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67篇
  免费   1786篇
  国内免费   2968篇
林业   6888篇
农学   5143篇
基础科学   2560篇
  7179篇
综合类   10502篇
农作物   3689篇
水产渔业   3107篇
畜牧兽医   5204篇
园艺   2247篇
植物保护   3902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409篇
  2022年   961篇
  2021年   1228篇
  2020年   1167篇
  2019年   1098篇
  2018年   3508篇
  2017年   3792篇
  2016年   2136篇
  2015年   1439篇
  2014年   1341篇
  2013年   1621篇
  2012年   2806篇
  2011年   4141篇
  2010年   4034篇
  2009年   3181篇
  2008年   3125篇
  2007年   3281篇
  2006年   1636篇
  2005年   1530篇
  2004年   788篇
  2003年   745篇
  2002年   534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598篇
  1999年   669篇
  1998年   541篇
  1997年   492篇
  1996年   493篇
  1995年   421篇
  1994年   357篇
  1993年   336篇
  1992年   309篇
  1991年   274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182篇
  1988年   144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6篇
  1968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茎秆含糖量是甜高粱(Sorghum dochna)重要的农艺性状,其可溶性糖的组分与含量的测定,是甜高粱QTL定位和性状改良的前提。本研究以粒用高粱的‘忻粱52’与甜高粱‘W452’重组自交系F8代255个群体为材料,采用改良蒽酮比色法来测定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总糖的最佳显色时间为10 min,显色温度为100℃;测定蔗糖的最佳处理条件为1 mol·L-1的KOH溶液处理10 min;果糖测定的最佳显色温度为50℃,显色时间为3 min。优化过后的蒽酮比色法能测得较稳定的数值,精密度和稳定性较好,可用于测定甜高粱汁液的糖含量。重组自交系后代糖锤度与可溶性糖总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相关系数为0.885,线性回归方程为y=37.082×可溶性糖总量+3.990。  相似文献   
942.
2020年10月,宁夏盐池县、利通区、平罗县发生输入性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为查明疫情发生原因,分析疫情扩散风险,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组织成立督导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座谈及实验室检测,综合发病、溯源和追踪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认为此次疫情是由调入纯种荷斯坦育成奶牛引起的。因及时采取了封锁疫点、控制移动、扑杀、无害化处理、清洗消毒、杀灭蚊蝇、免疫等综合处置措施,疫情扩散风险较低。此次疫情警示,要强化牛只及其产品的调运监管,加强疫情排查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  相似文献   
943.
[目的] 探究NaOH溶液脱绒处理对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活力的影响,为机械化播种提供便利条件。[方法] 分别利用浓度为10%、20%、30%、40%、50%(W/V)的NaOH溶液对白羊草种子进行脱绒处理0(CK)、1、5、10、15 min,分析其对发芽率(Gp)、发芽指数(Gi)、平均发芽时间(MGT)、幼苗活力指数(SVI)的影响,筛选白羊草种子NaOH溶液脱绒的最佳条件。[结果] NaOH溶液浓度及处理时间均对白羊草种子活力具有极显著(P<0.01)影响。相同处理时间下,白羊草种子脱绒1~10 min后Gp、Gi随NaOH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脱绒1 min和10 min后SVI随着NaOH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脱绒5 min后SVI随NaOH溶液浓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脱绒15 min时Gp、Gi和SVI随NaOH溶液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50%的NaOH溶液浓度下,脱绒后白羊草种子Gp、Gi和SVI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经NaOH溶液脱绒处理后白羊草种子的MGT均高于CK。[结论] 适宜浓度的NaOH溶液浸种能有效脱去白羊草种子表面的绒毛,提高白羊草种子的活力。浓度为50%的NaOH溶液浸种5 min对白羊草种子活力的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44.
为调查石河子市牛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集健康牛群粪便,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并结合16S rRNA PCR检测方法进行分离鉴定;参考Clermont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系统分子分群,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株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CTX-M、blaOXA、blaSHV和blaTEM携带情况,通过K-B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耐药表型。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出100株牛肠道大肠杆菌分属于A、B1、C和F群;分离株对头孢唑林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在50%以上,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与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在5%以下,所有分离株对头孢吡肟敏感;5株分离菌株检测到blaSHV基因片段,1株检测到blaCTX-M基因片段,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到blaOXA和blaTEM基因片段。结果表明,石河子市牛源正常大肠杆菌已少部分携带耐药基因,且对部分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结果提示,应加快减抗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945.
