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研究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品质成分的变化,以金萱茶树品种为原料,通过实时3次重复取样的方法,对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7个工序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从鲜叶、萎凋、杀青、揉捻、动态失水、一炒到二炒,客家炒青绿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利用该生产线生产的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具有与手工制作产品同样的品质特征.萎凋、杀青和一炒是连续化加工7个工序中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发生最显著变化的工序,科学控制好萎凋、杀青和一炒工序,对于提高连续化生产线加工清香型客家炒青绿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以传统客家本土茶树品种——马图种为原料,利用国内第一条客家长炒青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实时研究加工过程7个关键工序茶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趋势及对品质风格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含水量在加工过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以"一炒"干燥工序最为显著,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均在"动态失水"和"一炒"两个工序中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二炒"后茶多酚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可溶性糖显著增加,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减少;加工过程中,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总量变化同茶多酚一致;酯型儿茶素总量在加工过程中增加,EGCG在酯型儿茶素中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变化,在"动态失水"工序后,酯型儿茶素总量显著增加,EGCG所占酯型儿茶素比例却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3.
指出了湘东黄脊竹蝗主要危害毛竹,其次危害刚竹、水竹等,在食料缺乏时也危害水稻等禾本科农作物。通过建立监测调餐样地,针对湘东黄脊竹蝗各个生长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对防治效果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相似文献   
44.
梅州市地处山区,茶叶主要种植在丘陵山地上,近年来劳动力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逐渐凸显,劳动力成本不断增高,茶园管理难度增大。山地茶园轨道运输系统能有效降低茶园运输费用,增加茶园经济收益,且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符合梅州地区茶叶生产需要,应在梅州地区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45.
茶园苗圃多有苔藓生长,苔藓的主要危害在于与扦插苗争夺水、肥资源,吸取土壤养分。苔藓的危害以往较少引起重视,笔者近年来观察表明,苗圃苔藓生长可以降低茶苗生长量和抗病虫害能力,影响茶苗质量,降低出圃率..因此,研究推广苔藓的控制技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6.
茶叶保健与四季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氨基酸、茶多糖、咖啡碱、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等,均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营养物质。饮茶养生是众人皆知的常识,但饮茶要想达到应有的效果,应依据四季气候变化和人体生理代谢的适应性来合理饮用。  相似文献   
47.
梅州市农科所从2004年开展了"沙田柚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并建立良种沙田柚母本园采穗圃,建设无病毒工厂化育苗基地,进行沙田柚无病毒苗的繁育研究。同时应用于生产,在梅州市飞龙果业公司建立试验基地,并初步总结出一套无病毒沙田柚苗幼树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8.
研究中国福建、云南、台湾和巴西来源金线莲的生长与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金线莲生长情况来源地优劣顺序:台湾>福建>巴西>云南;多糖含量:福建(台湾)>巴西>云南;总黄酮含量:福建>云南(台湾)>巴西;总生物碱含量:云南(巴西)>福建>台湾;氨基酸含量:云南>巴西(台湾)>福建。金线莲产量与茎粗和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生物碱含量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与叶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9.
为了研究不同NH_4~+/NO_3~-配比对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和云南野生开唇兰属植物(简称云南开唇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设置NH_4~+/NO_3~-比例分别为0/30、5/25、10/20、15/15、20/10、25/5、30/0、20/40、30/30的9个处理组,接种二者的顶芽及茎段,分别培养90、120 d后测量其各项生长指标,以期为开唇兰属植物组培快繁培养基的优化及生产上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NH_4~+、NO_3~-配比对金线兰、云南开唇兰顶芽的茎高、节数、枯萎节数、展叶数、枯叶数、近茎尖第1片开展叶叶长及叶宽、基内根及气生根根数和根长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对二者茎段的萌芽数、芽高、节数、展叶数、倒二叶叶长和叶宽、茎粗、芽的根数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在氮素总含量为30 mmol/L的情况下,当NH_4~+/NO_3~-比例较低时,金线兰与云南开唇兰的顶芽均长势良好,茎叶正常,茎段萌芽率亦较高,芽体生长良好;随着NH_4~+浓度的增加,二者顶芽生长状态均呈逐渐下滑趋势,茎段萌芽率也逐渐降低,芽体长势变差,最后导致植株或茎段死亡。NH_4~+/NO_3~-比例对2种开唇兰属植物植株形态有着重要影响。对金线兰顶芽生长及茎段萌芽较好的NH_4~+/NO_3~-比例分别为0/30、5/25、10/20、20/40,对云南开唇兰较好的比例分别为0/30、5/25。组培快繁时可在较佳NH_4~+/NO_3~-配比基础上添加其他有机或无机组分,以促进种苗生长;大田生产上,可以适当提高氮肥中的硝态氮比例。  相似文献   
50.
本文围绕柚花品种、柚花部位、柚花开放程度、窨制次数、茶花比例等因素研究了柚花茶加工技术,并对比了柚花绿茶、柚花红茶、柚花单丛茶等不同柚花茶的品质特征,论证了柚花中的农残对柚花茶品质安全的影响,对柚花茶加工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和优化柚花茶加工技术,形成完善的梅州市柚花茶加工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