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6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437篇
林业   511篇
农学   580篇
基础科学   320篇
  713篇
综合类   1097篇
农作物   188篇
水产渔业   162篇
畜牧兽医   588篇
园艺   145篇
植物保护   2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第一次论证了林用架空索道导向滑车的滑轮选择系数“h_2”为14,从而为导向滑车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新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2.
1. An experiment was done under commercial condi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isolating broody turkey hens, for 72 h, in sand and wire floored pens on the third, 10th and 16th weeks of production.

2. Hens identified as broody and removed from the flock had higher plasma prolactin concentrations than the laying hens at each of the three experimental stages.

3. Confinement in sand and wire floored pens, induced a decline in plasma prolactin concentrations. This decline probably impeded immediate development of broody behaviour. Alternately, levels of prolactin higher than those of laying hens were again measured 7 and 14 days after treatment during third week but not after the 10 th and 16th week of production.

4. Confinement did not induce consistent changes in luteinising hormone (LH) and progesterone concentrations from one period to an other.

5. An increase in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D‐(/?)‐hydroxybutyrate was observed in the hens which had an egg present in the oviduct on day 2, 3 and/or 4 of the treatment. Subsequently, a decrease in ovulation rate was observed in the hens with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D‐(β)‐hydroxybutyrate while under treatment, during the 10th week of production.

6. These data confirm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broodiness prevention under commercial conditions is related to the induction of a decrease of prolactin.  相似文献   

23.
本项工作的目的在于探求水稻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初孵幼虫在稻株上的定向特性,为鉴定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品种植株间的抗螟性能做一些基本工作。其次,以人工合成的“稻酮”进行蚁螟趋化反应试验。工作系于1961—1964年进行。所得结果初步表明:1.在稻株上的定向部位:蚁螟侵入孔距稻株基部的相对高度为,分蘖期<10厘米;圆秆期10—20厘米,孕穗期后>30厘米。在生长期相同的植株上,籼稻>粳稻。入侵途径以叶鞘侧部的脉间蛀入为主,部分咬脉而入。2.蚁螟在分蘖期至圆秆期稻株上主动选择叶鞘部位入侵,并非由“向地性”所支配。3.蚁螟对各生育期水稻叶鞘组织的趋化反应与成虫的产卵选择性相吻合,即偏选分蘖期与孕穗期的稻株(或叶鞘)。4.在稻株叶鞘及孕穗穗苞内含有诱致蚁螟的物质,而在稻叶叶片组织内可能含有拒食作用的物质。5.蚁螟着生数量,在秧苗上为,17天秧>44天秧;在分蘖与圆秆期稻株上,籼稻>梗稻。6.一定浓度的人工合成“稻酮”能明显地引起蚁螟的嗅觉反应。  相似文献   
24.
黄瓜白粉病抗性遗传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 通过3个抗感杂交组合研究了黄瓜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3个组合的最适遗传模型皆是两对加性- 显性- 上位性主基因+加性- 显性- 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2120模型) 。组合Ⅰ的主基因遗传率为64.26% ~95.47% , 两对主基因感病相对抗病为部分显性, 两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及第二主基因的显性效应较大, 两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互作效应也较大。组合Ⅱ和组合Ⅲ两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95.35%和96.04% , 两主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显性度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选用40头胎次、产奶量、泌乳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组(n=10),试验组奶牛日粮中分别添加45、60和75mg/kg大豆黄酮,在试验前及试验开始后第10天、第20天和第30天颈静脉采血,测定4组奶牛血清钙、磷和葡萄糖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1组中血清钙、磷和葡萄糖变化均不显著(P>0.05);试验2组仅血清钙在第30天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第10天和20天时血清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0天时血清钙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糖水平仅第3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6.
草莓成熟过程中NAD激酶、NADP磷酸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春星’草莓果实成熟时NAD 激酶、NADP 磷酸酶活性及NAD 激酶部分特性。结果表明, NAD 激酶和NADP 磷酸酶活性在果实绿色期到乳白期升高, 粉红期下降, 全红期又再次升高。NAD 激酶可被Ca2+ 强烈抑制, 被EGTA (Ca2+专一性螯合剂) 激活。随着成熟进程, NAD 激酶对ATP 的依赖性增加。  相似文献   
27.
中农 9号黄瓜是用自交系 183和 185配制而成的少刺、短瓜型高产多抗一代杂种。中早熟 ,生长势强 ,耐低温弱光性好。抗黑星病、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 ,中抗霜霉病等。每 6 6 7m2 产量 75 0 0~ 15 0 0 0kg。适宜日光温室、春棚及秋棚延后栽培 ,以日光温室越冬嫁接栽培效果最好。已在山东莱西、莱阳、青岛、寿光及江苏等地推广 10 0 0hm2 以上。  相似文献   
28.
落叶果树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氮素作为养分与信号对果树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有关果树的施氮效应、需氮特性、诊断技术、精准施氮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在保证果树优质丰产的前提下,为降低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施氮的原理与技术。  相似文献   
29.
‘禅寺丸’甜柿2n花粉形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谷晓峰  罗正荣 《园艺学报》2003,30(2):135-140
 以2n花粉发生频率较高的甜柿品种‘禅寺丸’为试材,研究影响2n花粉形成的减数分裂行为。结果表明:2n花粉形成受融合纺锤体(fused spindles),八字形纺锤体(triangle spindles)及后期Ⅱ染色单体不正常分离(abnormal disorientation of sister chromatid)3种减数分裂行为控制;融合纺锤体及八字形纺锤体形成的2n花粉占2n花粉总数的94.8%,在遗传上等同于FDR(first division restitution,第1次分裂重组)型配子;由姊妹染色单体不正常分离形成的2n花粉在遗传上等同于SDR (second division restitution,第2次分裂重组)型配子。甜柿2n花粉绝大多数为FDR型,因而在倍性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黄瓜叶色突变体遗传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从黄瓜雌性系9110G中发现能稳定遗传的叶色突变体。该突变体子叶和第1~2片真叶最初为金黄色,叶绿素含量约为正常株的3/5,但随着叶片的生长这些叶片逐渐转绿。该突变体叶色黄主要是由叶绿素降低引起的,与类胡萝卜素无关。通过对亲本、F。、BE及F2后代观察和叶绿素测定,证明该突变体是细胞核遗传,由单一隐性基因控制,并且绿色对黄色为不完全显性。该突变性状是研究光合系统和基因定位的好材料,同时也可用来作为指示性状鉴定杂种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