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6篇
  免费   590篇
  国内免费   877篇
林业   554篇
农学   551篇
基础科学   449篇
  1035篇
综合类   4691篇
农作物   498篇
水产渔业   386篇
畜牧兽医   1863篇
园艺   786篇
植物保护   510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564篇
  2021年   507篇
  2020年   449篇
  2019年   427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466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611篇
  2012年   768篇
  2011年   862篇
  2010年   820篇
  2009年   716篇
  2008年   723篇
  2007年   593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镉对鲤遗传毒性和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鲤(Cyprinus carpio)分别暴露于0.16、0.31、0.63、1.26 mg/L Cd2+溶液中,研究Cd2+对鲤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Cd2+对鲤遗传毒性和外周血细胞数量影响的变化规律和趋势。结果显示:Cd2+对鲤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影响存在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1.26 mg/L Cd2+组鲤在不同暴露时间的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极显著(P<0.01),核异常率在72 h显著(P<0.05)增加,72 h后表现为极显著(P<0.01)增加。Cd2+对鲤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影响存在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相同Cd2+浓度下,鲤淋巴细胞比例随暴露时间增加先降低后上升,同一暴露时间淋巴细胞比例随Cd2+浓度增加而降低。相同Cd2+浓度下,鲤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比例随暴露时间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同一暴露时间嗜中性粒细胞比例随Cd2+浓度增加而升高。研究表明,Cd2+对鲤具有遗传毒性效应,且随Cd2+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992.
"十一五"以来,我国农垦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步伐,参与市场竞争,努力提升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对国家的贡献提升,职工收入、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和改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本文针对农垦体制机制创新进展滞缓,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不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缺乏资本、人才、技术的支撑,没有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民生的关系,投资匮乏,发展后劲不足,人才短缺和劳动力素质低下的现状,提出在未来农垦体制机制创新中要特别关注改革方向、目标设定与评估,改革要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运作,改革时机的选择,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与民生的关系,调整好内部利益分配关系,自觉融入区域经济,与地方协同发展等问题.为了促进农垦的发展,建议国家加大对农垦体制机制创新、现代农业建设、国有农场土地资源的保护、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93.
对青岛某养殖场发病大菱鲆分离的5株病原菌进行鉴定。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2Compact的革兰氏阴性菌鉴定卡(GNtest kit),结合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细菌鉴定系统API 20E进行生理生化反应测试。为了进一步确定5株菌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16SrDNA基因序列,与相关细菌序列进行比对,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生化反应和16S rDNA基因序列表明其中4株菌与溶藻弧菌亲缘关系最近,人工感染试验表明溶藻弧菌对养殖大菱鲆的致病力是相当强的。  相似文献   
994.
鱼类循环水养殖是一种工业化的养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这一过程要对养殖水体进行处理,对水质参数进行监测与控制,要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及控制理论等许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本文列出了循环水养殖水体中影响鱼类生长的各种因子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而提出了一些水质参数的控制方式。其中着重分析了溶解氧、pH值和氨氮的监测与控制方式,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不同光照条件下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观察了自然光、55W和26W3种光照条件下在试验水槽内六面锥型罩式水泥人工鱼礁模型对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在未投入礁体模型情况下,试验鱼出现的密集区位于水槽左端区域,试验鱼在此区域的平均出现率分别为61.60%(自然光)、81.61%(55W)和82.07%(26W),而试验鱼在空白礁区的出现率均低于5%;放人礁体模型后,鱼礁区试验鱼的出现率分别上升至37.60%(自然光)、23.56%(55W)和15.75%(26W),而原密集区试验鱼的平均出现率分别下降至23.47%(自然光)、71.61%(55W)和67.59%(26W)。统计数据显示,六面锥型罩式水泥人工鱼礁模型对花尾胡椒鲷具有显著的诱集作用,其诱集效果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而减弱。  相似文献   
996.
香港牡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上市前会通过集中育肥提高风味口感和经济价值。为探明不同育肥方式对香港牡蛎的育肥效果,对经过池塘育肥和外海育肥后香港牡蛎的壳高、壳长、壳宽、体质量、软体质量、出肉率、糖原含量、甜菜碱含量、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内海对照组牡蛎进行比较分析。检测结果显示,经过池塘育肥,香港牡蛎的壳高、体质量、糖原含量和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01),甜菜碱含量显著降低( P <0.01),壳长、壳宽、软体质量、出肉率无显著变化;经过外海育肥的香港牡蛎糖原含量显著升高( P <0.01),壳高、壳长、体质量、软体质量( P <0.01)和甜菜碱( P < 0.05 )含量显著降低,壳宽、出肉率和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池塘育肥比外海育肥效果要好;不论哪种育肥方式,育肥后牡蛎的糖原含量均显著升高,甜菜碱含量均显著降低,出肉率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97.
