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6篇
  17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施肥措施对春播糯玉米的物质形成累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春播糯玉米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其物质形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玉米从拔节初期开始物质形成累积一直保持相当高的速率,其中在拔节开始至抽雄,吐丝开始至成熟收获期间形成两个高峰。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素供应是施肥措施中对提高糯玉米物质形成累积和获取高产的主导因素,施磷钾肥也可获不同程度增产效果。回归分析表明,春播糯玉米氮磷钾适宜用量分别为:氮336.4 kg/hm2,磷(P2O5)71.8 kg/hm2和钾(K2O)152.7 kg/hm2。此外,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糯玉米的单苞鲜重和籽粒率。  相似文献   
12.
对N、P、K、Ca、Mg、S、Cu、Zn、B、Mn10种元素不同用量在南方坡岗地土壤甘蔗苗期生长上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Mg、S、B肥对促进甘蔗苗期生长效果明显,施用3倍养分临界值的N、Mg、S、B处理生物量最多、茎杆最粗、叶绿素含量最高;施用P、K肥对甘蔗苗期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甘蔗苗期生长所需P、K量相对不多;施用Ca、Cu、Zn、Mn肥对甘蔗苗期生长无明显促进效果;施用6倍养分临界值水平的各元素处理均对苗株产生抑制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3.
酸性硫酸盐土的形成、 特性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性硫酸盐土(ASS)是全球沿海周边广泛分布的土壤种类,其铁、 硫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全球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但ASS也是最低质的土壤类型之一。ASS成土母质常形成于富含有机质、 海水浸泡的江口、 海湾等热带亚热带滨海环境,经异化细菌还原海水硫酸盐而形成四方硫铁矿(FeS)、 硫复铁矿(Fe3S4)、 黄铁矿(FeS2)等多种还原态Fe-S矿物沉淀物。ASS成土母质形成过程中的生物活动、 化学反应相当活跃,还原态Fe-S矿物沉淀物将环境中游离的金属、 稀土元素以及痕量元素固定下来,实现海水净化、 金属富集作用。因自然条件变化或者人为干扰等影响,ASS成土母质中的还原态Fe-S矿物被氧化而形成ASS。富含还原性硫化铁矿物的成土母质经一系列复杂反应,被氧化形成氢氧化铁、 酸、 硫酸盐等最终产物,同时伴生多种铁、 硫生物中间产物,以及强酸土壤环境。强酸环境下,铝、 镉、 锰、 砷、 铬等有毒金属的活性大幅提高,而磷、 钾、 锌、 硼等必需营养元素含量显著降低,严重危害实地动植物生长。另一方面,ASS中的酸和活化的重金属随雨水、 径流、 毛细管等途径进入河流、 地下水,威胁周边生态安全。目前,ASS的形成机理已基本被揭示,以及ASS发育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已基本清晰。然而,我国早期学者主要关注ASS的铁、 铝、 硫含量水平,以及ASS发育农田的改良应用,对于ASS的发育过程、 生态功能及风险等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近年来,随着耕地面积不断萎缩,开发改良ASS等低产田块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了合理开发利用ASS,尽量降低ASS的生态风险,亟需对ASS的形成机理、 发育过程、 土壤特性、 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全面综述。本文首先对ASS的形成条件与过程进行综述,进一步梳理了ASS中硫的演变和铁的地球化学过程,并着重阐述了ASS的酸性特点,最后对ASS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讨论。结合我国研究现状,展望了进一步研究ASS的主要问题,旨在为科学开发和利用酸性硫酸盐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酸性硫酸盐土壤改良对不同品种水稻生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珠三角地区主栽的15个常规稻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酸性硫酸盐土壤(acid sulphate soils,简称ASS)改良前后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蘖动态、干物质累积量及根系活力等。结果表明,ASS对水稻产生不同程度的胁迫,未改良土壤水稻前期分蘖缓慢,生育期推迟,干物质累积量、有效穗数及穗实粒数均显著降低,最终导致产量大幅下降,且晚稻表现比早稻更为严重。施用碱性改良剂可有效改善水稻生长环境,提高水稻产量,早稻改良后可增产20.4%~780.2%,晚稻改良后增产达167.5%~2 651.5%。不同品种水稻生育性状结果表明,玉香油占、台秀占、粤晶丝苗2号及合丰占等属于耐酸性品种,在土壤未改良条件下生长情况相对其他品种更佳;黄软占、粤综占及粤华丝苗等属于酸敏感性品种,土壤改良后产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茄子氮磷钾养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土壤养分供应量及强度、平衡茄子生产养分供求矛盾,探讨适宜茄子高产种植的氮磷钾最佳养分配方。以“农夫3号”为材料,采用“3414”设计方案,试验共设14个处理,3次重复,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施肥情况下茄子产量显著低于施肥处理,在不同施肥措施中N2P2K2处理的产量最高,不施或者少施氮、磷、钾中的任何一种养分均不同程度导致减产,其中氮肥的产量贡献率最大;氮、磷、钾养分供应不足均减少茄子有效结果数;茄子产量随着氮、磷、钾施用水平呈现一定趋势变化,氮素肥料是茄子产量形成最主要限制因子;增施氮、磷、钾养分肥料显著提高了植株养分含量及累积量,但降低了果实养分分配比例。通过茄子产量与养分用量模型分析,得到茄子推荐比例N:P2O5:K2O=1:0.55~0.83:0.63~0.84,施肥量为N:P2O5:K2O=392~433:240~243:271~330 kg/hm2。  相似文献   
16.
