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篇
农学   22篇
  7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40篇
园艺   8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探讨了马齿苋科植物的种群特点和潜在价值,提出了开发利用马齿苋植物的技术思路.在我国马齿苋科植物现有2个属,即马齿苋属和土人参属.前者包括大花马齿苋、毛马齿苋、马齿苋、四瓣马齿苋、沙生马齿苋和小琉球马齿苋等6个物种;后者仅有土人参1个物种.马齿苋科植物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特殊的药用价值和比较好的食味品质,已经引起了一些研究者对其潜在价值的关注.在野生植物中寻找出具有良好抗性的食用类型并对其进行遗传改良将有助于为人类解决蔬菜食用安全问题探索出一条新途径.对马齿苋进行遗传改良的技术思路包括四个方面,即诱变育种、分子育种、多倍体育种和离子束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42.
土人参是一种集食用、药用、观赏为一体的新型保健蔬菜,它以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风味独特而被美食家认为“土人参补胜似人参”。近年来的研究多集中在土人参的生物学特性、利用价值、栽培技术以及组织培养等方面,但在营养学、药理学、育种学及加工利用方面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甚至还存在空白。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加强对土人参进行科学研究,并借助于现代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遗传改良。笔者介绍了一种新的遗传改良方法即离子束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43.
根据大孢子母细胞的发育特性,将被子植物的二倍体孢子生殖分为8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胚胎学机制各不相同,从固定生物杂种优势的角度来看,只有薄公英型、苦荚菜型、委陵苹型和蝶须型这4种二倍体孢子生殖类型能保持亲子代之间的遗传稳定性,因而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前,在二倍体水平上选育水稻无融和生殖种质的难度较大,而在多倍体水平筛选水稻无融和生殖新种质已成为水稻无融和生殖研究新的生长点。研究者已明确提出水稻无融合生殖育种的主要目标,即全显性和简单性、专一性和自发性、兼有性和致死性、多倍性和杂和性。  相似文献   
45.
为进一步了解水稻雄性不育现象,研究了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水稻不育系451A及保持系451B分蘖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育系水稻营养生长阶段的分蘖期SOD、POD、CAT活性以及MDA含量表现异常,不育系水稻SOD活性高于保持系,不育系水稻CAT活性低于保持系,导致不育系水稻MDA含量较高,这可能引起了水稻能量、物质代谢异常,膜脂过氧化逐渐积累,从而造成了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46.
以菘蓝幼嫩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及其组合对菘蓝离体叶片的分化方向及不定芽诱导效率的影响,建立了菘蓝叶片高效不定芽发生、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MS基本培养基中单纯添加2,4-D,不能诱导离体叶片发生不定芽,只诱导愈伤组织发生。如果在MS基本培养基中加入2,4-D和6-BA,也无不定芽发生,而添加NAA和6-BA,可以诱导其发生不定芽。在激素组合为NAA 1.0 mg/L+6-BA 0.5 mg/L时,不定芽的诱导率达到95%,在单纯加入NAA1.0 mg/L的MS基本培养基上,菘蓝叶片也可以发生不定芽,不定芽诱导率为93%,且不定芽生长健壮,不易老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可以直接生根并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47.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研究在生态学、细胞学、遗传学及生理生化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重点概述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过程中氨基酸、酶活性 ,内源激素及蛋白质的变化 ,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8.
水稻多倍化的诱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8份常规水稻品种、4份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以及由其配制的32份杂种F1群体和32份杂种F2群体为诱导材料,采用种芽诱导加倍法进行多倍化诱导.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常规水稻品种和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品系为诱导材料,其多倍化(同源四倍体)的诱导频率均很低(0.2%~1.2%);利用杂种F1群体为材料经过多倍化诱导和筛选后获得的诱导效果较好(2.0%~5.5%);利用杂种F2群体为材料经过多倍化诱导和筛选后获得的诱导效果最好(6.2%~12.0%).同源四倍体水稻结实率的表现与其二倍体原始材料的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水稻多倍化过程中以基因处于分离和重组状态的杂种F2群体为诱变材料有利于获得结实率比较高的同源四倍体水稻.  相似文献   
49.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从离子束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诱变效果、转基因效果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分别阐明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实用性、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新颖性、在创造远缘水稻新种质中的特殊性和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认为低能离子束作为一种能有效地改造生物体遗传特性的新的诱变源具有诱变率高、突变谱广和诱变损伤轻等优点;作为异源遗传物质转移的中介,低能离子束的介导效果已被越来越多的试验结果所肯定。  相似文献   
50.
育性调节剂FR_1对核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调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是否能成功地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能培育出育性稳定和育性转换期明显的两用核雄性不育系。从我国已通过省级以上正式鉴定的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表现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近年来的育种实践表明,在雄性不育期内育性相当稳定,很难发生育性波动的核不育材料在秋季的育性转换时间往往较迟,自交结实率不高或难以获得自交种子,而在秋季条件下雄性恢复时间较早,自交结实率较高的一些核雄性不育材料在雄性不育期的育性容易发生波动,败育不彻底。由此可见,解决水稻核雄性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与自交结实率的矛盾正是两系杂交水稻育种工作的当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