人工鱼礁对防城港海域小型岩礁性鱼类诱集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人工鱼礁聚鱼效果,于 2017 年 2 月、4 月、9 月和 11 月主要通过声学探测技术,对防城港海域渔业资源密度、空间分布与大小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防城港人工鱼礁区及其临近海域 4 次调查共捕获各类游泳生物和底栖无脊椎动物 201 种,包括鱼类 126 种、蟹类 32 种、虾类 20 种、虾蛄类 11 种和头足类 12 种。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渔业资源密度在时空层面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且交互作用显著(P<0.001)。2 月调查海域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密度(547745 ind/n mile2)约为其周边海域(203990 ind/n mile2)的 2.68倍,表现出明显的聚鱼效果。其中,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花斑蛇鲻(Sauridaundosquamis)等岩礁性底层鱼类为该季度主要优势种类。各航次人工鱼礁区小型个体所占比重较高,其平均目标强度(TS)分别为 55.6 dB(2 月)、 54.5 dB(4 月)、 53.6 dB(9 月)和 52.2 dB(11 月),随个体生长其平均 TS 呈稳步增大的变化趋势。在垂直方向上, 2 月和 4 月航次人工鱼礁区 90%以上回波单体主要分布在 9~16 m 中下水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建设对防城港海域小型岩礁性鱼类表现出明显的向底层诱集的效果,该结果能为海洋牧场生态效应系统评价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究主要气象因素对浮游藻类单因素和综合影响特征,选择典型封闭水体中心湖,研究了2008-2011年气温、风和降雨对浮游藻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选取春末和夏季藻类生长期的典型降雨事件,通过逐日密集观测,探讨气象因素对浮游藻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温显著影响藻类的生物量和季节变化,风是藻类生物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降雨是重要的辅助因素。当气温大于15℃时,强风力扰动和频繁降雨均能直接或间接抑制藻类生长。当气温大于20℃以后,风及其引起的水力扰动成为藻类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弱风条件下,气温基本在30℃左右,经过强降雨刺激后,Chl-a浓度突然升高,最大值接近120μg/L,短时暴雨会造成水体营养盐浓度成倍增加,有效地刺激了藻类生长,而长时间的降雨主要通过稀释效应和水下光强降低抑制藻类生长增殖;在连续大风天气条件下,日均风速大于3.1 m/s时,较大强度的风浪扰动会造成藻类生物量显著下降,7.0 m/s左右的风速后可使Chl-a浓度下降50%。对于类似封闭/半封闭人工水体而言,在营养负荷一定的情况下,尤其是夏季高温时,应根据气象因子的动态变化采取适宜的措施,改善水力条件,可防止藻类水华暴发。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究磷肥有机替代、秸秆还田对棉花养分吸收、磷肥利用效率及棉花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5年田间微区棉花连作定位试验,以7种施肥措施为样本,于2022年棉花成熟期开展棉田土壤田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磷肥有机替代和秸秆还田均能提升棉株氮磷钾养分吸收,各器官氮素平均含量在1.75~40.90 g·kg-1之间,磷素平均含量在1.46~11.28 g·kg-1之间,钾素平均含量在3.11~25.03 g·kg-1之间。综合肥料投入和养分吸收,50%的磷肥有机替代和秸秆还田最能增强棉株吸氮能力和促进干物质积累,50%的磷肥有机替代对棉株吸磷能力最强且最有利于实现棉花节肥增钾的效果。棉株各器官N:P变化范围为1.20~12.01,磷肥有机替代和秸秆还田使茎、叶、蕾/铃/壳的N∶P明显降低,棉株生物量、籽棉产量随茎、叶、蕾/铃/壳N∶P的降低而增加,本试验棉花生长更倾向于受N、P共同限制。磷肥利用率随有机替代量的增加从12.54%提升到33.04%,土壤磷素盈余量随有机替代量的增加从28.20 kg·hm<...  相似文献   
1000.
为查明3种组织固定液对大菱鲆肝脏石蜡切片质量的影响,筛选效果最佳的固定液。本实验选用波恩氏(Bouin)、戴维森氏(Davidson)和4%多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 PFA)3种组织固定液,对大菱鲆的肝脏进行固定,制作石蜡切片,通过苏木素-伊红(H-E)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染色,观察组织细胞形态学特征,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细胞完整度和免疫组化阳性率情况。结果发现,3种固定液对大菱鲆肝组织石蜡切片固定效果存在显著差异,Bouin固定液组织H-E染色细胞结构清晰、形态完整,Davidson固定液H-E染色组织溶解、细胞结构不清晰,但能分辨出核质界线,4%多聚甲醛组H-E染色鲜艳,但核质分界不清晰。完整肝细胞比例,4%PFA显著低于Bouin和Davidson固定液(P<0.05),且Bouin和Davidson固定液无显著差异(P>0.05)。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ef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3种固定液存在显著差异,Bouin固定液显著高于4%PFA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