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1.
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扭矩检测是实现滚筒恒负荷控制的关键条件。研究分析脱粒滚筒扭矩与滚筒负荷的关系以及脱粒滚筒扭矩的检测方法,设计液压油油压力检测滚筒扭矩机构,得出从液压油油压能够检测滚筒扭矩的结论。  相似文献   
92.
用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8%、30%、36%的3种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投喂短须裂腹鱼2龄鱼40 d观察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28%、30%、36%饲料的蛋白质效率分别为99.04%、104.10%、120.22%,平均增重率分别为12.44%、14.06%、19.32%,饵料系数分别为3.60、3.20、2.31。饲料中蛋白质含量28-36%范围内,对短须裂腹鱼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逐渐提高,饵料系数则相反。  相似文献   
93.
洛麦40是洛阳市农林科学院于2008年以矮秆大穗小麦品种洛麦23为母本,以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周麦22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矮秆抗倒、高产、广适小麦品种,于202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23年通过江苏省引种。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江苏省中高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94.
<正>云南气候类型多样,水域资源丰富,滇西、滇南一带平均气温在21℃左右,具备罗非鱼养殖的适宜环境和温度,是省内传统养殖区,养殖的商品罗非鱼保证了昆明市场80%以上的需求。自2005年以来,随着云南省主要江河大量水电站的修建,新增了大量的宜渔水面。罗非鱼的网箱养殖成为解决电站库区移民生活的重要方式,养殖规模日益增大,特别是滇南众多水电站库区地处低海拔温热河谷,水体交换量大,水温较高,适合罗非鱼全年生长,是省内网箱养殖罗非鱼的主要产区之一。据统计,2013年云南网箱养殖罗非  相似文献   
95.
旱地小麦品种筛选鉴定及其形态特征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18 a对旱地小麦品种筛选鉴定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经验,提出在区域化试验鉴定的基础上,采用田间直接鉴定与干旱棚鉴定、实验室鉴定相结合的抗旱性鉴定方法。并归纳出一套以抗旱性指数为主,结合株高、穗下节长、穗粒数、千粒重的敏感系数等形态指标及根系活力、细胞膜透性、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体系,对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判分析。同时对旱地小麦品种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形态特征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
长孔点肋甲螨主要在稻桩内越冬。雨水对该螨的冲刷作用可达80%。不同耕作措施对该螨的发生有很大影响,该螨在不同耕作田内的发生量为:免耕田>旱旋田>水旋田>旱旋水耙田>深耕田。该螨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的发生量也有差别,杂交稻(汕优63)上发生的螨量比粳稻(花寒早)上要高出20%。此外,该螨在7月上旬水稻分蘖期发生量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97.
豫麦48号是利用杂交育种理论,采用水旱交叉选择而育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多年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和生产实践表明,该品种丰产性突出、稳产性较好,是一个适应性较好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对其成产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穗粒数,其次为单位面积穗数,因此,豫麦48号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应是保持一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注重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98.
从挖穴及土壤处理、土球断根、吊装、运输、栽植后管理、肥水运筹等方面总结了桂花反季节移栽技术,以期为提高桂花的移栽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为明确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在防雨棚控水条件下,测定和分析了干旱胁迫后强抗旱性品种晋麦47、弱抗旱性品种偃展4110和中等抗旱性品种矮抗58旗叶荧光参数、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先量子密度(PFD)的增加,冬小麦旗叶实际荧光(F)、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值逐渐升高,PFD超过189 μmol·m-2·s-2后,F值基本稳定,而光下最大荧光(Fm)值持续降低,导致其他叶绿素荧光参数改变,PFD在189~1 360μtmol·m-2·s-2时Fm变化幅度较大.干旱胁迫降低了小麦旗叶F、Fm、实际量子产量(Yie1d)、ETR、NPQ值.不同品种荧光参数值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程度不同,偃展4110受影响最大,晋麦47较为稳定.干旱胁迫条件下3个品种的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为晋麦47>矮抗58>偃展4110.灌浆中期旗叶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与产量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高产品种筛选的生理指标;而干旱处理与适水处理的F比值、Fm比值则与两种水分条件下的产量比值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品种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0.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12个树种生物量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生物量分配是了解植物结构与功能的有效手段,对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天然次生混交林内12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各树种生物量器官(叶、枝、干、根)分配特征及其与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1)12个树种各器官的相对生长遵循异速生长理论,相对生长关系并不一致。枝与干(1.091~1.254)、枝与根(1.012~1.158)、根与干(1.015~1.202)以及地下与地上部分(0.991~1.070)近于等速生长,叶与枝(0.655~0.757)、叶与干(0.777~0.931)和叶与根(0.718~0.859)呈现为异速生长。2)12个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分配遵循异速生长分配理论,叶、枝、干和根生物量分配比例的范围依次为1.80%~6.54%、13.87%~27.09%、51.12%~65.03%和15.76%~25.52%,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的均值大小表现为:干(57.09%)>, 根(21.46%)>, 枝(18.59%)>, 叶(2.86%)。根茎比(R/S)范围为0.189~0.355,均值为0.279。3)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以及R/S均与树种有关,不同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以及树种间R/S存在显著差异(P<, 0.05), 除根生物量分配比例、R/S与个体大小无显著相关外(P>, 0.05),其他各器官分配比例均与个体大小呈显著相关关系(P<, 0.05)。具体表现为随个体增大,叶和干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降低、枝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增加(P<, 0.05)的趋势。研究表明:植物各器官在其生长过程中并非都是等速生长,异速生长广泛存在于各器官的生长过程中,同时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遵循异速生长分配理论。为了获得更多的空间和营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遵循最优化分配理论,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有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器官,以达到具有更强竞争力和生产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