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篇
农学   22篇
  7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40篇
园艺   8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71.
氮离子注入后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后代群体内筛选到1株具有双胚苗特征的突变单株.在多个世代的筛选、纯化和鉴定过程中对其多胚苗性状的表现特点进行了观察鉴定.玉米诱发的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材料在其性状表达特征、性状表达频率和性状表达的条件等方面均显现出一定的特异性.在试验材料的群体内双胚苗发生频率因材料种类不同或发芽温度条件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种子经过去颖壳处理后可以使其双胚苗频率提高32.4%~36.0%.在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材料中,其苗位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2.
低能氮离子束与UV-B增强对水稻光合及蒸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索缓解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光合系统损伤效应的方法,该文研究了在3种不同剂量低能氮离子束的作用下,增强UV-B辐射对水稻光合作用日变化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16.46 kJ/m2·d)降低了水稻孕穗前期叶片的净光合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的含量,而提高了水分利用率(WUE)、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与b(Chla/Chlb)的值。与单独增强UV-B辐射处理相比,剂量为3.0×1017 N+/cm2的低能氮离子束和增强UV-B辐射复合处理显著的提高了Pn、Tr、Gs、Ci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等指标。因此,剂量为3.0×1017 N+/cm2的低能氮离子束处理可能缓解了增强UV-B辐射对水稻造成的损伤。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索离子束生物技术和多种诱变源对水稻生理特性的综合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同源四倍体水稻胚囊内反足细胞团的多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6份同源四倍体水稻在生殖发育过程中胚囊内反足细胞或反足细胞团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已经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的发育现象。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胚囊内反足细胞或反足细胞团的多态性比在二倍体水稻的胚囊内表现得更明显。反足细胞或反足细胞团的多态性主要表现为胚囊内形态的多样性和位置的多样性,这是其有性生殖能力变弱和雌配子体不正常的部分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74.
多倍体水稻及其潜在价值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总结了多倍体水稻的主要特征特性,探讨了多倍体水稻在新种质创造中的意义和在固定水稻杂种优势中的特殊价值,认为多倍体水稻的潜在价值一旦被挖掘将会开创水稻育种和生产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5.
试验以水稻新质源两用核雄性不育系CIS28-10以及杂种FI、F2、F3、B1F1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初步确定TCIS28-10的遗传特性。证明CIS28-10是新质原两用核雄性不育系,其育性受单一位点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76.
同源四倍体水稻若干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同源四倍体630(4)和其相应二倍体研究表明:同源四倍体630(4)种子的长、宽和千粒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相应的二倍体.同源四倍体630(4)饱满的种子仅占31.14%,极显著低于相应的二倍体.同源四倍体630(4)种子的发芽率也显著低于相应的二倍体.四倍体的剑叶长、剑叶宽显著高于相应的二倍体.但分蘖能力却降低.同源四倍体630(4)的株高显著高于630(2).四倍体水稻表皮气孔的长、宽均极显著的高于相应的二倍体.而叶绿素含量却相反,四倍体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低于相应的二倍体.  相似文献   
77.
简述了离子束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明确提出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在蔬菜遗传改良中值得注意的3大问题,即离子束介导技术比离子束诱变技术具有更大的潜在价值、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受体在亲缘关系上的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遗传改良的效果、建立高效的筛选体系将有助于提高离子束生物技术在蔬菜遗传改良中的效率.探讨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在蔬菜遗传改良中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8.
选取樱桃萝卜点点红为材料,对低能Ar 离子注入其干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发芽率、成活率与低能Ar 注入剂量的关系,对低能Ar 注入点点红种子后其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POD酶谱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低能Ar 注入都会引起种子发芽率、成活率及不同阶段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变异;在1×1017Ar /cm2与3×1017Ar /cm2剂量之间点点红种子的发芽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呈现出“马鞍型”曲线的变化趋势;成活率的变化规律与发芽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低剂量注入时,其POD活性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高剂量注入时,其POD活性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同工酶图谱中,POD在2.5×1017Ar /cm2和3.0×1017Ar /cm2增加一条酶带,且1.5×1017Ar /cm2和3.0×1017Ar /cm2高剂量注入时有缺失现象;酯酶(Est)在1.5×1017Ar /cm2和3.0×1017Ar /cm2剂量注入时酶带数增加,且变深。  相似文献   
79.
水稻染色体组加倍对其形态和胚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倍体水稻圭630为材料,利用种芽诱导法获得同源四倍体水稻材料,对其根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和表皮气孔的形态特征以及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圭630(4)的株高降低,茎秆粗壮,千粒重增加,穗长减少,二次枝梗较少,结实率下降,而叶片大小无显著变化;圭630(4)的胚乳蛋白各组分含量大部分呈增高趋势,但增加的幅度不一致。其中,醇溶蛋白含量显著提高,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均极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0.
反向核不育水稻育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超低能氮离子束对籼型品系99-02进行诱变处理,在其后代中筛选到育性转换特性特殊的核不育水稻FHS,为了详细考察其育性及育性转换条件,该文通过分期播种并结合光温处理,对FHS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郑州地区,7月底到8月上旬育性稳定,为可育期;8月中旬到8月下旬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均低,部分可育,为育性转换期;8月下旬后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均为零,完全不育。结合气象资料和光温处理实验数据,得出FHS可育临界温度为27~28℃,不育临界温度为23~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