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9篇
  8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农田蒸散量(ET)是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水分运移的关键参数,与作物生理活动和产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准确实时估算田间作物蒸散量对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基于无人机热红外传感器反演夏玉米的冠层温度,基于反演的冠层温度构建夏玉米蒸散模型(ET_(d,t))并验证了模型反演作物蒸散量的精度,分析了ET_(d,t)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以热红外冠层温度作物蒸散模型计算的ET_(d,t)最低值出现在幼苗期为3.42 mm/d,最高值出现在灌浆期为10.94 mm/d,并与涡度相关实测值ET_(d,e)、FAO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值ET_(d,f)进行验证,在P0.01水平上呈显著线性关系(R~2=0.739、0.742,RMSE=0.676、0.109 mm/d),ET_(d,t)估算精度达到80%以上。ET_(d,t)的计算受日净辐射、风速、气温、降雨等气象因子影响,不同气象条件的ET_(d,t)不同。叶面积指数(LAI)为夏玉米农田最主要的生物因子,LAI与ET_(d,t)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2=0.700),空气动力学阻抗(r_a)是最主要的环境驱动因子,r_a与ET_(d,t)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2=0.696)。随着植被覆盖度(NDVI)的变化,ET_(d,t)呈现相同变化趋势(R~2=0.656)。因此,基于无人机热红外反演的冠层温度计算的(ET_(d,t))能较好的反映田间夏玉米蒸散变化过程,从而为利用无人机热红外遥感估算作物蒸散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苜蓿刈割收获技术及标准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刈割技术的确定根据市场价格规律,当单位面积经济产量达到最佳时开始刈割,即生物产量(kg·m-2)×单价(元·kg-1)=经济产量(元·m-2)。当日刈割、搂、捆时间根据不同季节调整,秋茬前在每日的18:00至次日12:00,留茬5~7cm;秋季最后一茬在当日的11:00至19:00。秋季留茬8~9cm;单位面积产量在5250kg·hm-2以上单垄翻,5250kg·hm-2以下双垄合一垄翻晒;以单位体积每捆(0.146m3)18~20kg打捆,即可保蓄较多的叶片,又可保证叶片不发生变质。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利用2018年5和6月获取的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对北京市大兴试验基地的部分农田进行地物类型提取研究。【方法】确定感兴趣地物种类,对影像进行时相与光谱特征分析,然后确定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绿蓝差异指数NGBDI、修正型比值植被指数MSR和红边波段反射率可以作为最优分类特征,通过基于光谱变量阈值分割的决策树分类法,实现地物分类,并提取种植面积,选取基于目视解译的地面调查数据进行方法验证。【结果】基于时相与光谱特征的决策树分类方法有较好效果,该方法用于小麦、果树和大棚的提取,误差值分别为10.68%、6.06%和16.48%,面积提取误差在17%以内,对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地物识别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结论】无人机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为农田信息及时获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针对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探究不同籼型杂交稻品种在盐碱地中钠钾离子的积累与产量的关系,并筛选出比较适合江苏盐碱土种植的品种.选取24个杂交籼稻品种,动态测定植株中钠钾离子吸收的变化和干物质质量变化,以及土壤中钠钾离子变化和可溶性盐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种植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钠钾离子和可溶性总盐含量,其中钠钾离子含量分别降低...  相似文献   
25.
参考作物蒸散发(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蒸散发能力,在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大多数研究通常将ET0与局地气象因子的变化进行敏感性分析,忽略了大尺度气候变率对ET0的遥相关影响。该研究基于新疆地区8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和气候变率指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Cramer’s突变检验等方法,探究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和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等大尺度气候变率与新疆地区ET0趋势转折的关系。结果表明:1960—2020年ET0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递减率为0.75 mm/a;1998年为ET0  相似文献   
26.
