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芒果果腐病原粉红单端孢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对芒果果腐病均有抑制效果,除氟硅唑外,其余7种均可用于防治芒果粉红单端孢菌引起的病害.其中,多菌灵对粉红单端孢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和EC75值分别为1.30和3.09 mg·L-1;其次依次为咪鲜胺锰盐、戊唑醇、腈菌唑和醚菌酯;代森锰锌和百菌清对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2.
壳聚糖涂膜在香蕉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壳聚糖(Chitosan)是α-氨基-D-葡胺糖,由甲壳素通过脱乙酰制得。壳聚糖具有无毒,成膜好,抗菌谱广等特点,在果蔬保鲜方面受到高度重视。壳聚糖可在果蔬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来调节果蔬采后的生理代谢并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壳聚糖对杨梅、番木瓜、草莓、苹果、桃、梨、猕猴桃、龙眼、黄瓜、青椒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保鲜作用。目前国内未见有壳聚糖在香蕉采后保鲜上应用的报道。为此,笔者进行了壳聚糖涂膜对香蕉保鲜效果试验,旨在为壳聚糖在果蔬采后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3.
热处理对果蔬采后品质及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后热处理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果蔬采后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改善果蔬贮藏期间的品质、增强抗逆性等 方面。从果蔬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采后品质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阐述了热处理的机理,讨论了热处理对果蔬衰老 方面的生理特征如色泽、风味、硬度(软化)、失重、呼吸、乙烯释放、酶活性等变化及与抗逆性有关的诱导蛋白质合成 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较全面阐述了热处理防治果蔬贮藏期间病虫害的机理如直接作用于病菌、害虫与提高果蔬的抗 病虫性等。  相似文献   
74.
探明采前喷施复硝酚钠对‘贵妃’杧果果实品质和采后发病率的影响,以期为复硝酚钠在杧果生产中的使用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选用‘贵妃’杧果为试材,于盛花期后第15天开始喷施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复硝酚钠,每隔9~12 d喷施1次,共喷施6次。测定果实发育期间的纵横径、成熟期的单果质量、成熟过程中的果皮颜色参数(Lab值)、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和果实病害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采前喷施复硝酚钠能够促进果实膨大,显著增加‘贵妃’杧果成熟期的单果质量,促进果实果皮转红和成熟期果皮转黄,延缓果肉硬度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总酸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极大地降低了采后病害发病率和发病指数。  相似文献   
75.
神秘果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热带优稀水果。为研究贮藏温度对神秘果果实采后品质、生理代谢及采后病害的影响,试验采用低温(4 ℃)和常温(25 ℃)贮藏,测定了神秘果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及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的变化,同时进行了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测定以及采后病害鉴定。结果表明:神秘果采后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且低温贮藏条件较常温条件变化缓慢;常温贮藏条件下神秘果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极高,而低温能明显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低温贮藏还可以显著延缓神秘果的果色转变,保持92.33%的好果率;神秘果采后主要病害为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和蒂腐病(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总之,低温贮藏能显著延长神秘果的贮藏期,并显著降低其采后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综述了采收、采后处理、包装、贮运和催熟等香蕉采收及贮运保鲜技术,指出了当前我国香蕉保鲜技术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旨在为我国香蕉保鲜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7.
香蕉主要采后病害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炭疽病、冠腐病、焦腐病等13种香蕉主要采后病害,以及加强采前管理、杀菌剂处理、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控技术,并提出采前管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将是香蕉采后病害防治的研究重点,而研发安全、高效的采后病害防治方法是香蕉保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8.
为了揭示荔枝果实采后能量调控规律及其与衰老的关系,以‘南岛无核’荔枝果实为材料,研究自然能荷水平(清水浸泡30 min,25 ℃贮藏,对照);低能荷水平(2,4–二硝基苯酚,即DNP浸泡30 min,25 ℃贮藏);较高能荷水平(5 ℃低温贮藏)等3种能荷水平状态下果皮衰老变化与能量、能量相关(生成、转运、耗散)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DNP处理(低能荷水平)明显促进了荔枝果实衰老,5 ℃低温贮藏(高能荷水平)果实衰老缓慢。DNP处理,LcAOX1在6 h表达量上调,果实在24 h开始大量褐变,LcUCP1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LcSnRK2的表达水平上调时间提前,表达水平提高。在荔枝果实贮藏后期,对照和DNP处理,果实能荷水平较低,果实衰老严重时,LcAAC1、LcAOX1、LcUCP1表达水平也出现下降。5 ℃低温贮藏,LcAAC1、LcAOX1、LcUCP1和LcSnRK2的表达量均保持在较低水平。荔枝果实采后能荷水平下降是导致果实快速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LcSnRK2和LcAAC1是荔枝果皮能量变化的敏感基因,对能量匮乏反应快,能荷水平下降可诱导LcSnRK2和LcAAC1表达上调。LcAOX1和LcUCP1表达量上调与荔枝果实衰老同步,它们的表达水平提高可以作为荔枝果实采后开始走向衰老的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79.
平菇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进的9个中、高温型平菇品种进行了室内栽培比较试验,比较了菌丝的长势、耐水性、抗杂性以及子实体的生物学转化率,结果初步表明:平菇品种黑丰204、广温7号、初秋1号的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生长粗壮,且出菇整齐、生物转化率相对较高,适宜在海南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80.
莲雾果实病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Blume)Merr.et Perry)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热带常绿果树,原产马来半岛及安达曼群岛,目前仅东南亚地区有经济栽培。莲雾果形独特,果色多样,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肉质清脆爽口,品质极佳。我国莲雾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区。由于莲雾果皮薄,果肉组织幼嫩,呼吸强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