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3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亚麻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亚麻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lini)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光照对其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8.0;持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好,光照不利于其生长;该菌在供试6种培养基中,在PSA上生长状况最好;碳、氮源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影响,碳源以山梨醇和蔗糖最适合;氮源以蛋白胨和牛肉膏最适合。  相似文献   
42.
12个亚麻品种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9对特异性引物对12个不同亚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SRAP分析,共扩增出1701条带,其中593条多态性带,多态率为34.9%。用UPGMA法建立了12个亚麻品种的亲缘关系树状图,并可将它们分为三组。其中,纤用亚麻和油用亚麻各自成类,表明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亚麻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同时为新引材料SUZANNE的类型划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
为了满足现代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家蚕基因资源库引进的丝胶茧品系,采用杂交及系统选育的方法,成功育成5龄熟蚕上蔟只结丝胶茧的家蚕品种桂蚕6号.该品种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的成绩是:结茧率92.40%,裸蛹率4.20%,虫蛹生命率94.73%,强健性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仿,营丝胶茧率10...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不同亚麻种质对派斯莫病的抗性差异,采用菌土接种法进行盆栽试验,统计分析各种质的发病情况并计算病情指数,对20个亚麻品种(系)进行派斯莫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根据病情指数将20个亚麻品种(系)的派斯莫抗性分为抗病、中感、感病和高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但整体抗性较差,无免疫品种(系);有7个抗病品系,分别为H2012-1、ZY03001-2-4、Y0310-7-3、ZY03119-2-12、ZY06175-10-15、01059-1-6-2、9804-38,占供试种质总数的35%;中感、感病和高感品种(系)分别为9、2、2份,共占供试种质总数的65%,因此,H2012-1、ZY03001-2-4等7个抗性较强的品系可作为亚麻抗派斯莫病育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45.
以11个亚麻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温度对不同品种亚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11个亚麻品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单峰曲线变化,5℃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低,与其它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温度为20和25℃时,亚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通过对11个品种的比较发现,黑亚18在低于10℃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较高的发芽势(85.67%)和发芽率(94%)。  相似文献   
46.
47.
为了鉴证我国耕作栽培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与创新的过程,论述了黑龙江省亚麻耕作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亚麻耕作栽培环节中,选地与整地、施肥、播种方式、田间管理和收获五个方面。展现了我国亚麻发展过程中在耕作栽培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对我国亚麻耕作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8.
利用改进的整体透明技术,以观察多胚性的亚麻受精后的胚珠,同时对整体透明方法进行了讨论.方法:利用60℃ 1M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植物材料,然后利用10%次氯酸钠溶液透明,于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亚麻受精后胚珠内的幼胚,通过解剖还能清楚地观察到胚珠内的双胚的排列方式;并确定供试材料的双胚的发生率为8%.讨论:与传统的整体透明和切片方法相比,本改进的整体透明方法省时省力,并且能够完成整体透明和解剖的3D数据采集,适用于多胚亚麻幼胚的观察.缺点是用DAPI染色DNA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49.
亚麻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IANE (纤用亚麻栽培种)和宁亚17 (油用亚麻栽培种)为杂交亲本,构建30个F2单株作为作图群体,选用71对SRAP和24对SSR共显性标记构建了全长为546.5 cM,含12个连锁群(LGs)的亚麻遗传连锁图谱,标记均匀分布于12个连锁群,每个连锁群有4~15个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5.75 cM。结果表明,SRAP标记和SSR标记中共显性标记适合于亚麻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但该图谱覆盖的基因组范围较小,需继续图谱的完整性工作。本研究为今后的亚麻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0.
为了评价不同亚麻品种(系)在氮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筛选出氮高效利用的亚麻种质资源,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25份亚麻品种(系)作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N0)和施氮肥(N18),分析亚麻工艺长度、株高、全麻率、原茎产量、纤维产量及其与氮利用效率相关性。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亚麻工艺长度、株高、全麻率、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经过聚类分析,N0条件下,筛选出氮高效利用的种质资源1份,黑亚16;N18条件下,筛选出氮高效利用的种质资源5份,分别是原2012-297-1、双亚12、双亚10号、New和原2012-283;N0条件下,氮利用效率与工艺长度、株高、全麻率、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N18条件下,氮利用效率与株高、全麻率和纤维产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工艺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