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32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1.水泵停用后应把外部泥土清洗干净,放尽泵体和管路内的水,以免积水结冰把泵体和水管胀裂。2.对水泵的义阀、弯管等铸铁件,应当刷净铁锈后涂上防锈漆,再涂上油漆,干燥后保存于室内通风干燥处。3.潜水泵的易损件有叶轮、扣环、轴套、轴承座等。把水泵部分拆下,检查这些部件是否完好,对已损坏的应更换新件。护养时必须确保密封性能良好,在更换密封室内润滑油时,  相似文献   
42.
茶叶固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茶树种质资源筛选寻找准确的鲜叶固样方法,以湖南农业大学茶树资源圃中槠叶齐品种的春茶1芽1叶至1芽2叶为材料,在筛选出蒸青固样、热空气固样、微波固样较优技术参数的基础上,比较了蒸青固样、热空气固样、微波固样、冷冻固样、低温固样和锅炒杀青固样等固样方法对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茶鲜叶固样量为50g时,蒸青固样时间以75s最佳,微波固样时间以70s最佳,热空气固样温度以165℃最佳;蒸青固样在总体上保留各内含成分较多,微波固样能促进儿茶素的转化,热空气165℃固样所保留的茶多酚和氨基酸较多,低温固样与冷冻固样所保留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较多,锅炒杀青固样使一部分内含成分发生了氧化,分解或转化.综合考虑,冷冻固样是较好的固样方法.  相似文献   
43.
为进一步解决苦丁茶饮料加工,贮藏过程中的护色,防混浊,防沉淀等技术难题,选用4种天然添加剂(植酸,葡萄糖酸-δ-内酯,甘草酸,V-C)或其组合对苦丁茶饮料进行保鲜,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物理性状,相对沉淀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培养等方面来评估保鲜效果,以筛选出有效天然添加剂,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添加剂对苦丁茶饮料的护色,防混浊,防沉淀的协同增效作用不够理想,但在单一添加剂中,V-C,甘草酸和植酸能有效保鲜,且以V-C最好,甘草酸次之。  相似文献   
44.
茶树优异资源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茶树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对品质上具有一定优异性的 19 个茶树品种的春茶 1 芽 2 叶固定样进行了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分析,为茶叶加工与茶叶深加工筛选茶树优异品种资源,并为茶树优异资源的育种工作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白毫早,37-2,福安大白具有高水浸出物(>45%)特性;碧香早,37-2,福安大白茶具有高茶多酚(>34%)特性;苹云具有高氨基酸(>4.5%)特性;白毫早,福安大白茶,水仙 84-1 具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7%)特性;水仙 84-1 具有高咖啡碱(>4%)特性.  相似文献   
45.
多酚氧化酶(PPO)是茶树生理与茶叶加工中的一类重要氧化还原酶,也是茶黄素及其组分酶促合成中的关键酶。从PPO结构分类、同工酶、PPO与茶叶品质关系、PPO分离纯化及酶促合成茶黄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茶树品种适制性评价、茶黄素及其组分高效制备以及PPO同工酶酶源筛选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以碧香早的一芽二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红茶六大茶类,以蒸青固样制成固定样(对照),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α–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最优反应体系,在最优酶促反应下比较各大茶类对α–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α–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浓度为18μg/m L,最适反应时间为20 min,底物、酶、抑制剂的最适添加顺序为先将α–淀粉酶与茶汤置于试管中,在37℃的水浴锅中预热5 min,再加入可溶性淀粉反应;胰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浓度为0.252 mg/m L,最适反应时间为15 min,底物、酶、抑制剂的最适添加顺序为先将胰蛋白酶与茶汤置于试管中,在40℃的水浴锅中预热5 min,再加入干酪素反应;不同茶类在相同茶汤质量浓度下的抑制效果不同,且在一定范围内均随茶汤质量浓度的增加,对α–淀粉酶、胰蛋白酶的抑制效果增强;在最优酶促反应条件下,对照、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红茶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依次为74.1%、74.5%、71.4%、70.4%、70.3%、64.1%、57.3%,其中,绿茶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最好,固定样与绿茶、白茶与乌龙茶之间差异不明显,白茶与黄茶、黄茶与乌龙茶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茶类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红茶对胰蛋白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6.12%、85.35%、73.11%、68.76%、82.41%、64.76%、56.13%,其中,固定样与绿茶抑制效果较好,两处理的差异不明显,其他茶类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47.