基于遥感技术估算作物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对农业用水效率评价和精量灌溉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Sentinel-2数据和农田连续地面观测资料,利用混合双源蒸散发模型(Hybrid dual-source scheme and trapezoid framework-based evapotranspiration model,HTEM)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2019年两个试验田玉米主要生育期(5—8月)的蒸散发量进行估算,并用水量平衡法对遥感估算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表明:Sentinel-2数据具有高时空分辨率,能够与研究区复杂的种植地块相匹配,减少了混合像元的数量;遥感反演参数与地面观测数据拟合度较高,研究区2019年遥感反演的玉米田净辐射量均方根误差为36.256 W/m2。利用HTEM模型估算可得,主要生育期内研究区两个玉米试验田的日均实际蒸散发量分别为4.269 mm/d和4.339 mm/d,实际蒸散发总量分别为525.114 mm和533.690 mm,其中植被蒸腾量分别为363.483 mm和358.196 mm,生育初期主要以土壤蒸发形式消耗水分,随着作物的生长,在生育中后期主要以植被蒸腾的形式消耗水分。ET遥感反演结果与水量平衡结果之间差别不显著,两个观测点绝对误差分别为13.533 mm和7.774 mm。因此,结合地面连续观测系统和Sentinel-2数据估算研究区玉米生育阶段蒸散发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作物耗水规律研究及区域农业水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7.
不同类型水稻芽期的耐盐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3份水稻材料进行芽期耐盐性比较试验,用0、0.2%、0.4%和0.6%共4个浓度的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对芽期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主根数、根鲜质量、芽鲜质量、根干质量、芽干质量和电导率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不同水稻材料的根长、芽长、根数、发芽势、发芽率、根鲜质量、芽鲜质量、根干质量和芽干质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芽的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同一盐浓度处理下,不同水稻材料的耐盐表现有差异。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芽期耐盐性强的2个常规籼稻(R2803和YW01);耐盐性较强的6个材料,其中3个常规粳稻(淮稻5号、扬粳3491和越光),2个常规籼稻(黄华占和R889)和1个籼型杂交稻(椰香A/海品12)。  相似文献   
28.
DNDC模型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区的率定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DNDC模型在华北平原典型作物-冬小麦的适用性,利用DNDC模型对冬小麦不同灌溉制度下小麦生长进行模拟和验证,并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价。基于2015和2016年冬小麦生育期实测数据,建立了不同灌溉制度下冬小麦DNDC模型,分析了不同作物参数对冬小麦生育期的生物量和产量的敏感性排序,率定和验证了DNDC模型参数,并对模型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作物需水量对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敏感性较大;不同灌溉制度下冬小麦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地上部生物量以及产量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各项评价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DNDC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间的土壤含水量、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对冬小麦的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育雏鸡舍内温度、湿度以及有害气体浓度等环境因素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而构建育雏鸡舍内环境逐时动态变化小气候仿真模型可精准模拟舍内环境。[方法]根据舍内外环境条件、鸡舍的建筑结构和热特性、动物生理和边界条件,采用双膜理论原理和CO2平衡原理建立有害气体浓度(NH3和CO2)动态模型,采用能量和质量平衡方程建立温度、湿度动态模型。使用Matlab/Simulink构建了含有害气体的育雏鸡舍小气候环境仿真模型,通过实测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了模拟验证,并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仿真模型输出的NH3浓度、CO2浓度、温度、湿度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8.20%、9.70%、0.72%、1.70%,最大误差分别为0.7 mg·m-3、443.2 mg·m-3、0.7℃、12.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4 mg·m-3、50.7 mg·m-3、0.81℃、3.9%,决定系数分别为0.841 3、0.861...  相似文献   
30.
黑龙洞泉域位于邯郸市西南部,是北方主要的岩溶泉群之一,也是重要的煤炭开采区,其地下水化学特征是影响邯郸地区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充分了解煤矿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机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区域(西区、东区)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控制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主要阴阳离子组分为HCO3-、Ca2+,且东区地下水主要化学组分含量普遍高于西区。西区和东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Mg型,而东区地下水SO42-含量较高,部分水样为SO4·HCO3-Ca、SO4·HCO3-Ca·Mg型。岩石风化作用是控制研究区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主导因素,且以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为主,过高的SO42-含量源于含煤地层中硫化物的氧化、石膏的溶解;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