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4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胡椒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作障碍严重威胁中国胡椒优势种植区可持续发展,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群落结构失衡是连作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探明胡椒连作障碍与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揭示胡椒连作障碍形成的微生物机理,本文采用BIOLOG微平板法研究了海南万宁8、18和28 a 3种不同种植年限胡椒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增加,不同园块之间稳定并达到最大的平均吸光度值(AWCD)呈明显下降趋势;香农指数、香农均匀度等多样性指数亦随种植年限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而辛普森优势度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微生物群落结构随着年限增加出现了2次明显变化,第1次群落结构变化发生在8~18 a阶段,主要与酚酸类和多聚物类碳源利用微生物大幅减少有关,第2次则发生在18~28 a阶段,与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胺类相关利用微生物减少有关。因此,胡椒连作显著降低了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是胡椒连作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2.
以热引1号胡椒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0、3.5、7、10.5、14 g/株)处理对幼龄胡椒叶片SPAD值、叶片氮含量、土壤硝态氮含量、胡椒长势和花穗发育的影响及叶片氮含量与花穗发育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由0增加到7 g/株,胡椒叶片SPAD值、叶片氮含量均逐渐增加,促进胡椒生长。施氮量为10.5~14 g/株时,胡椒叶片的SPAD值降低,叶片氮含量减少,胡椒株高和冠幅均受到抑制,开花时间晚,花量较少,且土壤中残留的硝态氮增加。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幼龄胡椒适宜的施氮量为3.5~7 g/株。在生产中,除了应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外,还应增加磷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73.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并在海南胡椒优势种植区调研,比较复合栽培和传统单作死支柱栽培模式的优劣势,分析外界因素(国家政策和科学研究)给胡椒复合栽培模式带来的机会和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胡椒复合栽培模式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4.
为探讨吲哚丁酸(IBA)对斑兰叶根系生长的影响,以斑兰叶根蘖苗为试验材料,研究IBA不同浓度(0、20 mg/L、60 mg/L、100 mg/L)处理对斑兰叶根系生长及干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IBA可以促进斑兰叶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累积,根数目、总根长、总表面积、根体积及根系干物质质量均增加。IBA浓度过高时(60~100 mg/L)则会抑制斑兰叶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累积。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斑兰叶根蘖苗生根的IBA浓度为20 mg/L。  相似文献   
75.
不同施氮水平下菠萝蜜幼苗根系生长及氮素吸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酰胺态氮肥在菠萝蜜苗期的最佳施用量,本试验以马来西亚1号嫁接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施氮量对菠萝蜜幼苗根系生长及氮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菠萝蜜幼苗叶片、茎秆、地上部和整株生物量,叶片氮素累积量、茎秆氮素累积量和总氮素累积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施氮量为N1(5g/株)时达最大值;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在N1时达最小值。根系氮素累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增长趋势。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及根系体积随着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N1水平与N0(0 g/株)无显著性差异。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体积与地上部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施肥、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总根长单个因子以及三者共同解释菠萝蜜苗生物量变化的比例为90.1%。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菠萝蜜幼苗适宜的施氮量为5 g/株,可作为菠萝蜜苗期施肥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76.
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籽粒糖及淀粉累积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在120 kg/hm2施氮水平和基本苗为130~150万hm2下,研究常规栽培(CK)、覆草栽培、地膜覆盖3种不同栽培模式灌浆期小麦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及淀粉累积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小麦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存在差异。与常规栽培相比较,在覆草栽培条件下,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在灌浆前期高于常规栽培,在成熟期低于常规栽培;而淀粉含量始终高于常规栽培,且籽粒的饱满指数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在灌浆前期高于常规栽培,在成熟期低于常规栽培;而淀粉含量始终高于常规栽培,且籽粒的饱满指数和产量均高于常规栽培。在覆草和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蔗糖的合成代谢旺盛,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积累量高,"库"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蔗糖供应充足,可溶性总糖、蔗糖的降解代谢旺盛,具有较强的同化物利用能力,为籽粒中淀粉的快速积累以及最终实现较高的粒重和产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设置胡椒/槟榔、胡椒/菠萝蜜、胡椒/小粒种咖啡、胡椒/中粒种咖啡、胡椒/苦丁茶、胡椒/油茶混作以及各作物单作的盆栽试验,比较了混作和单作对胡椒生物量、根形态、养分效率等的影响,以期探明胡椒混作优势的贡献因子,初步选出适宜与胡椒搭配的作物。结果表明,6种混作体系偏土地当量比都大于1,其中胡椒/苦丁茶值最高,胡椒/小粒种咖啡次之,胡椒/槟榔第三,这3种体系都增加了胡椒地上部生物量。胡椒与苦丁茶、小粒种咖啡、槟榔搭配使胡椒地上部氮、磷和钾含量均比单作高30%以上。所以,胡椒的混作优势主要表现在养分含量增加,由此说明养分含量增加是胡椒混作优势的贡献因子。综上所述,苦丁茶、小粒种咖啡和槟榔较适宜与胡椒混作。  相似文献   
78.
晋中市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中市是山西省主要农区,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是近期和今后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走访农户、与基层干部座谈和听取市、县两级汇报等形式,对晋中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研究分析了晋中市农民收入现状及增长缓慢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及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9.
为了探索和拓展不同基因型露兜树属叶片利用价值,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HS-SPME/GC-MS)法定性定量测定了8种露兜树属叶挥发性风味组分,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表明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组分83种,共有组分12种,共有组分占总含量的(38.70±9.78)%,各样品间风味差异显著(P<0.05);醛类(21种)、醇类(17种)和酮类(14种)是露兜树属植物的特征类别组分;主成分分析对样品区分效果不显著,PC1(43.94%)和PC2(21.77%)仅为65.71%,说明样品间风味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果。研究成果可为露兜树属植物叶片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0.
花穗数目是影响胡椒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前人研究发现喷施赤霉素可以增加胡椒花穗数目,但是增穗机理尚不明确。为了揭示赤霉素调控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机理,选用幼龄胡椒为试材,设置不同浓度赤霉素(20、40、60、100 mg/L)和赤霉素抑制剂多效唑(1500 mg/L),以清水为对照,进行喷施试验。研究测定胡椒的产量、花量,叶片的形态、光合生理、糖类物质含量、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外源赤霉素浓度为60 mg/L时,胡椒产量相对于对照显著提高了1.46倍,花穗数目增加了1.26倍。分析花穗数目增加的原因,发现喷施60 mg/L赤霉素提高了胡椒叶面积、促进了胡椒叶片光合作用,这有利于源器官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增加,该处理还促使碳水化合物向源叶中的淀粉分配,降低叶片蔗糖淀粉比。海藻糖代谢的反馈调控可能是促使碳水化合物向淀粉分配的原因之一,淀粉合成酶活性显著增加可能是促使淀粉累积的又一原因,所以,喷施赤霉素可以适度降低胡椒叶片海藻糖含量,提升淀粉合成酶活性,使淀粉累积实现促花。研究结果为生产中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促进成穗,获取高产胡椒提供实用的理论指导,同时也有助于拓展赤霉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