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71.
播前化学药剂处理对制种亲本抽穗期的影响Effectsofchemicaltreatmenttoseedsontheheadingtimeofhybridriceparentallines马国辉(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410125)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72.
在3种不同氮水平条件下,比较了6个不同杂交晚稻品种氮肥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丰优358、威优46在3种氮肥水平下均有相对较高的产量,说明其耐低氮能力强,氮肥吸收利用效率较高,具有较广的氮肥适应性。  相似文献   
73.
立丰灵对粳稻抗倒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质粳稻品种稻花香2号为材料,研究了立丰灵对其抗倒伏能力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前10 d叶面喷施立丰灵能显著降低株高,不同程度缩短基部3个节间长度、增加茎粗及茎鞘中可溶性糖和钾、硅含量,显著增加茎秆基部各节间的抗折力,从而提高茎秆的抗倒伏能力,而且能提高产量,且对稻米品质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4.
试验结果表明,在洞庭湖区澧阳平原稻田土壤肥力条件下,史丹利缓释肥和宝塔牌水稻测土配方专用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较好,史丹利水稻普通肥次之,史丹利水稻高钾肥的增产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75.
以高产水稻品种准两优527为材料,进行6种不同掺混尿素(缓速比为7∶3)施用量试验,研究其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掺混尿素施用量的增加,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子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施氮量为225kg/hm2时,子粒产量达最高。施氮量同为180kg/hm2条件下,掺混尿素处理B3与普通尿素处理CK比较,其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子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总之,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掺混尿素225kg/hm2,子粒产量最高,比CK增产10.1%,氮肥偏生产力也较高,是掺混尿素超高产运筹模式;施氮量为135kg/hm2的掺混尿素B2处理,子粒产量与CK相当,比CK节氮25%,为掺混尿素安全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76.
在南方双季稻地区,以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纳米增效尿素不同用量对超级杂交中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增效尿素不同施用量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不同;适宜施氮量能显著促进超级中稻分蘖的发生,成穗和颖花分化,保证较高的LAI和叶SPAD值,形成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最终形成较多的生物量,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增加产量。此试验以施氮量225 kg/hm2‘中浙优1号’产量最高,以180 kg/hm2‘中浙优1号’氮肥吸收利用程度最高;综合考虑到产量和经济成本及氮素吸收利用等因素,纳米增效尿素折施纯氮量180 kg/hm2是双季稻地区中稻‘中浙优1号’合理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77.
土壤条件对优质食用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同等条件下,模拟不同厚度耕作层,不同泥、水温度情况,以分析4种土壤中所种植的优质食用稻品质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薄耕层使米质变劣,产量锐减。降低泥、水温度有利于优质早稻米质的改善,但产量降低,并对晚稻多项米质产生负效应。不同土壤的矿质养分含量增加可降低稻米垩白;有效磷、钾、硅含量的提高还可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食用稻优质、高产的最佳土壤条件是耕层较深厚且无低温冷浸的紫潮泥。  相似文献   
78.
“双超”品种搭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搭配方式是双季稻生产技术体系的基础和核心。该项研究共设置了杂交早稻+杂交晚稻、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超级杂交早稻+杂交晚稻、常规晚稻+常规晚稻等4个双季稻品种搭配方式,结果表明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较其他品种搭配方式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平稳的叶面积动态.较高的干物质生产和积累是超级杂交早稻+超级杂交晚稻搭配方式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缓释氮肥对超级杂交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规栽培和优化栽培模式下,分别选用施氮量折合成纯氮0,105,142.5,180 kg/hm2的4个缓释氮肥处理,研究了缓释氮肥对超级杂交早稻株两优02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栽培模式下,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氮肥利用率、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以施纯氮142.5 kg/hm2的处理最合理;常规栽培模式下,以施纯氮180 kg/hm2的处理最优.相关性分析表明,优化栽培模式下,生物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籽粒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常规栽培模式下,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农学利用率均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表明生物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关系密切,因此,生物产量可作为评价超级杂交早稻氮肥利用率的指标.  相似文献   
80.
为探究不同氮肥处理对两系杂交稻叶片光谱特征、叶绿素含量(SPAD)、光能拦截率之间关系的影响,本试验以全两优1号和全两优681杂交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N0(0 kg·hm~(-2))、N1(150kg·hm~(-2))和N2(250 kg·hm~(-2))3个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下杂交稻群体的光能截获率(IPAR)、SPAD和叶片光谱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下水稻叶片光谱特征差异明显,全两优1号和全两优681的光谱反射率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在可见光范围内降低,在近红外区域增高。施氮量的增加能够提高叶片SPAD值以及光化学植被指数值(PRI),PRI与IPAR相关系数达到0.64。齐穗期的光谱参数中的差值植被指数(DVI)、垂直植被指数(PVI)与2个杂交稻品种的实际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86。综上,齐穗期水稻群体高光谱指数能够预测水稻群体IPAR以及实际产量,本研究利用高光谱数据反演水稻关键生育期内的氮素营养信息,为氮肥精确化管理,提高氮肥利用率,实现水稻高产高效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