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色素,作为一种强自由基清除剂,它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等多种保健功能。紫芽茶树作为一种高花青素含量的特异性茶树资源,其研究与利用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为了解茶树紫芽中花青素形成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自选紫芽品种9803与绿芽品种9806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得到42条与花青素代谢相关的unigene,其中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中的有34条,未在参考基因组中登录的有8条。KEGG富集分析表明这42个基因被富集到5个代谢通路中,包括类黄酮合成途径,木质素合成途径,黄酮和黄酮醇合成途径,油菜素甾醇合成途径,以及参与转录因子的编码。通过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荧光定量PCR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转录组测序数据可靠。本次试验在转录组水平上筛选出了茶叶紫芽花青素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为进一步揭示茶叶紫芽产生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以相同品种的鲜叶加工而成的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为原料,在应用氧嗪酸钾成功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方法的基础上,将90只KM雄性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红茶及发花红砖茶高、中、低剂量组和别嘌呤醇组,连续灌喂14 d,探讨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降尿酸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给茶各剂量组的体质量、肾脏指数、血尿酸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发花红砖茶中、高剂量组在降低血尿酸上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种茶各剂量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也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中、高剂量组的尿尿素氮极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组的尿尿酸极显著升高(P<0.01);除红茶低剂量组尿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5)之外,其他给茶组的尿肌酐均达到极显著升高(P<0.01);除发花红砖茶中剂量组显著降低黄嘌呤氧化酶和腺苷脱氨酶活性(P<0.05)之外,红茶中剂量组及两种茶高剂量组均能极显著降低这两种酶的活性(P<0.01)。结果表明,红茶及发花红砖茶均可减少尿酸的产生,且发花红砖茶高剂量组在降低血尿酸与升高尿尿酸、尿尿素氮、尿肌酐方面优于红茶,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49.
以相同鲜叶加工而成的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为原料,在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并成功建立高血糖模型小鼠方法的基础上,将90只KM雄性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红茶及发花红砖茶高、中、低剂量组和盐酸二甲双胍片组,连续灌喂28天,探讨了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血糖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饮水、饮食、血糖水平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血糖水平达到高血糖标准,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红茶及发花红砖茶高剂量组的肝脏指数显著下降(P<0.05)、胰腺指数显著上升(P<0.05);中、高剂量组的总胆固醇显著下降(P<0.05),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岐化酶显著上升(P<0.05);各剂量组的血糖、甘油三酯、丙二醛含量水平显著下降(P<0.05),口服耐糖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胰岛素含量水平则显著上升(P<0.05),除红茶低剂量组外各剂量组肝糖原含量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同时可修复受损胰岛;与红茶组相比,发花红砖茶高剂量组在改善胰岛素水平、血糖水平、口服耐糖量、丙二醛水平及肝糖原水平上显著优于红茶高剂量组(P<0.05),中、高剂量组在提高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岐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上显著优于红茶中、高剂量组(P<0.05)。由此表明,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均具有降低高血糖模型小鼠血糖的作用,且在作用效果上发花红砖茶优于红茶,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50.
膜技术富集儿茶素渣中茶氨酸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茶叶深加工中提制儿茶素后的废料—儿茶素渣为材料,在筛选出膜分离与富集茶氨酸最适料液pH值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截留分子量为2500 Da、3500 Da、5000 Da的膜超滤儿茶素渣料液对茶氨酸得率与纯度的影响,以及300 Da纳滤、200 Da纳滤、反渗透、真空蒸发浓缩四种浓缩方法对茶氨酸的效应。结果表明:调节料液体系的pH值至2.8~3.5左右,有利于在超滤过程中分离与富集茶氨酸;选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 Da膜超滤儿茶素渣料液,茶多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等大分子物质大部分被截留,其截留率分别为89.90%、92.20%,可获得率为54.50%、纯度为8.92%的茶氨酸料液,300 Da纳滤、200 Da纳滤、反渗透、真空蒸发浓缩四种浓缩方法在加工茶氨酸中,茶氨酸损失率依次为4.51%、3.62%、0.45%、5.15%。综合考虑,利用3500 Da超滤分离与反渗透浓缩可以分离与富集儿茶素渣中的茶氨酸,综合得率与纯度分别为54.05%和8.53%,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