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9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林业   367篇
农学   428篇
基础科学   168篇
  376篇
综合类   783篇
农作物   107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310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1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根据猪圆环病毒2型(PCV2)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PCV2的鉴定引物,利用PCR方法对65份疑似PCV2感染的病料进行检测。PCR检测为阳性的病料经处理后,接种无PCV污染的Dulac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对各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21株PCV2,均属2b基因型,其中有16株为1C群,5株为1A/1B群。研究显示PCV2b 1C群已在江苏成为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02.
广东海南两省海库潮间带生物量关则良,揭振英,周元建(湛江水产学院,524025)关键词潮间带,生物量,SAS系统BIOMASSINCOASTAL,TIDALZONEOFGUANGDONGANDHAINAN¥GuanZeliang;JieZhengyi...  相似文献   
103.
耕作改变了土壤物理特性,进而影响了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定量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农田土壤水分动态与作物生长过程是制定合理耕作制度的基础。该研究在土壤水热碳氮模拟模型(Soil Water Heat Carbon Nitrogen Simulator,WHCNS)的基础上耦合了EPIC模型的土壤耕作模块,构建了适用于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水热碳氮过程模拟模型。利用华北平原南部河南商丘试验站2015-2017年实测的不同耕作方式下(深耕、免耕和轮耕)的土体储水量、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和产量数据对改进后的WHCNS模型进行了校验和模拟效果评价,并模拟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和夏玉米农田蒸散量、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土体储水量、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质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均方根误差均小于30%,一致性指数均大于等于0.90,纳什系数均大于等于0.58,决定系数均大于等于0.90,作物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达到0.99。两季冬小麦,与深耕和免耕相比,轮耕的蒸散量分别降低了8.8%~10.8%和13.8%~21.0%,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6.7%~9.4%和15.7%~24.9%。两季夏玉米,与深耕和轮耕相比,免耕的蒸散量分别降低了12.5%~12.9%和20.7%~22.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3.4%~15.2%和29.1%~31.3%。耕作方式对产量的影响并不明显。总体而言,改进后的WHCNS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华北平原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与作物生长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04.
针对中国南方常见的香樟落叶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该研究通过试验研究了樟树叶颗粒燃料成型工艺,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法解释了胚料成型机理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单因素法分析香樟树叶热压成型过程中原料含水率、原料粒径对成型燃料密度和机械耐久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燃料密度与机械耐久性呈正相关;随着含水率增加,成型颗粒的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机械耐久性持续减小;原料粒径减小后,成型燃料的密度与机械耐久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数值分布更密集。通过正交试验,验证含水率与粒径间存在对密度与机械耐久性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确定樟树叶颗粒燃料最优压制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120 ℃、压强110.14 MPa、保压时间60 s条件下,最优成型密度工艺参数为:含水率:6%、粒径:0.6~1 mm,最优机械耐久性工艺参数为:含水率:3%、粒径:0~0.6 mm。为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究温室环境对冷却除湿系统中亲水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性能的影响机理,在风洞营造的温室环境下(温湿度分别为285~308 K和60%~90%),对带有厚度为0.8 μm亲水涂层的铝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了空气侧性能试验,与无亲水涂层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的性能对比;分析了进口条件对翅片管换热器热质传递及阻力特性的影响,并对现有无亲水涂层翅片的性能预测关联式进行了修正,确保修正后的关联式适用于温室及相似环境下带亲水涂层的翅片管换热器。试验结果表明,带亲水涂层翅片的传热因子、传质因子及摩擦因子均小于无亲水涂层翅片;带亲水涂层翅片的传热因子、传质因子及摩擦因子随空气侧雷诺数和制冷剂进口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修正后传热因子、传质因子和摩擦因子的关联式能够在±10%的误差范围内涵盖92.9%、96.4%和96.4%的试验数据,3种因子的平均误差分别为5.1%、5.9%、4.7%。该研究可为温室及相似环境下冷却除湿系统中亲水翅片管换热器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添加秸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碳氮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添加秸秆对黄筋泥田水稻产量和土壤碳、氮含量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设计了5个处理,即不添加秸秆和生物炭(CK)、添加秸秆(ST)、添加秸秆和腐熟剂1号(SB1)、添加秸秆和腐熟剂2号(SB2)和添加秸秆生物炭(SC)的水稻盆栽试验,分析水稻产量和土壤全碳、全氮、腐殖质含量和磷脂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ST、SB1、SB2和SC均能提高水稻产量(P<0.05),其中SB2增产55.73%;ST、SB1、SB2和SC也提高土壤全碳、全氮、腐殖质含量、细菌磷脂脂肪酸含量、真菌磷脂脂肪酸含量和总磷脂脂肪酸含量(P<0.05),其中SC土壤全碳提高31.36%,SB2土壤全氮提高40%,SB1腐殖质含量增加50.01%,而SB1和SB2的细菌磷脂脂肪酸含量、真菌磷脂脂肪酸含量和总磷脂脂肪酸含量增加86.49%~401.59%。因此,添加秸秆可以增加水稻产量,提高土壤全碳、全氮和腐殖质的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07.
分离番茄 SlMA PK7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在番茄不同组织和花发育不同时期 SlMA PK7的表达特性,发现该基因在雄蕊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在长度4.6~6.5 mm 的花蕾中表达量最高;通过构建黄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利用基因枪介导洋葱内表皮细胞的瞬时表达,发现SlMA PK7基因表达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中;为进一步研究 SlMA PK7的表达特性,分离克隆了SlMA PK7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利用 PLACE 和 PlantCARE 软件预测出其含有多种典型的 SlMA PK 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通过瞬时表达分析该启动子活性,经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GUS(β‐glucuronidase ,β‐葡萄糖苷酶)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在幼苗期 SlMA PK7主要集中在顶端分生组织和根尖分生组织中表达,在成年植株中则集中在花器官中表达.以上结果表明,SlMA PK7可能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中参与番茄多种信号的传导,并可能在花器官的发育过程中行使功能.  相似文献   
108.
基于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比较研究了长白山地区典型的8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质量分数、碳氮比、碳密度和氮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8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分别是36.99~70.33、3.14~6.04 g· kg-1,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最大的林型均是阔叶混交天然林。红松天然林土壤C /N值最大为15.56,其它C /N值变化范围为10.55~12.19。在土壤垂直剖面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随之递减,土壤密度随之递增。8种林型土壤碳密度是杨树天然林最大,为22.13 kg· m-2,氮密度是落叶松人工林最大,为1.97 kg· m-2;针阔混交人工林的碳密度和氮密度均为最小,分别是12.37、1.11 kg· m-2。  相似文献   
109.
为寻找农机化发展新模式,不断提高烟叶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促进烟农增收节支,就广昌县烟叶生产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加快该县烟叶生产机械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主要虫害,特别是二晚稻因其生育期较长,从秧田到收割都会受到为害,传统的农药防治方式已不能有效防治。为进一步探索不同农药防治二晚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持效性和安全性,重点对不同剂量的速效性、持效性药剂的防效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当遇到暴发性稻纵卷叶螟为害的时候,速效性配以持效性长的药剂一起施用,其防治效果会得到明显增强;在正常年份,建议选用药效持续时间长的有机或高效低毒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