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46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33篇
  134篇
综合类   223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辣椒制品前处理加工工艺及设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鹏 《辣椒杂志》2009,7(4):35-37
我国是辣椒生产、消费及出口大国。辣椒制品多种多样,加工量比较大的产品有:辣椒色素、辣椒粉、辣椒酱、火锅料、辣味醋、辣味饮料等。这些产品的加工都离不开辣椒从原料开始直至制成辣椒粉的工艺过程。为了更简便、高效、节能地提高机械加工自动化程度,需对辣椒制品前处理加工工艺及设备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2.
杨凯元  黄臣  高鹏  梁银萍  韩玲娟  赵祥 《草地学报》2022,30(12):3241-3252
根瘤内生解磷菌具有促进豆科植物结瘤固氮,提高植物抗逆性等作用。本研究以‘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 ‘Jinnong NO.1’)为试验材料,采用“划线法”分离其根瘤内生菌,筛选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测定其解磷能力,并对其抗逆和促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达乌里胡枝子根瘤中共分离出88株内生菌,其中11株具有解磷能力;TG41,TG43,TG47和TG68解有机磷量为0.73~1.29μg·mL-1,TG47和TG68解无机磷量为72.97和1.29μg·mL-1,为有效解磷菌;经鉴定,TG41和TG43为Bacillus zanthoxyli,TG47为Phyllobacterium zundukense,TG68为Pantoea agglomerans;TG41,TG43和TG68在盐浓度0.01%~9.00%和pH4~pH12条件下均可生长;4株菌不耐高温,TG47和TG68能在4℃生长;TG41,TG43和TG68能分泌铁载体和有机酸。综上,达乌里胡枝子根瘤中存在丰富的内生菌,部分具有解磷功能、抗逆和促生潜力,可用于研发适合黄土高原地区胡枝子建植的根瘤微生物复合菌剂。  相似文献   
23.
<正> 树木杂交,无论是自然杂交还是人工杂交均是在亲本异株之间相互进行的,而且在大多数树种之间存在着杂交不孕的问题。目前,克服杂交不孕的方法主要有混合授粉、相互杂交、改变受精条件、移植父本柱头、加父本柱头液  相似文献   
24.
刺槐林是中国北方丘陵半干旱区典型的生态防护林树种之一。通过自然降雨径流场定位观测试验,本文对辽宁西部地区(1850-12225E,4024-4234N)刺槐生态防护林及其采伐迹地的产流、产沙特征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采伐迹地与刺槐林地相比二者之间的产流量和产沙量存在显著差异,采伐迹地的产流量和产沙量比刺槐林地分别增加40%-177%和180%-400%。典型降雨产流水文过程线显示,刺槐林地径流峰值比采伐迹地低1.0-2.5?0-3m3穝-1,且径流峰值出现的时间比采伐迹地滞后10-20min。谐波分析表明,刺槐林地与采伐迹地土壤含水量随年内降水量变化分干、湿两季,呈周期性变化,刺槐林地土壤年平均含水量比采伐迹地高2.3%。研究结果表明:刺槐生态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减少地表径流与土壤侵蚀的重要作用。图2表4参12。  相似文献   
25.
开展抗体检测工作对猪病的临床诊断、流行动态的监测、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及免疫程序的修订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猪病防控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抗体检测将逐步成为猪病监测的常态化工作。文内对猪群抗体检测的原理、主要方法、作用与意义、检测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总结探讨抗体检测在猪病防控中的应用,旨在呼吁加强对抗体检测工作的重视,合理运用抗体检测结果修订免疫程序,提高猪病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26.
为了探究钙镁磷肥对元胡种植区土壤酸化的阻控作用,通过连续两年的钙镁磷肥田间定位试验,以上元观镇当地元胡种植户施肥习惯为对照(CK),研究分析了在氮、钾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施用钙、镁、磷肥750 kg/hm~2、1 500 kg/hm~2和2 250 kg/hm~2,对土壤pH、交换性酸、阳离子交换量(CEC)、交换性盐基离子以及土壤基本肥力水平的影响。通过测算投入、产出效益,结果表明:施用钙镁磷肥能显著提升土壤pH水平,较(CK)处理提升0.27~0.31个单位,T100、T150两个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总量和交换性氢含量,对降低交换性铝有一定作用。施用钙镁磷肥较(CK)处理能显著提升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是阻控土壤酸化的主要作用机制。但当施用量达到2 250 kg/hm~2时,种植元胡的新增纯收益会有所下降,伴随产生土壤中磷素过量的问题,会有造成磷素流失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因此在汉中元胡种植区土壤酸化改良中推荐钙镁磷肥施用量750~1 500 kg/hm~2。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以7个种源的蒙古栎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种长、种宽、种形指数、百粒重等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形态指标在种源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蒙古栎种子在种源间分化较为明显,遗传变异较为丰富。7个种源地蒙古栎种子各形态指标中,种宽的变异系数最小(2.40%),百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8.03%);辽宁省抚顺市蒙古栎种子的变异系数最小(3.36%),吉林省吉林市蒙古栎种子的变异系数最大(6.68%)。7个种源地蒙古栎种子种长、种宽与百粒重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68、0.948;种宽与种形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04。  相似文献   
28.
文章针对Buck型DC-DC变换器中DPWM(数字脉冲宽度调制)技术进行研究,指出传统DPWM技术不足,提出MDPWM(改进的脉冲宽度调制)技术。采用FPGA的QuartusⅡ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MDPWM技术能够减少开关管的开通和关断延迟时间、减小器件的功率损耗,当负载波动时,输出电压瞬态响应快,使输出电压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聚丙烯酰胺(PAM)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人工合成土壤改良剂。研究PAM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和土壤改良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室内模拟土柱试验,分析了PAM施用量、初始含水率和容重对一维垂直积水入渗的累积入渗量与湿润锋运移距离的影响,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各因子影响程度。  结果  (1)不同PAM施用量处理120 min累积入渗量和120 min湿润锋运移距离总体上呈减小趋势,减小程度与PAM施用量有关。(2)无论是否施用PAM,120 min累积入渗量随初始含水率和容重的增加均呈现不同幅度的减少,而120 min湿润锋运移距离随初始含水率和容重的增加分别表现为增大和减小的趋势。(3)各因子对120 min累积入渗量和120 min湿润锋运移距离的影响程度排序均为:容重 > PAM施用量 > 初始含水率。(4)建立了基于非线性回归方法的多元土壤水分入渗经验模型。  结论  PAM对于改良黄土高原地区旱作土壤的水分状况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0.
于明  王丹  王钢  高鹏  黄敏  陈丽娟 《核农学报》2022,36(11):2175-2182
为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天麻灭菌效果及其品质的影响,采用0(CK)、5、7、9、11、13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天麻粉,测定天麻的微生物含量、色泽、理化性质、指纹图谱相似度及活性成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经9 kGy辐照处理后,天麻中均未检出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辐照后天麻的L*值降低,9 kGy剂量总色差值变化最小;辐照对天麻的水分、总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9~13 kGy吸收剂量下天麻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著增加(P<0.05);不同吸收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天麻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95~0.998;辐照对天麻主要活性成分的总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9 kGy电子束辐照处理既能减少天麻微生物含量,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品质不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电子束辐照在天麻灭菌工艺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