA、ABA和(ABA+SA)混合液处理麦苗(水作对照CK)。在5℃、0℃、-10℃、-25℃条件下检测麦苗的形态指标、叶绿素荧光特性、生理生化指标及羿年返青率。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喷施(ABA+SA)均能有效提高麦苗叶片叶绿素含量、Fv/Fm、ΦPSII、qP值而降低NPQ 值;随温度的降低,‘DN1’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不断增加;喷施SA、ABA、(ABA+SA)与对照组相比,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降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在-10℃条件下(ABA+SA)处理组较其他处理组效果更显著。在0℃条件下(ABA+SA)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根长和样品干重。ABA和(ABA+SA)处理均能提高返青率,且(ABA+SA)处理的返青率略高。综上,外施(ABA+SA)混合液处理对于提高冬小麦的抗寒性以及提高返青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5.
利用MAPK级联抑制剂U0126和PD98059特异抑制MAPK信号传递途径后,使用禾谷镰刀菌侵染或脱落酸(ABA)处理玉米自交系Mo17幼苗,利用qRT-PCR分析植保素关键基因表达情况,观察MAPK级联对玉米响应禾谷镰刀菌侵染的情况。结果表明,抑制MAPK级联后,玉米叶片对禾谷镰刀菌侵染更加敏感,发病率显著提高,禾谷镰刀菌对植保素相关基因TPS6、An2、CYP71Z18、KSL5和TPS1的诱导受到抑制,且转录因子WRKY79的表达也被抑制,说明在玉米叶片中植保素的产生受MAPK级联的调控。玉米根系在MAPK级联被抑制后,ABA对这些基因表达的诱导同样受到抑制。说明MAPK级联参与植物抗病反应,在玉米叶片和根部MAPK级联可能通过调控转录因子ZmWRKY79参与对植保素代谢的调控,为玉米抗病反应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南艾蒿(Artemisia verlotorum Lamotte)乙醇提取物及其萃取物、乙酸乙酯相活性富集片段对田七(Panax notoginseng)主要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0 mg/m L的南艾蒿乙醇提取物对田七炭疽病原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ehum gloeosporioides)、田七根腐病原茄镰孢(Fusarium solani)、田七黑斑病原人参链格孢(Alternaria panax)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明显,最大抑制率分别为89.66%、74.42%和75.93%;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对3种病原菌抑制率最大,分别为90.41%、82.68%、71.79%;富集片段F2在10 mg/m L浓度下对3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07.
以牛大力种子为材料,分别使用GA3、6-BA、复硝酚钠和萘乙酸钠处理牛大力种子,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牛大力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GA3、6-BA处理对牛大力种子的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复硝酚钠、萘乙酸钠处理对牛大力种子发芽效果不明显.GA3、6-BA、复硝酚钠和萘乙酸钠处理对牛大力幼苗各指标分别有不同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缓解奶牛热应激的喷淋水滴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季高温造成奶牛热应激,物理降温以蒸发散热缓解奶牛高温,其中喷淋降温系统是我国常用的降温方法。利用激光雨滴谱仪(LPM)对6种不同标准扇形喷嘴(9010、9030、9060、9080、90100、90120)在0.15、0.20、0.25 MPa工作压力下进行了测试,计算分析了6种喷嘴在不同工作压力下水滴粒径的分布,研究了水滴粒径与喷淋流量、单个水滴动能、喷淋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滴粒径分布呈正态分布模型,不同工作压力(0.15、0.20、0.25 MPa),所测6种不同型号的喷嘴水滴平均粒径为0.475~1.210 mm;水滴粒径与喷淋流量呈线性关系(R20.96);9010、9030型号喷嘴在小水滴粒径0.125~0.250 mm范围内占有10%~20%的比例,易雾化飘移,不适合奶牛蒸发降温;不同工作压力下单个水滴动能随水滴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呈幂函数关系(R20.96);喷嘴的平均喷淋强度和水滴平均粒径呈指数关系(R~20.96),平均喷淋强度均大于72 mm/h。试验得出水滴平均粒径0.801 mm(9060)、0.914 mm(9080)、1.047 mm(90100)、1.210 mm(90120)将仿真奶牛从39.3℃降温至37℃所用时间平均值为85、75、48、30 s。  相似文献   
109.
采用"穗茎注射法"将高粱BTx623基因组DNA导入超级杂交稻亲本9311,获得了高着粒密度的大穗变异系"高粱稻"GLR。用225对In Del分子标记对原始变异株及其自交3代株系与供体和受体进行多态性检测,发现两者与受体9311相比分别有20.4%和10.7%的多态位点,并在原始变异株及其自交3代株系中发现受体9311不存在而与供体高粱同源的片段,从分子水平证明了供体高粱DNA片段向受体水稻基因组的转移。比较分析5个已克隆的穗部性状相关基因在变异系与受体9311中的多态性,发现DEP3、D1和Gnla 3个基因共存在35个SNP和6个In Del,其中9个SNP和2个In Del位于外显子。  相似文献   
110.
通过经典分类学方法,对采自新疆各地的185号真藓属植物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报道新疆新记录2种:毛状真藓(Bryum apiculatum Schwaegr.)与近高山真藓(Bryum paradoxum Schwaegr.)。重新确定了曾有文献记载,但未见现存标本因而未加入新疆苔藓植物名录的:狭网真藓(Bryum algovicum Sendt.ex C.Müll.)与红蒴真藓(Bryum atrovirens Brid.)。并对新记录种的识别特征、生境及其地理分布作了阐述。根据识别特征绘制了狭网真藓、红蒴真藓与近高山真藓的墨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