以蚕沙为主要原料、蘑菇渣为辅料,利用密闭堆肥反应器进行好氧堆肥试验,研究添加外源菌剂对蚕沙堆肥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微生物菌剂均可促进蚕沙堆肥快速升温并延长堆肥高温期,高温期(≥55℃)比对照延长3 d–4 d。添加微生物菌剂可加速蚕沙有机物的分解,促进堆肥腐殖化。两种菌剂无明显差异,效果相当。表明蚕沙堆肥化处理中添加外源菌剂对实现蚕沙快速堆肥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番木瓜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番木瓜高产高效栽培与合理施肥模式之间的平衡点,确保番木瓜高产优质,施肥模式经济高效。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施肥模式(专用肥,T1;专用肥+改良剂,T2;专用肥+精制有机肥,T3;精制有机肥,T4;生物有机肥,T5)对番木瓜营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施肥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与T1处理对比,T2、T3处理均表现出促进番木瓜冠幅、株高生长增加的趋势。整个示范区番木瓜株产40.2~49.3 kg,平均单果重0.38~0.41 kg,单株收获商品果实105.8~120.4个。T3处理较T1处理增产18.6%,差异显著。糖度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1处理显著低于T4、T5处理,T4、T5处理均显著低于T2、T3处理。不同施肥模式鲜果肉维生素C含量与糖度的趋势一致。从经济效益来考察,T3处理获得的净产值最高(413819元/hm2),产投比为T3≈T2>T5≈T1>T4处理。  相似文献   
18.
以小区试验的方法选择典型的南方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绿肥压青分别配伍3种促腐剂石灰、碳铵、石灰氮在稻田土壤上的应用试验,探讨绿肥压青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压青可有效增加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调控土壤碱解氮含量,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绿肥压青配伍不同促腐剂还可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其中以绿肥压青+有机氮处理(T4)最佳。绿肥压青和绿肥压青配伍不同促腐剂对后茬水稻具有一定得增产作用。绿肥压青(T1)、绿肥压青+石灰处理(T2)、绿肥压青+碳铵处理(T3)、T4处理水稻产量较无绿肥压青(CK)处理分别增产22kg/667 m2、24.2 kg/667 m2、40.1 kg/667 m2、47.2kg/667 m2。  相似文献   
19.
木薯营养与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木薯营养规律与施肥研究进展,总结出木薯的养分吸收规律、养分丰缺指标,各种养分的生理、产量、品质效应,施肥效应以及最佳施肥比例,并提出我国在木薯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方面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水稻品种在怀集梁村平原应用一次性施肥技术的生长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在怀集梁村平原不同水稻应用一次性施用缓释肥技术的长势良好,产量中等偏上。而不同品种间的生长状况及产量各有差异,其中天优998和天优116产量最高,在怀集梁村平原适宜用于"优质高产良种+缓释肥一次施肥技术"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应用,建议重点推广应用。天优368、天优528及T优5537产量也较高,建议选择应用。培杂泰丰、泰丰优368、天优3618品种无效分蘖较多,后期结实率较低,产量较低。华优香占、泰丰优128虽然分蘖数足够,但灌浆期间籽粒灌浆度低,建议在施用缓释肥的基础上在分蘖期间再增施少量的氮、钾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