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6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合理使用低毒农药防治水稻粘虫,2015年7月在广西乐业县同乐镇和甘田镇进行25%灭幼脲悬浮剂和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粘虫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7 d,核心区25%灭幼脲对粘虫的防治效果和保叶率分别为96.19%和94.73%,在培训指导农民防治示范区的防效分别为93.50%和95.10%;施药后10 d,核心区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粘虫的防治效果和保叶率分别为96.61%和97.35%,在培训指导农民防治示范区的防效分别为90.07%和89.59%。25%灭幼脲和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区对粘虫的防效均要高于农民自防区。  相似文献   
22.
于2014—2018年冬季,在广西桂南地区、桂中、桂西和桂东南地区选择不同类型甘蔗地,调查黏虫发生及为害情况。结果表明,新植蔗和收割后焚烧蔗叶的宿根蔗地极少发现黏虫,而收割后蔗叶(直接或粉碎)还田的宿根蔗地发现有不同龄期的幼虫为害,老蔗地亦发现老熟幼虫或蛹,但虫口密度低。数据显示,广西桂南地区冬季甘蔗地黏虫虫口密度最大。其中,2017年南宁市武鸣区虫口密度最高,达8.9头/m^2,其次是桂东南地区,桂中地区和桂西地区极少或未发现黏虫。  相似文献   
23.
7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4种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越南九龙江褐飞虱种群的毒力。稻茎浸渍法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顺序为氟虫腈>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毒死蜱>吡虫啉>叶蝉散;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褐飞虱雌成虫的毒力(LD50值)大小顺序为噻虫嗪>氟虫腈>吡虫啉>毒死蜱>叶蝉散;浸苗法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顺序为氟虫腈>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毒死蜱>叶蝉散>吡虫啉;药膜法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九龙江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LC50值)大小顺序为氟虫腈>叶蝉散>毒死蜱>噻虫嗪>吡蚜酮>吡虫啉>噻嗪酮。由此可见,目前氟虫腈、噻虫嗪和吡蚜酮药剂对越南九龙江褐飞虱毒力较高,毒死蜱、噻嗪酮毒力次之,吡虫啉和叶蝉散毒力较低,但药膜法测定结果表明,叶蝉散表现出较高毒力,噻嗪酮毒力最小。  相似文献   
24.
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水稻种质资源发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发掘出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孟加拉型及白背飞虱具有抗性的稻种资源供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育种选用,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法对383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发掘出107份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其中,抗褐飞虱生物型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58份,占抗性鉴定总数的15.14%;抗褐飞虱孟加拉型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49份,占抗性鉴定总数的12.79%。本研究发掘的107份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在育种时可作为亲本选用。  相似文献   
25.
抗褐飞虱生物型Ⅱ水稻品种抗性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2002年调查桂引901、国粳4号抗褐飞虱的结果表明,在桂引901、国粳4号上褐飞虱的虫口密度均显著低于在当地主栽感虫水稻品种上,说明这两个水稻品种抗性稳定;监测褐飞虱生物型在广西南宁的变异动态,结果表明该虫均以生物型Ⅱ为优势种群,孟加拉型所占比率逐年上升,但上升的速度较慢。对该虫生物型的监测结果进一步反映桂引901、国粳4号的抗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26.
对水稻品种RP1976-18-6-4-2进行褐飞虱和稻瘿蚊的抗性评价及其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抗褐飞虱生物型Ⅱ、孟加拉型及稻瘿蚊中国Ⅱ型和中国Ⅳ型,它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稻瘿蚊中国Ⅱ型和中国Ⅳ型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7.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抗性的HPLC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了对褐飞虱2种生物型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2类水稻品种中的13个次生化合物色谱峰的差异,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别建立了水稻品种对褐飞虱2种生物型的抗性级别与这些次生化合物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被测的13个组分中,峰1、峰2、峰8、峰12是影响水稻对褐飞虱生物型Ⅱ抗性水平的主要抗原次生化合物;峰3、峰4、峰5、峰9、峰11、峰12则是水稻抗褐飞虱孟加拉型的主要抗原次生化合物.提出了以抗原次生物质为标记的快速分析、鉴定、预测水稻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孟加拉型抗性水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8.
应用杀虫剂防治白背飞虱对褐稻虱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探讨噻嗪酮(扑虱灵)、叶蝉散、喹硫磷三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种群的控制作用以及及防治白背飞虱对随后发生的褐稻虱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主要作用于同翅目昆虫而不杀伤在敌的噻嗪酮,对两种飞虱的效果明显, 对害虫及天敌同样起作用的喹硫磷,反而引起这两种害虫种群数量上升,广谱性的杀虫剂不宜在稻地早期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29.
以6个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水稻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淹水试验方法,研究淹水胁迫对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影响及其与褐飞虱取食量的关系。结果表明:TN1、Babawee、RHT、Ptb33、RP1976-18-6-4-2和570011游离氨基酸含量受淹水胁迫的影响很大,其中RHT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淹水后均高于对照,RP1976-18-6-4-2和570011在淹水达3d以上时高于对照,IR56游离氨基酸含量仅在淹水3d时高于对照;TN1可溶性糖含量受淹水胁迫影响波动较大;IR56、Babawee、RHT、Ptb33和570011可溶性糖含量受淹水胁迫的影响很大,在淹水后均低于对照;RP1976-18-6-4-2可溶性糖含量在淹水3d以内高于对照,在淹水5d以上低于对照;淹水后稻茎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综合影响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雌成虫在TN1上的取食量及褐飞虱孟加拉型雌成虫在IR56、Babawee和RP1976-18-6-4-2上的取食量,且2种褐飞虱在RHT、Ptb33、和570011上的取食量及其生物型Ⅱ在RP1976-18-6-4-2的取食量均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生物型Ⅱ在Babawee上的取食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0.
以抗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和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水稻品种资源454份为试验材料,评价10个主要农艺性状,按不同的抗性情况和水平进行分组,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每一组进行聚类,从聚成一类的品种中随机选取1份品种构成核心样品。核心样品由53个品种组成。通过对10个性状的6个特征值、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核心样品基本代表了总样品的遗传变异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