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EMS诱变籼稻恢复系珍97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褐色斑点叶突变体spl~(Z97)(spotted leaf Z97,spl~(Z97))。大田条件下,突变体spl~(Z97)的斑点叶性状始于分蘖期,此后由叶缘向叶中下部迅速扩散,直至整个叶片,严重时叶片部分或整体枯死,从而致使突变体株高、每穗粒数及结实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生理分析表明,与野生型珍97相比,孕穗期突变体spl~(Z97)剑叶、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降低,而POD(peroxidase,POD)活性、O_2?~含量及MDA(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升高;突变体spl~(Z97)倒二叶和倒三叶的CAT(catalase,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极显著降低,而SOD(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则极显著增加。组织化学分析进一步证实,突变体spl~(Z97)的叶片明显累积O_2?~。此外,突变体spl~(Z97)苗期经盐胁迫处理后,其株高及根长明显受到抑制。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spl~(Z97)的斑点叶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借助图位克隆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第12染色体长臂的RM28466与RM28485两个SSR标记之间,物理距离为189 kb,该结果为进一步克隆SPL~(Z97)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钱优0724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以自育优质不育系钱江1号A和自育恢复系浙恢0724配组而成的连作杂交晚籼稻新组合。主要表现为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抗倒性较强、后期转色好、米质优等特点。于2011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连作杂交籼稻种植。文章总结了钱优0724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3.
44.
中优205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用不育系中9A和恢复系浙恢205组配育成的杂交稻组合,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在建德市种植,具有高产稳产、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剑叶直立、长势茂盛、穗大粒多、熟期转色好、米质优、抗性好等优点。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5.
赵晨晨  黄福灯  龚盼  杨茜  程方民  潘刚 《作物学报》2014,40(11):1946-1955
叶片早衰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因此, 研究叶片早衰的分子与生理机制对于作物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60Co辐射诱变水稻品种93-11获得突变体osled, 其从分蘖期叶片就开始早衰, 最先表现为叶尖和叶边缘变褐, 并伴有红褐色斑点。在苗期经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后, 突变体不仅早衰, 而且植株变矮以及根系变短。生理分析表明, 野生型剑叶、倒二叶和倒三叶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基本不变, 但突变体则显著升高且倒二叶和倒三叶极显著高于野生型; 突变体和野生型三片叶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叶绿素总含量均依次下降, 但突变体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含量或活性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叶片经台盼蓝、二氨基联苯胺(DAB)及四唑硝基蓝(NBT)等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及透射电镜分析表明, osled叶片细胞膜系统已破坏, H2O2和O2?积累, 叶绿体已开始解体。遗传分析表明, osled受一隐性基因控制, 借助图位克隆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第3染色体长臂的RM15528与RM15553两个标记之间, 遗传距离均为0.7 cM, 该结果为进一步克隆OsLED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杂交水稻钱优0506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优0501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用自选优质不育系钱江1号A和自选高产恢复系浙恢0506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主要表现为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优良、分蘖力强、熟期转色好、品质优、抗性较好、易栽培等特点。于2009年分别通过国家、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籼稻区作晚稻种植。总结钱优0506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7.
杂交水稻钱优1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钱优1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茎秆细韧、叶姿挺直、后期转色好、米质较优等特点.2007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和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和江西省杂交水稻种植区推广应用.总结了其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8.
杂交水稻Ⅱ优0514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0514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用不育系Ⅱ-32A和自选恢复系浙恢0514组配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主要表现为生育期适中、株型较紧凑、剑叶较挺、叶色浅绿、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结实率较高、谷粒椭圆型、后期转色较好,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杂交籼稻种植,200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9.
Ⅱ优598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用不育系Ⅱ-32A和自选恢复系浙恢205组配选育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主要表现为生育期适中,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剑叶挺直,叶色浅绿,繁茂性好,谷粒圆粒偏长型,稃尖紫色,结实率较高,后期转色好等特点。于200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杂交籼稻种植。总结了Ⅱ优598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0.
产量相关性状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籼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利用与产量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18个籼稻组合的亲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调查亲本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表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79个标记中筛选出34个多态性标记,共检测到84个等位位点,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等位位点数2.5个。(2)聚类分析能够很好地将13个亲本区分为保持系和恢复系两大类群,并将亲缘关系相近的材料聚在一起。(3)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之间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4~0.25。产量相关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试验所选的保持系间和恢复系间的遗传基础均较狭窄,但保持系与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