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16篇
农学   36篇
  30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3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为四川安宁河流域玉米新品种提供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玉米新品种西试1号为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西试1号产量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素的作用规律。[结果]磷肥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N与P、N与密度、K与密度及P与K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效应。[结论]产量≥9 450 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施氮量481.8~937.5 kg/hm2,施磷量551.1~897.9 kg/hm2,施钾量128.4~214.8 kg/hm2,栽培密度54 855~63 945株/hm2。  相似文献   
62.
以超高产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W2处理)和旱种3种灌水处理及不同的施氮量,研究水氮互作对结实期水稻剑叶光合特性、氮代谢关键酶及根系活力等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各生理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W2处理和施氮量为180 kg·hm~(-2)的水氮运筹相对于其他处理,能更大地发挥水氮交互效应优势,使剑叶中内肽酶(EP)活性增幅减慢,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有利于维持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3种氮代谢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的提高,促进产量的增加.施氮量达270 kg·hm~(-2)时各水氮处理交互效应优势减弱,不仅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及有关生理过程的作用,还会导致剑叶光合作用和氮代谢酶活性快速降低、蛋白质分解加速,造成产量下降.水稻在旱作处理下,施氮量可适当减少,以180 kg·hm~(-2)为宜,既可缓解水氮互作的负效应,又能发挥水分、氮肥效应,可供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参考.此外,水氮互作下各生理指标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剑叶光合特性和NR、GS、GOGAT 3种氮代谢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EP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地下与地上部也密切相关,根系活力与剑叶光合特性及NR、GS、GOGAT 3种氮代谢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EP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3.
以黑糯(Y4)和红粳(Y5)两个有色稻为材料,设5种不同的栽插密度,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对有色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主要影响有效穗数进而影响产量。4万苗/666.7m2密度处理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密度在12~16万苗/666.7m2时,产量和成穗率较高,干物质积累多,说明适当提高栽插密度有利于提高有色稻产量和构建高产群体。本试验中Y4和Y5的适宜密度分别为12万苗/666.7m2和16万苗/666.7m2,且Y5耐密性较Y4强。  相似文献   
64.
【目的】免耕厢沟是四川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模式。研究该模式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累积、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免耕厢沟水稻栽培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传统水层灌溉(W1)和干湿交替灌溉(W2)两种灌溉方式,副区为氮肥运筹模式,在总施氮量为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 ∶蘖肥 ∶穗肥分别为6 ∶2 ∶2(N1)、 4 ∶2 ∶4(N2)、 2 ∶2 ∶6(N3)等3种氮肥运筹模式,以不施氮(N0)为对照,研究免耕厢沟模式下,杂交稻在齐穗期、成熟期各处理下干物质氮素积累、茎鞘的干物质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 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干物质量和氮吸收、转运及产量具显著影响及互作效应。干湿交替灌溉能扩“库”增“源”,保证足够的穗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淹水灌溉无效分蘖较多,群体质量变差,对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产量造成不利影响。适宜的前氮后移能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提供比较平衡的氮素供应,促进氮素的吸收、 提高氮素积累、协调氮素分配;N2模式下氮素表观利用率达69%以上,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表观利用率比N1(6 ∶2 ∶2)和N3(2 ∶2 ∶6)分别高4.50%~36.85%、 8.09%~28.54%,增产7.47% ~15.76%。合理的水氮管理显著提高各生育期的氮素积累量,促进齐穗后叶和茎鞘氮素向穗的运转量。【结论】 干湿交替灌溉(W2)和氮肥运筹4 ∶2 ∶4(N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水氮运筹模式,其充分发挥了水氮耦合优势,促进齐穗后“源”(茎鞘、叶)氮素向“库”(穗)的运转,有利于高产群体构建,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提高水稻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5.
【目的】为明确氮素穗肥对杂交稻籽粒灌浆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两个直链淀粉含量差异较大的杂交稻品种锦优1319(高直链淀粉)和蓉优702(低直链淀粉),在不同的氮素穗肥处理下(设0、60、90和120 kg/hm2 4个纯氮水平,分别用CK、N1、N2、N3表示)研究氮素穗肥水平对籽粒灌浆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穗肥处理下杂交稻籽粒灌浆特性差异显著,且不同类型品种表现各异,其中氮素穗肥的施用显著降低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锦优1319的Gmax和Gmean随氮素穗肥水平的变化均表现为N2>CK>N1>N3,而蓉优702则表现为N3>N2>CK>N1;施用氮素穗肥显著增加了花后5~25 d籽粒腺苷二磷酸焦磷酸化酶(ADPG)和淀粉分支酶(DBE)的活性,降低了花后5~15 d籽粒GBSS活性,降低了花后5~25 d籽粒淀粉合成酶(SSS)和SBE活性。【结论】高直链淀粉品种锦优1319籽粒灌浆的最佳氮素穗肥施用量低于低直链淀粉品种蓉优702:其中锦优1319...  相似文献   
66.
