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3篇
  免费   618篇
  国内免费   1117篇
林业   932篇
农学   943篇
基础科学   795篇
  1357篇
综合类   3734篇
农作物   537篇
水产渔业   388篇
畜牧兽医   1134篇
园艺   595篇
植物保护   68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475篇
  2021年   468篇
  2020年   480篇
  2019年   468篇
  2018年   358篇
  2017年   502篇
  2016年   438篇
  2015年   546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630篇
  2012年   867篇
  2011年   815篇
  2010年   682篇
  2009年   636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486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飞  李发弟 《草业科学》2021,(2):393-398
畜牧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为畜牧业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完善该领域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满足产业人才需求和研究生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畜牧领域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培养方式和产业需求不太匹配、导师队伍实践能力弱和“双导师三段制”培养模式缺少标准等问题。本文从提升导师专业实践能力、系统设计“双导师三段制”培养模式和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等角度探索和尝试,为提升畜牧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探讨不同年龄组家兔胃肠道各段CD8+T细胞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CD8+T细胞的作用奠定形态学基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不同年龄组(幼年组、青年组、老年组)家兔胃肠道内CD8+T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家兔的CD8+T细胞多呈圆形、椭圆形或呈不规则形。在不同年龄组家兔,胃肠不同部位的分布有如下特点:家兔的CD8+T细胞主要分布于胃肠道的固有层中;青年组CD8+T细胞的分布数量显著高于幼年组和老年组;各肠段之间CD8+T细胞分布的数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分布的总量按照小肠、大肠、胃的顺序依次降低。研究结果显示,CD8+T细胞在家兔小肠的分布最多,并且其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青年家兔胃肠的分布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83.
The majority of the known prognostic factors in dogs with lymphoma have been evaluated before treatment commences or at the time of diagnosis. Prognostic factors evaluated during the initial phase of treatment are less described but may provide important clinical information.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82 canine lymphoma 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change between diagnosis and after 5 weeks of chemotherapy. Dogs that gained greater than 5% or lost greater than 5% of initial body weight were categorized as increased‐ or decreased‐weight groups, respectively. Those in which weight changed less than 5% were categorized as the maintained‐weight group.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in the increased‐weight group, maintained‐weight group and decreased‐weight group was 226, 256 and 129 days, respectively. The decreased‐weight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shorter PFS than the increased and maintained groups (P = .023, P = .003, respectively).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ST) in the increased‐weight group, maintained‐weight group and decreased‐weight group was 320, 339 and 222 days,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 = .128). In Cox‐regression results, weight change group and initial body weight wer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to PFS (P = .007, P = .001, respectively) while only patient's initial body weight was a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to ST (P = .013). In conclusion, evaluation of initial body weight and weight changes over time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regarding PFS and ST in dogs with multicentric lymphoma.  相似文献   
84.
对1株分离自西藏那曲地区养殖场有出血性症状牦牛的致病性菌进行分子鉴定及药敏分析,为西藏地区牦牛出血性疾病提供治疗依据。通过对病死牦牛肺脏、肝脏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获得疑似菌株,对所得疑似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与哥伦比亚血平板试验筛选出疑似致病菌株,再对疑似致病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试验、16S rDNA通用引物检测及测序、同源性比对,后经药敏试验得到该疑似致病菌株的敏感药物,最后通过动物回归试验验证其敏感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对病死牦牛肺脏、肝脏分离纯化获得6株疑似菌株,经形态学观察试验、哥伦比亚血平板试验筛选出1株具有溶血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S-4。经生理生化鉴定试验、16S rDNA测序、同源性比对,鉴定S-4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4菌株对恩诺沙星、新霉素、多黏菌素B、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中介敏感,对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氨苄耐受;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菌株具有致病性,且恩诺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3种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多黏菌素B、环丙沙星治疗效果差。本试验获得1株具有致病性的牦牛源表皮葡萄球菌,该致病菌在养殖过程中可使用恩诺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3种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5.
