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科场厂”联合 促进啤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啤麦生产,必须建立基地。省农科院、襄北农场、麦芽厂三家联合协作搞好啤酒人麦生产基地,使科研成果尽快转为生产力。使农场增产增收,麦芽厂扭亏为盈,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推动了科研的发展。1啤酒大麦生产基地的建立啤酒大麦专用性强,对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我省麦芽厂、啤酒厂长期来不用湖北大麦,原因之一尺质量问题:饲啤混用、籽粒不整齐、粒色深黄甚至霉变,影响制啤品质,关键是发芽率低,从而阻碍了啤麦生产的发展。因此,必须根据麦芽制啤生产‘的需求,建立相应的生产基地,提高鸣麦质量,是发展湖北啤麦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小麦NPR1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及表达分析,为探究该家族基因的作用机制及小麦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拟南芥NPR1家族蛋白序列为参考序列,从小麦基因组中鉴定出小麦NPR1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分别利用RNA-Seq原始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小麦NPR1家族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胁迫下的表达水平。通过STRING在线网站构建TaNPR1s蛋白的互作网络。【结果】共鉴定获得20个小麦NPR1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的不稳定指数均大于40,为不稳定蛋白;平均总亲水性值(GRAVY)均为负值(除TaNPR5-D为正值外),为亲水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在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和细胞质等部位也有分布;二级结构均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组成,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对应的三级结构模型有10种。20个TaNPR1s蛋白均可与转录因子HBP-1b及未知蛋白A、B、C、D发生相互作用,这5种蛋白均含有bZIP结构域(含TGACG基序)和种子休眠特异基因结构域(DOG1)。TaNPR1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不同,可分为在多个组织中表达、在特定的组织或发育阶段表达和在不同组织发育阶段均低表达或不表达,共三大类。随机挑选的8个TaNPR1s基因中,有3个基因在禾谷镰刀菌胁迫下表达量降低,但在白粉病菌胁迫下表达量升高;有2个基因在这两种菌胁迫下表达量均升高,有2个基因在两种菌胁迫下表达量均下降。TaNPR1s基因对6种非生物胁迫处理均有响应,但表达模式存在差异。【结论】小麦NPR1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生长发育过程和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且基因的可变剪接体也表现出不同组织表达特性,丰富了NPR1s蛋白功能。TaNPR1s蛋白可能通过与bZIP和DOG1结构域结合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今年1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持续雨雪带来的低温、冻害、雪灾,对越冬作物、蔬菜大棚、牲畜造成较大危害。面对灾情,湖北省农科院、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各学科专家进行广泛地论证、分析,提出了农业抗灾救灾、恢复生产的技术措施。本刊特选登小麦、蔬菜、果树和畜牧业方面的部分内容,供农民朋友们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战胜雪灾,在2008年取得好收成。  相似文献   
14.
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毒菌及脱毒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由镰刀菌在侵染小麦等禾谷类作物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是目前小麦及其制品中污染最为普遍的一种真菌毒素。DON能够对真核细胞产生多种毒性作用,严重危害人畜健康。DON又是一种毒力因子,促进镰刀菌扩展蔓延,加重赤霉病发病程度。利用脱毒菌、脱毒酶对DON毒素进行生物脱毒是最好的脱毒方式之一,其可将DON转化成低毒或无毒代谢产物,减少毒素对人畜健康的危害。脱毒基因还可作为新型抗源用于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加速抗性品种的选育,从源头防止DON毒素的污染。本文概述了DON毒素生物脱毒的类型、代谢产物的毒性、脱毒基因的鉴定以及脱毒材料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DON毒素的生物防控和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喷施外源6-BA对小麦孕穗期渍害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深入研究外源6-BA(6-苄氨基腺嘌呤)对江汉平原冬小麦孕穗期渍害的调控效应,以江汉平原主栽品种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设置渍水、喷6-BA+渍水2种处理,并以不渍水不喷6-BA处理为对照(CK),研究在小麦孕穗期遭遇渍害时外源6-BA对小麦生理生化指标的调控效应以及对子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渍水显著降低旗叶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及穗粒数,对子粒产量也造成显著影响;渍害还会加速植株衰老,增加旗叶和倒三叶中丙二醛(MDA)含量。渍水前喷施外源6-BA有助于孕穗期渍水后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的恢复,且显著降低旗叶和倒三叶MDA含量,对穗粒数和产量也有很好的恢复效果。总之,孕穗期遭遇渍害会改变整个植株生理生化代谢,喷施6-BA有助于增强小麦的抗渍性及协调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产量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鄂麦 12的变异株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鄂麦 17(原代号 7175 3) ,2 0 0 2年 7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其品质指标全面达到国家中筋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 (GB/T 1932 0 - 1998) ,且比对照鄂恩 1号增产 ,特别是子粒外观性状、吸水率、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等重要品质性状 ,完全符合面粉加工企业的要求 ,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鄂 4 8 3 5 9是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系。在区域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种植中均表现出品质较优、综合抗病 (逆 )性强、丰产、稳产、广适的特点 ,能将丰、抗、优较协调地集于一体 ,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湖北省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水平,对湖北省2008年以来选育的183份小麦新品系和2000年以来审定的30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进行了田间接种鉴定,并通过系谱分析对审定的30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来源进行了推测。结果显示,在183个参试品系中,对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感及以上水平的品系占27.32%,其中2010-2011年度和2011-2012年度中感赤霉病品系所占比例分别为42.31%和30.00%,比前两年有明显的提高。2000年以来湖北省审定的30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以中感为主,占56.7%,只有2个品种的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抗。对审定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湖北省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主要来源于南大2419及其衍生系、阿夫及其衍生系、太谷核不育抗病材料,部分品种的赤霉病抗性可能有多个来源,如鄂麦24、鄂麦25、鄂麦26和荆麦103等。推测湖北省当前主导品种鄂麦596、鄂麦352、襄麦25和襄麦55抗性来源都为南大2419,赤霉病抗性来源单一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湖北省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小麦品种创新迎来又一轮革命。经调研分析表明湖北省小麦品种在创新成果、布局优化和产能提升方面成效明显,但小麦种业滞后现象并未得到本质扭转,与全国小麦主产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集中体现在育种力量单薄、种子企业参与度低、市场占有率低等 3 个方面。形成这种差距的滞后局面,主要成因突出表现在小麦种业政策推动力不强、风险抗御能力不强和市场保障力不强等 3 个方面。基于此,认为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持续聚焦湖北省小麦种业发展短板弱项,进一步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扶持力度,加强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和品种创新的研发力度,推动新时代湖北省小麦种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江汉平原小麦生产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江汉平原小麦生产现状,从生态条件、生产条件等限制因素出发,分析了日照不足、降水量过多、低温、水稻土和播种面积不足、排灌条件差、机械化水平低等因素对小麦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江汉平原小麦产量的三点建议,以期为该地区小麦低产田实现高产栽培技术创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