菠萝体细胞胚发育过程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神湾’菠萝(Ananas comosus‘Shenwan’)愈伤组织为材料,对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石蜡切片研究。结果表明,菠萝体细胞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原胚、球形胚、梨形胚、笋形胚和成熟胚等5个时期。原胚是由胚性细胞分化和分裂形成的多细胞结构,呈棒状至纺锤形,最粗处直径50 ~ 200 μm,灰白色,细胞较均匀一致,未出现组织分化。球形胚近球形,直径200 ~ 500 μm,已开始组织分化,在后期能清楚观察到一些原维管束组织存在。梨形胚呈上细下粗的梨形,长600 ~ 1 000 μm,最粗处在胚体中下部(直径400 ~ 800 μm),已经具备轴向性和双极性,子叶原基组织呈帽状将胚芽原始体包在其中。笋形胚似冬笋状,长1 000 ~ 2 000 μm,下部最粗处直径600 ~ 1 000 μm,后期子叶原基、胚芽鞘原基和胚芽原基已清晰可见。成熟胚长2 000 ~ 4 000 μm,下部最粗处直径1 000 ~ 1 500 μm,胚芽端已具子叶、胚芽鞘、叶原基和胚芽生长点,而胚根原基分化较慢,外围有一层胚根鞘组织。胚芽和胚根内源生,子叶衣领状,第一枚叶(胚芽鞘)基部鞘状,胚轴短,叶原基呈莲座状着生在上胚轴顶端,是菠萝体细胞胚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7.
水稻抗旱性鉴定方法及鉴定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资源短缺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水稻抗旱性研究正成为当前水稻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从水稻抗旱性鉴定方法和抗旱性鉴定指标等方面综述了水稻抗旱性鉴定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与水氮配施的理论与技术,探讨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宜香优2115为试验材料,三因素裂裂区设计,主区为油菜秸秆堆腐还田和直接还田两种秸秆还田方式,裂区为淹水灌溉和控制性交替灌溉两种水分管理方式,裂裂区为4种施氮量,分析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模式下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对主要生育时期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LAI)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互作效应显著;且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秸秆堆腐还田对水稻群体质量指标的调控显著高于秸秆直接还田,齐穗期高效叶面积指数提高了4.71%~6.50%,群体干物质显著增加了9.22%~13.30%;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显著,有效穗数及每穗粒数分别提高了5.9%~9.8%和1.5%~5.2%,从而使产量提高了9.5%~13.4%。控制性交替灌溉相对于淹灌能保证足够的穗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减缓拔节至齐穗期叶面积衰减,加快结实期群体生长率,利于穗粒数及产量的提高;且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结论】从三因素间的互作效应来看,秸秆堆腐还田处理下,控制性交替灌溉与施氮量150 kg/hm^2,可有效提高齐穂期高效叶面积指数(4.80~5.32),具有较高的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6.94~7.36t/hm^2),显著提高了有效穗(181.6万~220.9万/hm^2)及每穗粒数(180~200粒),从而显著提高产量达到10328.1~12464.1 kg/hm^2,为本研究节水减氮增效最佳的处理。  相似文献   
69.
‘金筒菠萝’是从广东省中山市‘神湾’菠萝的无性繁殖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择育成的菠萝新品种,丰产稳产,果实短筒形,平均单果质量720 g,果皮、果肉金黄,肉质爽脆,香气浓郁,纤维含量少,果心较爽脆,适宜广东省菠萝产区种植。定植第二年产量约37 485 kg·hm-2。  相似文献   
70.
优质丰产杂交籼稻品种机直播产量构成及其群体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适宜平原(崇州)与丘陵(三台)稻区机直播优质杂交籼稻高产品种群体质量的共性特征,构建规范化的机直播优质杂交籼稻高产品种的鉴选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为杂交籼稻机械化直播配套技术的融合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两生态区以29个品种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精量穴直播(以下简称机直播),研究机直播对平原与丘陵稻区不同产量水平的优质杂交籼稻群体质量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机直播优质杂交籼稻群体质量特征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依据两生态区各品种的平均籽粒产量聚类分析,将两生态区供试品种分为高产、中产、低产3种类型。其中,三台高产类型品种占17.24%,中产、低产类型品种占82.76%;崇州高产类型品种占10.34%,中产、低产类型品种占89.66%。与中产、低产类型品种相比,两生态区高产类型品种的共性特征为分蘖能力强、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拔节期后叶面积指数(LAI)大,干物质累积量高;结实期顶3叶叶长、叶位、叶张角、株高及其顶部截获光能优势明显。相关分析表明,机直播条件下,除群体透光率、顶3叶叶张角、分蘖盛期LAI及干物质累积量外,各群体质量指标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 =0.37*~0.90**),尤其是齐穗期高效LAI率、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及其收获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结论】机直播条件下,高产类型品种能够获得较高的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并协同提高结实率,实现生育后期群体干物质的高增长,从而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