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00篇
  免费   862篇
  国内免费   1468篇
林业   862篇
农学   720篇
基础科学   644篇
  1397篇
综合类   7121篇
农作物   1099篇
水产渔业   665篇
畜牧兽医   2410篇
园艺   959篇
植物保护   653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621篇
  2021年   694篇
  2020年   603篇
  2019年   631篇
  2018年   441篇
  2017年   686篇
  2016年   488篇
  2015年   683篇
  2014年   686篇
  2013年   776篇
  2012年   1224篇
  2011年   1181篇
  2010年   1209篇
  2009年   1005篇
  2008年   1148篇
  2007年   975篇
  2006年   789篇
  2005年   653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6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2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dietary fiber (DF) supplementation in normal or low crude protein (CP) diets on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d nitrogen (N) utilization in primiparous gilts. In total, 77 Landrace × Yorkshire pregnant gil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four dietary treatments in a 2 × 2 factorial design. The groups comprised 1) equal intake of normal CP (12.82% and 0.61% total lysine), 2) low CP (LP) (10.53% and 0.61% total lysine), and 3) with or 4) without DF supplementation (cellulose, inulin, and pectin in a 34:10:1 ratio). A low-protein diet during gest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daily weight gain from days 91 to 110 of pregnancy (−162.5 g/d, P = 0.004). From N balance trials conducted at days 35 to 38, 65 to 68, and 95 to 98 of pregnancy, DF addition increased fecal N excretion at days 65 to 68 (+24.1%) and 95 to 98 (+13.8%) of pregnancy (P < 0.05) but reduced urinary N excretion (P < 0.05), resulting in greater N retention at each gestational stage. DF increased fecal microbial protein levels and excretion during gestation. An LP diet also reduced urinary N excretion at different gestational stages. An in vitro fermentation trial on culture media with nonprotein N urea and ammonium bicarbonate (NH4HCO3) as the only N sources revealed that microbiota derived from feces of gestating gilts fed the high DF diet exhibited a greater capacity to convert nonprotein N to microbial protein. Microbial fecal diversity, as measured by 16S rRNA sequencing, revealed significant changes from DF but not CP diets. Gilts fed an LP diet had a higher number of stillbirths (+0.83 per litter, P = 0.046) and a lower piglet birth weight (1.52 vs. 1.37 kg, P = 0.006), regardless of DF levels. Collectively, DF supplementation to gestation diets shifted N excretion from urine to feces in the form of microbial protein, suggesting that the microbiota had a putative role in controlling N utilization from DF. Additionally, a low-protein diet during gestation negatively affected the litter performance of gilts.  相似文献   
112.
试验旨在探究高浓度葡萄糖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取体外分离处于生发泡期的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用含葡萄糖浓度为5.6 mmol/L(C组)、10 mmol/L(G-1组)、15 mmol/L(G-2组)的培养液,进行体外成熟(IVM)处理,42 h后观察,并统计卵丘细胞扩散情况和第一极体排出率;对体外成熟42 h后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统计2-细胞、4-细胞和第7天囊胚发育。结果发现,G-1组和G-2组卵丘细胞扩散度显著低于C组(P<0.05);G-1组和G-2组的MII期卵母细胞死亡率和存活率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G-1组极体率显著降低(P<0.05),G-2组极体率极显著低于C组(P<0.01)。孤雌激活后,与C组相比,G-1组和G-2组的2-细胞分裂率显著降低(P<0.05),4-细胞分裂率以及囊胚发育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但G-1、G-2组囊胚细胞数量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线粒体染色发现,G-1组和G-2组的线粒体与C组相比分布不均。与C组相比,荧光结果显示G-1组和G-2组不仅活性氧(ROS)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而且G-1组与G-2组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虽然G-1组丙二醛(MDA)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G-2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高会影响猪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成熟效率降低,损害早期胚胎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13.
新疆草地优势种植物相对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势种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地上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其生物量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共存种种间关系的影响。然而,由于物种的不同和环境梯度的差异,目前有关优势种生物量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尚未获得一致性的结论。基于此,本研究以2011-2013年对新疆9种草地类型397个样地中优势种相对生物量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统计了不同草地类型中优势种组成,其次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优势种相对生物量随海拔梯度变化特征,以及共存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新疆草地共有169个优势种,隶属31科120属。这些优势种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占据了优势种的19.53%。其中,高寒草原、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中,最主要的优势种均为针茅。而在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和温性荒漠中,最主要的优势种则分别为珠芽蓼、千叶蓍和角果藜;2)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与海拔的关系可以归为5类,分别呈现无显著关系、先降低后升高的U型变化趋势、显著正相关关系、显著负相关关系和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型关系。这5类关系所对应的优势种数量分别为50、9、8、6和4个,分别占优势种总数的64.9%、11.7%、10.4%、7.8%和5.2%;3)24个共存优势种之间,其相对生物量共存在19对显著关系,且大多数共存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之间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关系。本研究表明,优势种相对生物量与海拔的关系,因物种不同呈多种变化格局且受到共存优势种的影响,结果可对未来新疆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维持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4.
纤维混纺是一种用于改善织物风格和服用性能的绿色环保方法.蚕丝制品华丽舒适、亲肤滑爽,但因其易褶皱难保养和价格昂贵等因素,限制了在消费市场的规模.蚕丝混纺纱线的开发不仅可改善蚕丝的服用性能,还能降低成本,是拓宽市场及增加蚕丝消费总量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蚕丝纤维特征,对蚕丝混纺纱线研发利用现状进行总结分析,认为今后应重视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开发出品质和性能更优异的蚕丝混纺制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15.