研究旨在原核表达气肿疽梭菌细胞毒素A (CctA)基因,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建立其间接ELISA检测方法,a。利用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优化CctA基因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双酶切鉴定原核表达质粒pET28a-CctA并测序。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得到高表达的重组CctA包涵体蛋白。包涵体蛋白变性后经镍(Ni)柱纯化,SDS-PAGE检测其纯化效果。以豚鼠抗气肿疽梭菌抗血清为一抗,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重组CctA蛋白的反应原性。用棋盘滴定法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以复性后的重组CctA蛋白作为检测抗原,摸索抗原包被浓度、封闭液的种类及浓度、抗体的最适稀释度和反应条件等。选用3批气肿疽灭活疫苗免疫豚鼠后采集血清,同时用攻毒和间接ELISA两种方法验证疫苗的免疫效力。质粒双酶切结果显示,得到大小约853 bp的条带,与预期相符,且测序结果正确。SDS-PAGE结果表明,成功表达并纯化大小为35 ku的重组CctA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豚鼠抗气肿疽梭菌抗血清与重组CctA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建立的间接ELISA法的最适条件为:抗原的包被浓度为0.5 μg/mL,于4 ℃包被过夜;封闭液选择10%胎牛血清,37 ℃孵育2 h;二抗的稀释度为1:8 000;室温避光显色10 min后终止反应,测定D450 nm值。当P/N>4.6时,间接ELISA法检测结果与豚鼠攻毒试验结果拟合度较好。本研究成功表达CctA基因并纯化了重组CctA蛋白,建立的以重组CctA蛋白为检测抗原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有望成为气肿疽灭活疫苗免疫效果验证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86.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前后芹菜汁的主要功能成分变化和芹菜发酵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防治及免疫调节作用。选取50只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低、中、高浓度芹菜发酵液组,每组10只。按10 μL/g BW的剂量标准给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无菌生理盐水,其他组小鼠则灌胃不同浓度的芹菜发酵液,持续7 d。从第8天开始,除空白组自由饮用无菌水外,其余组连续7 d自由饮用3% DSS溶液;在此过程,每日称量体重,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在第14天,通过摘眼球取血法获得全血,随后脱颈处死小鼠,解剖取出结肠组织测量长度并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病理学分析。以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和IL-10的含量。结果表明:①芹菜汁经发酵后,总酸、总糖、总多酚、类黄酮、维生素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多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芹菜发酵液高浓度组能减少DSS引起的小鼠体重损失(P<0.01)、结肠缩短(P<0.01)和DAI降低(P<0.05)。③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表明,各发酵液组的UC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肠腺结构相对完整,杯状细胞轻微减少,仅有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入。④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模型组,发酵液组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极显著升高(P<0.01)。⑤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芹菜发酵液组的IL-6、TNF-α和IFN-γ含量极显著下调(P<0.01),IL-10的含量极显著上调(P<0.01)。综上,芹菜汁经发酵后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均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发酵芹菜液对DSS诱导的小鼠UC具有一定的防治和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维持外周血中CD4+与CD8+T淋巴细胞平衡,以及抑制促炎症因子(TNF-α、IL-6和IFN-γ)表达,促进抗炎症因子(IL-1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7.
基于定向定量堆放的马铃薯收获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小型马铃薯收获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能根据收集薯块质量往特定方向堆放的马铃薯收获机,主要由挖掘装置、输送装置及定向定量堆放装置等组成。在马铃薯收获机的后部设计一个四分区临时集薯器,能根据所收获马铃薯的质量来打开集薯器,将收集的马铃薯向中间或者一侧堆放,从而实现了马铃薯的连续挖掘及收集薯块的定向定量间隔堆放,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人工捡拾的工作量,同时避免拖拉机碾压伤薯。  相似文献   
88.
根据北方地区免耕作业的农艺要求,设计了2BQM-6型气吸式免耕播种机,实现了破茬、开沟施肥、播种及覆土镇压等联合作业。在此基础上,针对免耕条件下作业地面平整度较差等因素所造成的播种深度变动大的问题,研究了播种深度调节机构和相应的参数。通过ADAMS软件对播种单体进行建模分析,研究其仿形机构不同参数对仿形效果的影响,寻求最佳仿形时的最优参数范围,以满足不同农作物种植深度不同的要求。该调节装置具有调节范围广、灵活及易于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89.
针对现有漏播检测装置并行性差、响应速度慢等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漏播检测装置。该装置采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作为检测控制核心,能够同时提供8路落种检测,适用于大型精密穴播机械。该检测装置采用光电器件作为落种传感器,响应快速准确。6对红外对管采用特殊方式排列在排种管的相对两侧,避免光线干涉,提高检测精度。该装置适用于检测直径3mm以上种子(如麦粒、黄豆、玉米粒等),能够配合上位机GPS精确定位漏播位置,为漏播后的补种修正提供位置和数目信息。手工落种测试时,对小麦、黄豆、玉米种子的检出率可达100%。将该装置在播种试验台上进行实验,统计自动落种数目,精度可达95%以上;对单粒漏播进行报警统计,精度可达80%以上。改进试验台实验条件,以自适应方式运行可以使装置的检测精度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0.
以牛粪为堆肥原料,研究不同浓度木醋液对牛粪堆肥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好氧人工翻堆方式进行。试验共设4个处理,浓度分别为0.2%、0.5%、0.8%的木醋液处理和不添加木醋液的对照处理。通过试验分析温度、含水率、EC、pH值、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等指标随堆肥发酵时间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在堆肥发酵过程中pH均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范围内,含水率都保持在55%以上;EC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添加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与对照处理相比,都显著提高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从而有效减少堆肥发酵过程中氨气挥发和氮素损失,其中浓度为0.5%木醋液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肥堆升温快,进入高温所需时间短,高温持续时间长,在整个堆肥发酵过程中含水率一直保持在60%~70%之间,发酵结束时物料电导率较低,堆料腐熟快,有利于加快堆肥发酵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