为了解河南省规模猪场的猪瘟免疫抗体水平,2021年对采自河南省18个地市214个一级监测场点(种猪场或年出栏量在5万头以上的商品代猪场)的6 602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并按不同场点、季节、区域和生长阶段,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河南省定点监测场点的猪瘟免疫抗体平均场群合格率为85.98%,平均个体合格率为87.99%;种猪场的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分别为89.06%和91.24%,均显著高于商品代猪场的84.67%和86.23%(P<0.05);春季个体合格率(83.58%)低于夏季(90.48%)、秋季(87.36%)和冬季(92.78%),差异明显(P<0.05);不同区域的抗体场群合格率为81.13%~92.86%,个体合格率为82.15%~93.73%,豫北地区的场群及个体合格率均最低,其中个体合格率与其他地区差异明显(P<0.05);不同生长阶段的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由高到低均依次为经产母猪、后备种猪、种公猪、育肥猪、保育猪和仔猪,除仔猪(场群、个体合格率分别为58.33%、65.00%)外,其余阶段的场群合格率(76.47%~94.23%)和个体合格率(81.12%~93.89%)均高于70%。结果表明:河南省监测场点猪群的猪瘟免疫情况整体较好,发病风险较低,但在持续做好猪瘟免疫的同时,应着重加强春季、豫北地区和仔猪阶段的免疫效果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46.
A型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也称为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属于小RNA病毒科塞尼卡病毒属成员。SVA主要引起猪的水泡性疾病,与口蹄疫、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病等临床症状相似,可导致新生仔猪急性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自2015年广东省发生SVA感染以来,中国多省份陆续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当前,中国因猪群缺乏针对SVA的免疫屏障,加之该病传染性较强,存在大范围暴发的潜在风险。如何有效防控SVA感染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已开发出多种SVA诊断方法用于进行实验室及现场条件下早期的鉴别诊断。SVA的分离鉴定、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可用于检测病原体的存在及其与组织内形态学变化关系;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基于不同结构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竞争ELISA方法、均相光激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病毒中和试验,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抗体有助于了解SVA感染进程,是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主要有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基因组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快速检测及检测新发病毒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仍无商品化疫苗预防SVA感染,但科研人员已研发出了灭活疫苗、弱毒疫苗、核酸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多种具有潜力的候选疫苗。笔者系统总结了SVA检测方法及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以期为SVA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7.
放牧是新疆山地草甸重要的利用方式,探明放牧对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可为深入了解草地碳汇功能,合理的利用草地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在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开展,以长期放牧和围封草地(CK)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将土壤筛分为<0.25 mm,0.25~1 mm,1~2 mm,2~4 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并测定了各粒径团聚体的比例、土壤β-葡萄糖苷酶、土壤β-木糖苷酶、土壤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其21天的CO2释放量。研究结果表明:放牧显著增加了<0.25 mm粒径的团聚体比例,降低了<0.25 mm,1~2 mm土壤团聚体的CO2释放量;<0.2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CO2释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粒径;三种土壤酶活性在<0.25 mm,1~2 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中与土壤呼吸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在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放牧会抑制<0.25 mm,1~2 mm团聚体酶活性,降低土壤呼吸,使得草地整体代谢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948.
深山含笑育苗技术及苗木物候与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深山含笑的种子采集、处理、种子千粒重、优良度及育苗方法进行了观测试验,对其苗木物候、根系生长、苗木生物量分布及苗木高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9.
杨树苗木叶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硝酸还原酶是植物体内氮素代谢的关键酶。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硝酸盐需要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才能转化成氨基酸和蛋白质,以供生长需要。硝酸还原酶是这个代谢过程中的第一个酶,也是个限速酶,其活力的高低与植物同化NO_3~--N的能力和速度有直接关系。汤玉玮等的研究发现,硝酸还原酶活力与作物的耐肥性呈负相关,并在综述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中指出,该酶可以做为作物育种和营养诊断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50.
北美红杉扦插生根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研究了扦插基质,激素种类、浓度与处理时间,采条部位以及基因型对北美红杉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配比、激素种类、浓度及处理时间、采条部位等对北美红杉扦插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基质配比以珍珠岩∶草炭=7∶3效果最好;激素以1 000 mg/kg ABT速蘸处理效果为佳;枝条顶部插穗好于下部插穗。不同基因型的扦插成活率差异显著。选取合适的基因型,采集顶部插穗,用1 000 mg/kg的ABT速蘸处理,扦插在珍珠岩∶草炭=7∶3的基质上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