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3篇
  3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6个水稻品种(含籼/粳杂交组合、新株型品系)结实期强、弱势粒和根系中玉米素(Z)与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籽粒充实的关系。籽粒中Z+ZR含量在开始灌浆时很低,随灌浆进程Z+ZR含量增加,达到峰值(强势粒在花后9~15d,弱势粒在花后12~21d)后迅速下降。根系中Z+ZR含量在抽穗时就很高,在花后  相似文献   
42.
以隐性高秆与正常高秆及互不等位的半矮秆杂交及后代测交表明,隐性高秆由隐性的长节间基因eui所决定,除了eui基因之外,隐性高秆还有半矮生基因sd-1,基因型为euieuisd-1sd-1,正常高秆为EuiEuiSd-1Sd-1,eui与sd-1相互独立。隐性高秆和具有sd-1基因的半矮秆杂交,F2表现为eui基因的分离,分离比为1高秆∶3半矮,与正常高秆杂交表现为eui和sd-1两对基因的分离,分离比为13高秆∶3半矮。讨论了长节间基因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43.
江浙沪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以品种间主成分欧氏距离为基础,对江浙沪地区的100个大麦品种进行了系统聚类和动态聚类。根据参与聚类的性状为单个、二个……、直至所有考察的十个性状,分别将这些品种分成若干个组。结果表明:⒈各种单个、两个或三个性状组合聚类时,每组品种都有其明确的特征,从而有利于大麦育种的选择利用。随着参与聚类性状的增多,有些性状的组间差异变得不明显,结果趋于按自然类型(二棱或多棱,裸和皮)分组。另一方面,参与聚类的性状愈多,分组就愈为稳定。平均符合率(即不同年份分在同一组的品种数占总品种数的比率)在单一性状时为56%,两个性状时为57%,三个时为61%,四个时为69%,五个时为73%,八个性状时为82%,十个性状时为84%。因而在种质资源分类时,应该包括较多性状。⒉江浙沪在大麦中不乏矮秆、早熟品种,但矮秆早熟的往往单株产量低,既矮秆早熟又高产的品种较少,没有形成这样的组。这表明为了取得大麦育种的进展,需要进行遗传重组。  相似文献   
44.
1982~1985年对53个籼稻品种辐射M_2代的试验结果表明:早熟突变频率平均为1.4%,其中,迟熟类型品种要比早熟类型品种有更高的早熟突变频率,并与原品种的生育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0~(**)。突变体提早的范围为3~32天,平均为9.5天。它们是随生育期的推迟而增加。  相似文献   
45.
不同水稻材料籽粒灌浆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88,自引:13,他引:75  
新株型等8个不同水稻材料的籽粒灌浆过程以Richards方程进行了拟合。对各材料的灌浆特征参数及速率曲线的分析表明,新株型材料和IR72是典型的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一些籼稻和籼杂材料为典型的异步灌浆型,另有一些材料为中间型。灌浆过程的早、中、晚三期对总灌浆物质的贡献分别约占13%、60%、27%,但所需的时间在强、弱势  相似文献   
46.
充分利用研究的比较多的模式作物所获得的分子遗传学信息,进而作为较复杂生物基因组研究的基础,是现代分子遗传学常用的手段之一。在此,重点介绍了模式作物拟南芥、玉米和水稻在种子发芽方面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概述了小麦穗发芽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分析了根据小麦与模式生物在基因组上的共线性,利用比较分子遗传学手段,将拟南芥的ABI3和玉米的VP-1基因作为小麦抗穗发芽的候选基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7.
曲线和曲面拟合的改进缩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缩张算法进行了多处改进,其中最主要的是与基于数值微分的改良高斯-牛顿法相结合,形成了曲线与曲面拟合的改进缩张算法。新算法不需提供非线性方程的偏导数,但可利用近似偏导数指导搜索方向,提高搜索效率。改进缩张算法减少了复杂非线性方程拟合的运算负荷,提高了利用度点反馈调节搜索步长和区域的敏感度,增强了跳出局部最优陷阱的能力。新算法可在较大初值范围内实现全局最优拟合。本文以3个不同类型的实例验证了新算法的拟合功效。编制了可动态显示拟合过程的Matlab程序,可供曲线和曲面拟合应用者使用。  相似文献   
48.
温室条件下小麦白粉病抗性的综合评价和高抗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培育高抗白粉病小麦品种提供材料,在温室白粉病高选择压和自然侵染条件下,先后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对80份小麦材料(地方品种、国内育成品种/系、国外引进品种及部分中国春非整倍体材料)的白粉病抗性情况进行调查记载,然后利用马氏距离及其聚类法对不同材料的抗性进行多生育时期和多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国外引进品种Capo全生育期免疫白粉病,中国春衍生的大多非整倍体材料和国外引进品种Coop Capoildo表现高抗。依据各材料间的马氏距离将80份材料分为6类,Capo所在的第2类总体抗性最好,该类包含17份材料,抽穗期和灌浆期平均侵染型小于1.0,平均严重度小于10.0%。中国春及其衍生的非整倍体材料与Capo抗性较为相似,表明中国春携带的广谱抗性基因Lr34仍然具有优异的白粉病抗性。  相似文献   
49.
张慧  顾世梁  李韬 《作物学报》2016,42(1):141-148
在总结分析了几种常用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反映观察值与理论值之间相似性的新算法--符合度。该算法就评价信息个体(观察值)与标准值(期望值)的马氏距离, 再由马氏距离转化为评价对象与标准的接近程度, 即符合度(r)。首先进行指标数(p)、相似度(r)与马氏距离(d)的模拟试验, 再通过曲面拟合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大量抽样试验, 验证符合度的次数分布与原先设定的符合度的良好对应关系, 说明模型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以小麦RVA性状为指标, 利用该算法分析扬麦系统若干品种之间的接近程度, 并评价多变数复杂效应回归分析模拟试验的结果。符合度算法不需要数据标准化处理, 直接利用原始数据, 减少了计算工作量, 降低了因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不同而引起的评价结果差异, 同时由于不需要赋权, 排除了主观性的影响, 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0.
动态聚类的一种新方法—最小组内平方和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