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3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山区,分布着较为广泛的混合土,如今依然难以准确的把握混合性土的定义、分类以及物理力学性质,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就需要将一系列差异化的勘察手段和评价方法给应用过来,对地基土的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以便制定科学的方案。本文以某地区为例,分析了混合土的工程勘察及其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2.
影响海法白三叶生长的营养元素及磷钾施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云南省广南畜牧场原生红砂壤土,在温室采用盆栽手段对指示植物海法白三叶进行矿物营养元素筛分和磷、钾施量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海法白三叶在红砂壤上生长的主要矿物元素是磷、钾,其次为钼。施用磷肥效果明显,并且施磷量与白三叶地上部分生物量间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YP=0.851+9.93X(r=0.94)。初步推断以施24kg/hm2磷、26~52kg/hm2钾为白三叶当年定植的有效施用量。  相似文献   
23.
和占星  黄梅芬 《四川草原》1997,(1):25-30,33
对云南省南亚热带湿热地区的思茅曼中田畜牧场臂形草草场不同定植年限中每年施氮素与否对草场的产草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每年施氮肥,能明显地提高全草场的产量和质量,如以1986年(120)*与1986(0)*两不同处理在定植的第五年进行比较,一次刈割测产的干物质产量每公顷可提高达147.2%、粗蛋白含量则提高233.7%,处理间均可达到极为显著的差异(F=9.90>F0.01=3.36)。后随着年限的推移,施氮肥的草场产量可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之后,再出现稳中有降,而不施氮肥的处理则在定植的第三年急剧下降。为此作者等提出了试验见解,希望对曼中田以及其类似地区禾本科草场的管理上能起到一定生态循环系统的指导作用,并为抑制害草飞机草的孳生危害提供措施。  相似文献   
24.
以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盛花期后不同收获时间及套袋收种、拍打收种等收种方式对其种子产量、千粒重和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盛花期后28,33,43和48 d相比,盛花期后38 d收获的种子产量最高,并获得较高的千粒重和种子生活力;与传统刈割、1次拍打、2次拍打和3次拍打收种方式相比,套袋收种收获的种子产量和千粒重最高,分别为202.37 kg/hm2和5.11 g。表明盛花期后38 d和套袋收种是云南进行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生产的最佳收种时间和收种方式。  相似文献   
25.
封育对滇西北亚高山草甸群落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4月到2015年9月,在滇西北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以退化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测定封育条件下草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封育1~2年可显著提高草地地上现存量;连续封育4年后,草地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变化,草地地上生物量增加了11.67倍,总生物量增加了0.74倍,有毒有害植物在地上现存量中所占比例仍然达到13.3%,对退化草地实施封育的同时应该结合除杂、补播等措施,可更有效地改善草地质量和提高草地生产力。对退化草地连续封育4年后,0~10 cm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而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10~40 cm土壤有机质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6.
锈病是鸭茅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明确滇中地区鸭茅与豆科牧草混播条件下锈病的发生规律,研究选择鸭茅+白三叶、鸭茅+紫花苜蓿、鸭茅单播3种种植方式,观测不同种植方式下鸭茅锈病的发病情况,并对相关气象因素和锈病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滇中地区鸭茅锈病的发病规律为:1~5月份鸭茅未发生病害,发病从6月开始,10月结束,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8~9月份,呈单峰曲线。(2)滇中地区鸭茅锈病的发生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和气温存在一定的关联,高湿环境是诱发锈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高温只有在遇上较高湿度时,才能诱发锈病。(3)鸭茅与豆科牧草混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鸭茅锈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7.
对比研究了两个地方牧草品种盈江危地马拉草和德宏象草的生长发育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牧草的生长发育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相同物候阶段,德宏象草的营养价值略优于盈江危地马拉草,但相同生长天数的盈江危地马拉草营养价值优于德宏象草;从季节变化角度分析,盈江危地马拉草营养价值可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但德宏象草随生长时间延长下降迅速。两个品种的物候发育及营养价值变化特点决定了两种牧草的利用方式不同,生长季内德宏象草适合多次刈割利用,盈江危地马拉草则适合采取较少次数的刈割方式。  相似文献   
28.
云南湿热地区优良牧草距瓣豆的磷钾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在湿热地区赤红壤上开展优良热带豆科牧草—距瓣豆的磷、钾营养需求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磷、钾肥单位面积距瓣豆的干物质产量、氮磷钾总吸收量和粗蛋白产量明显提高;施磷可使距瓣豆的磷含量增加,氮含量相对稳定,钾含量逐渐下降;而且年均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分别与施磷量存在的一元二次曲线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Yp=1289+50.5X-0.55X2, r=0.9519**;Ycp=254+12.2X1-0.14X12,r=0.9398**)。施钾使距瓣豆的氮、磷含量趋于相对稳定,钾含量有所提高;年均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分别与施钾量亦存在的一元二次曲线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Yk=1259+19.2X-0.087X2,r=0.8546**;Ycp=248+4.3X1-0.0204X12,r=0.8055**)。结果还表明,距瓣豆定植的第三年,必须按照磷钾比例1∶0.5~1.2施入磷、钾肥,以满足距瓣豆生长的营养需求和维持距瓣豆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9.
施硼对云南亚热带湿热地区距瓣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云南亚热带湿热地区微量元素硼对引进优良豆科牧草距瓣豆生长的影响,开展硼不同施量对距瓣豆生物产量、种子产量影响的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施硼1.65kg/hm2比不施硼的对照明显提高距瓣豆的种子产量163%(P<0.01)和干物质产量83%(P>0.05),而且硼肥与种子产量之间存在一元二次曲线显著相关(Y=8.83 19.0x-0.8x2,r=0.80988**,SE=±13.9);施硼增加距瓣豆的磷、钙含量80%和144.4%;明显地增加单位面积豆的钙产量(P<0.01),其次是磷、铜和硫的需求量(P<0.05),此时单位面积距瓣豆的净营养需求或移出量依次比对照增加钙137.0%、磷133.3%、镁44.4%、硫34.4%、氮29.5%、铜28.6%、锰26.4%和钾26%.综合分析,在施磷肥等其它元素肥的基础上,加施硼1.1 kg/hm2可以获得较好的优质距瓣豆产量和较高经济效益,同时可以满足牲畜生产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30.
对野生禾草—小颖羊茅(Festuca parvigluma)的植物学、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阐述,采用株高、质地、绿度、抗病等草坪指标对其进行了评价。小颖羊茅在株高、叶色、质地、分蘖、耐密集性、均匀性和抗病虫害等方面均具有草坪草的坪用性状,同时其常年绿色、抗旱、耐贫瘠和修剪、易于管理,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草坪草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