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钱优97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核所用自育不育系钱江3号A和自育恢复系浙恢907配组的连作杂交晚籼稻新品种。主要表现为丰产性好、株型适中、茎秆较粗壮、剑叶挺而立、分蘖力中等、稻米品质较好等特点。适宜在浙江省作连作杂交籼稻种植。于201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总结了钱优9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钱优2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用自育优质不育系钱江1号A和自育恢复系浙恢0702配组的杂交晚籼稻新组合。表现产量高、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优良、后期转色好、稻米品质优、食味理想、易栽培、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在浙江省作连作晚稻种植。于2010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总结钱优2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与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旗叶早衰的水稻突变体(psf)与其野生型对照(浙恢7954)为材料,对两者在水稻抽穗开花后旗叶衰老过程中的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和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分析表明,旗叶早衰突变后的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均不同程度降低,以对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程度最明显; 在水稻灌浆期间,psf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净光合速率(Pn)、PSII潜在活性(Fv/Fo)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比其野生型对照明显降低,且随着抽穗开花后天数的推移,供试材料间的差异幅度呈逐渐拉大趋势; psf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排列、形态大小及其类囊体结构在水稻抽穗开花期基本正常,但随着叶片衰老过程的推进,psf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相继会出现沿细胞壁周缘化、外部形态缩皱变形、嗜锇颗粒增多变大、类囊体膜系统退化、片层结构完全解体等变化。其中,叶绿体沿叶肉细胞壁排列的周缘化与外形结构的球状化表现,与叶绿体类囊体膜系统损伤和开始降解之前的净光合速率(Pn)下降有关,而由类囊体膜系统受损所带来的Fv/Fm和Fv/Fo下降过程,则相对滞后于Pn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的起始时间。  相似文献   
14.
超高产杂交稻Ⅱ优7954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Ⅱ优7954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杂交稻组合.该组合高产稳产性好,在2002~2003年国家区试和生产试验中产量均居首位.于200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Ⅱ优7954系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由不育系Ⅱ-32A与恢复系浙恢7954配组而成。该组合于2002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三系杂交稻新组合—Ⅱ优795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7954是由浙江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衢州市柯城区种子管理站于2001年引入试种.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丰产、米质较优、易于栽培管理、后期熟相好等优点。该组合于200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报道了一个来自EMS诱变优良恢复系浙恢7954的新水稻早衰突变体lst(Leaf senescence at tillering stage),其最主要的表型特点是叶片上出现锈色衰老斑,通过荧光共聚焦倒置显微镜观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镜观察表明lst的叶绿素荧光减弱,叶绿体结构异常。生理生化分析发现lst突变体剑叶在早衰性状出现时,与野生型相比,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O2-、H2O2、MDA含量升高,保护酶系统SOD和CAT活性降低。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200株日本晴/lst的F2隐性定位群体,最终将LST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SSR标记RM3646和InDel标记IAC120537-1,2之间,共171kb,含两个BAC,30个基因,这为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钱优0508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用自选优质不育系钱江1号A和恢复系浙恢0508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主要表现为产量高、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优良、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后期转色好、品质优、抗性较强、易种易管理等特点.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杂交籼稻种植.于200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总结了钱优0508的...  相似文献   
19.
突变体osles (Oryza sativa leaf early-senescence and salt-sensitive)是利用60Co辐射诱变籼稻品种自选1号后筛选获得的,该突变体从分蘖期开始叶片就出现早衰,主要表现为叶尖和叶边缘变黄,伴有红褐色斑点。此外,盐胁迫下,不仅突变体叶片卷曲枯萎,而且植株高度和生物量显著降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除倒一叶外,倒二叶和倒三叶在分蘖期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而POD活性则在倒一叶、倒二叶和倒三叶中依次显著升高;突变体3片叶片的MDA含量均高于野生型15%左右。除倒一叶外,突变体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此外,突变体和野生型3片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依次下降,但突变体的倒一和倒二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而倒三叶则相反;遗传分析表明,osles突变性状受一隐性基因控制,借助图位克隆技术将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精细定位于第6染色体长臂的IN6-005769-11/12和RM20547两个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210 kb,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并揭示叶片的早衰分子生理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其芳  刘奕  黄福灯  胡东维  程方民 《作物学报》2009,35(12):2280-2287
以同一稻穗内的不同部位小穗轴为材料,利用低温包埋、免疫胶体金标记和透射电镜技术,对维管束韧皮部的超微结构差异及其花后动态变化进行观察比较,并对筛管-伴胞细胞中的CaM活性与分布进行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稻穗不同部位小穗轴的维管束组织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央大维管束的总面积、韧皮部面积和导管面积上,强势粒小穗轴的维管输导组织结构一般优于弱势粒小穗轴;水稻抽穗开花后不同部位小穗轴中央维管束筛管分子和伴胞等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过程大致相同。其中,筛管分子在水稻开花前均已分化成熟,而伴细胞仍保持着较完整的细胞结构特征,之后逐渐呈现出明显的退化迹象;与弱势粒小穗轴相比,强势粒小穗轴在灌浆启动时筛管厚壁和伴细胞中的线粒体等细胞器和胞间连丝的数量丰富、CaM标记密度高,表现出较明显的启动机能和输导生理优势,但至水稻灌浆中期之后,不同粒位间小穗轴的输导生理差异可能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