朱鸣鸣  徐镀涵  陈光燕  李平  成启明  陈超 《草地学报》2021,29(10):2323-2331
为了探究贵州喀斯特区域不同土壤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我们对该地区的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弃耕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基于最小数据集对该区域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构建的最小数据集包括:土壤pH值、容重、全盐、阳离子交换量、全氮、有效铜、有效铁等指标。结果表明:全量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获得的土壤质量均表现为林地 > 人工草地 > 天然草地 > 农田 > 弃耕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林地的土壤质量等级为二级,位于土壤质量分级中的"较高"水平,弃耕地土壤质量为三级,位于"中等"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人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垦降低了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6.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简称“疫情”)爆发后,我国乳制品消费量一度下降,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液态乳制品销售量于4月后开始恢复为同比正向增长,此后乳制品消费总量加快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尤其是低温鲜奶消费一枝独秀。近年来,我国低温鲜奶消费呈加速增长趋势,2020年同比增幅达25.6%,增速创历史新高。总的看,近年来在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市场培育三大因素推动下,低温鲜奶消费持续较快增长,而疫情下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大大助推了这一进程,预计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建议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大奶源生产基地和冷链设施建设,构筑乳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7.
试验旨在从免疫遗传学的角度初步探讨藏鸡(TC)和隐性白羽鸡(RWC)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易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分别用1×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感染对球虫具有抗性的藏鸡和易感的隐性白羽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藏鸡和隐性白羽鸡感染前0 d和感染后第2、4、6和8天脾脏、盲肠、胸腺、法氏囊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16、Toll样受体(TLR3)和TLR15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藏鸡脾脏IFN-γ、IL-2、IL-16及TLR3、TLR15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于感染后第4和8天明显上调,隐性白羽鸡则无明显变化。藏鸡盲肠IFN-γ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2天显著上调(P<0.05),TLR3在感染后第4天起显著上调(P<0.05),其余免疫相关基因变化幅度不大;隐性白羽鸡盲肠IFN-γ转录水平在感染后第8天显著上调(P<0.05),IL-2在感染后第2天起显著上调(P<0.05),IL-16在感染后第6天起显著上调(P<0.05),TLR3在感染后第2和8天显著上调(P<0.05),TLR15变化幅度不大。各免疫相关基因在2个品种鸡胸腺和法氏囊中均出现上调或下调,但除藏鸡法氏囊TLR3和TLR15转录水平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外,其余免疫相关基因与感染前相比变化幅度不大。以上结果显示,球虫感染主要导致藏鸡和隐性白羽鸡脾脏和盲肠中的各免疫相关基因出现显著变化,表明宿主的遗传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球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8.
本研究旨在探究恩诺沙星与磺胺二甲嘧啶的联合毒性。选取SD大鼠为试验对象,将其分成6组,每组12只,分别为高剂量联合用药组(500 mg/kg体重)、中剂量联合用药组(250 mg/kg体重)、低剂量联合用药组(50 mg/kg体重)、恩诺沙星单药组(250 mg/kg体重)、磺胺二甲嘧啶单药组(250 mg/kg体重)及对照组(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配制相应的药物进行灌胃,最后一次给药1 d后对大鼠进行称重、麻醉、心脏采血并剖检取肝脏组织,然后对大鼠增重率、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病理学变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SPSS 22.0软件评估2种药物的联合作用效果。结果显示,在雌性大鼠中,高、中剂量联合用药组使大鼠增重率显著下降(P<0.05),雄性大鼠增重率无显著变化(P>0.05);雄性大鼠给药组白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高剂量联合用药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占比分别表现为显著升高及下降(P<0.05);高、中剂量联合用药组大鼠外周血中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高、中剂量联合用药组肝脏病理切片视野可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本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和磺胺二甲嘧啶联用可使毒性增加,对大鼠的免疫系统状态有一定的影响,且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肝脏损伤,剂量越高影响越大。本研究为恩诺沙星和磺胺二甲嘧啶联合用药机制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并为二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提示新的食品安全评估应考虑药物联合暴露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9.
试验旨在探索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入侵宿主脾脏组织中引发的免疫应答途径。首先利用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HN01菌株)感染小鼠,建立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之后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感染小鼠与正常小鼠的脾脏转录组数据,并使用COG、KOG、eggNOG、GO、KEGG数据库对测序结果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功能注释与分析,同时对于显著富集到关键免疫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软件和KEGG mapper进行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核心通路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最后选取关键的10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中筛选出3 380个差异表达基因(P<0.01,log2|FoldChange|≥0.5),其中1 691个基因上调,1 689个下调。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脾脏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发挥信号转导的功能,其主要参与的生物途径包括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互作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约28个核心差异表达基因,结合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后,其中9个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测序一致,分别是C3、Cd4、Cxcl13、LckGnai1、Grap2、IL-6、Cxcr6及Serping1基因。本研究初步证明了脾脏在抵抗多杀性巴氏杆菌入侵中参与了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为进一步研究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0.
肌肉参与机体的运动、协调和体温调节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同时畜禽肌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肌肉发生过程中的不同调控机制可引起肌肉发育的阶段性差异,而整个肌肉发育主要以两个时期(胚胎期和出生后)的发育状态体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不具有蛋白编码能力且长度>200 nt的RNA分子。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发现lncRNA广泛参与到肌肉发育的各个阶段,以多种作用机制调控肌肉的发育过程。作者介绍了肌肉的发育过程,综述了目前发现的与肌肉发育相关的lncRNAs及其作用机制,并阐述其在肌肉发育的不同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肌肉发育相关lncRNAs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