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6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1981~1990年,笔者以国际稻白叶枯病圃和褐稻虱圃的材料为主,先在历年各自抗性鉴定基础上,选出抗性材料进行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在784个品种中,具有双抗品种327个,可作水稻兼抗甚至多抗育种的抗性供体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93.
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对它的研究,具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特别是作为现代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的数学,当今已被广泛应用来解决生态问题,成为研究生态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生态学研究要深化,而深化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就是数学化和定量化.但这学科的诸多方面问题是最难定量化的.其原因是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甚至还有模糊性.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种群的消长受作物、天敌、气候及害虫内部因素的影响,愈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4.
药用野生稻抗稻褐飞虱鉴定与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份药用野生稻资源中筛选出一批广谱高抗褐飞虱抗源(其中3份为免疫级)并对这些抗源进行了抗性遗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抗性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通过离体幼胚培养获得绿苗,经过多代回交和自交,成功地将抗性基因转移到栽培稻中,获得了高世代(B4F5)株系。同时利用外源DNA花粉管导入法对药用野生稻广谱高抗褐飞虱基因导入到栽培稻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具有某些性状的后代。  相似文献   
95.
研究了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株系94-42-5-1对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抗性及其遗传规律。94-42-5-1高抗稻褐飞虱生物型2、印度潘特纳加生物型和越南九龙江生物型,其抗性均达到高抗1级,具有对稻褐飞虱抗谱广、抗性强的特点,是在AA染色体组稻种资源中发现的高抗稻褐飞虱抗源之一。抗性遗传分析表明,94-42-5-1对潘特纳加生物型的抗性为1对隐性基因遗传,对九龙江生物型的抗性受2对互相独立的隐性重复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96.
为明确水稻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了11个水稻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生性,并探讨总酚含量与水稻品种抗稻瘿蚊中国Ⅳ型的关系.结果表明,ARC5984、570011、ARC5833、RP1976 -18-6 -4-2、RNR3070高抗稻瘿蚊中国Ⅳ型;稻瘿蚊中国Ⅳ型对抗感水稻品种无产卵和入侵偏嗜性;在高抗水稻品种稻株内大部分幼虫死亡,存活幼虫发育缓慢,多数停留在一龄虫态阶段.高抗品种570011的总酚含量最高,达2.63 mg/g,感虫品种W1263的总酚含量最低,仅有1.23 mg/g;抗虫品种570011、ARC5984、ARC5833、RP1976-18-6-4-2、RNR3070和Duokangl的总酚含量极显著高于感虫品种TN1和W1263.水稻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与稻叶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7.
为探索出某种对水稻稻瘿蚊的效果不亚于益舒宝,但更经济、安全的杀虫剂。在大田中,以毒土施药法用八种杀虫剂及其混配剂对稻瘿蚊进行了试验。20d对稻瘿蚊控制效果最好的是益舒宝1800g ai/hm2(下同),和三唑磷1500g,防效高于97%;其次是阿维菌素21.6g及吡虫啉120g,防效达92%;锐劲特45g、乐斯本1440g、灭蝇胺840g的效果84%~90%;杀虫单2700g的效果仅52.5%。“益舒宝900g+三唑磷750g”,“益舒宝600g+三唑磷1050g”,及“益舒宝600g+阿维菌素15.2g”混用的防效可达100%。用三唑磷1500g ai/hm2以上剂量,完全可以控制稻瘿蚊的为害。  相似文献   
98.
水稻品种资源抗白背飞虱核心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建立水稻抗白背飞虱的核心种质,通过田间农艺性状观察、抗性分组并聚类分析,评价了101份抗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资源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水稻抗白背飞虱的核心种质由12个品种组成,12个核心种质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最小值、最大值、极差、均值、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等6个特征值和多样性指数与总样品对应值非常接近。核心种质样品基本上代表了总样品的遗传变异范围。  相似文献   
99.
广西高抗稻瘿蚊资源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已发现的2份高抗稻瘿蚊种质资源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供试抗源受显性基因控制,可能来源于同一抗性基因;其与多抗1号(含Gm6抗性基因)一样能抗中国的4种生物型,但与Gm6不等位,可能是一种新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00.
稻褐飞虱新抗源的鉴定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筛选抗源、抗性遗传分析,水稻品系BPHR96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具有高水平广谱抗性,其抗性遗传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通过抗性基因聚合可以有效地获得高抗广谱的抗虫材料,甚至可以从4~6个抗性基因重组后代中获得1级的高抗材料.同时,利用褐飞虱优异抗源BPHR96,获得一大批抗褐飞虱的创新种质.研究结果表明,BPHR96是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BPH抗性资源,抗性基因重组与聚合是培育广谱持久高抗性水稻品种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利用BPHR96与其他抗源进行抗性基因重组和聚合可为水稻育种提供更理想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