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2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371篇
林业   288篇
农学   166篇
基础科学   175篇
  339篇
综合类   1862篇
农作物   227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818篇
园艺   235篇
植物保护   19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岳伟萍  王洪斌 《水产科学》2012,31(8):467-472
研究三氯化铁、氢氧化钠、壳聚糖、明矾4种絮凝剂对海链藻的絮凝作用及凝后保存效果。在海链藻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絮凝剂,采用吸光度法确定絮凝效果,凝后收集的海链藻在4℃、-4℃以及添加10%甘油作为保护剂-20℃3种方法保存。试验结果显示,海链藻的絮凝效率随着絮凝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合凝后海链藻的恢复效果,确定絮凝剂的适宜质量浓度。三氯化铁、明矾、氢氧化钠、壳聚糖的絮凝最适质量浓度分别为0.015、0.05、0.05、0.008g/L。藻泥在4℃直接保存最好,壳聚糖絮凝组的海链藻恢复生长效果最好,NaOH试验组最差,海链藻长时间处于生长停滞状态;-4℃直接保存效果最差。4种絮凝剂对海链藻均有明显的絮凝作用,各絮凝剂之间的絮凝效果存在差异,絮凝剂对海链藻的活性存在一定的影响。从生产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出发,海链藻4℃直接保存最佳,实验室藻种则是添加10%甘油-20℃保存为好。  相似文献   
72.
岳琪琪  刘文  韩千慧  龚恒  侯温甫  周敏  王宏勋 《水产学报》2020,44(12):2076-2086
为明晰保鲜处理对冷鲜鲟鱼肉冷藏期间的特征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实验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结合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经微酸性氧化电解水和ε-聚赖氨酸两步法保鲜处理的冷鲜鲟鱼肉在冷藏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和滋味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能够对挥发性成分从整体上进行分析,贮藏后期保鲜处理组和对照组的鲟鱼肉挥发性气味的数据集无重叠区域,差异明显。利用SPME-GC-MS定性鉴定出4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酮类、烃类和醇类等物质,其中己醛、庚醛、苯甲醛、辛醛、壬醛、癸醛和2,5-辛二酮、苯乙酮、3,5-辛二烯-2-酮为保鲜处理组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保鲜处理延缓了冷鲜鲟鱼肉腥味的产生以及鱼肉香味的下降。电子舌检测冷藏过程中鲟鱼肉的滋味物质时发现,保鲜处理组苦味、涩味、咸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样品贮藏6 d后,在苦味、涩味、咸味、鲜味方面均呈显著差异。保鲜处理起到了减缓冷藏期间冷鲜鲟鱼肉风味物质下降的作用,为保鲜处理在冷鲜鲟鱼肉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3.
为探究人工鱼礁建设对周边海域潮流场和水交换产生的影响,基于Mike21HD潮流模型,对莱州湾芙蓉岛西侧人工鱼礁建设前后周边海域潮流场和水交换变化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鱼礁建设前,涨急时,从平面分布上,鱼礁区东西向流速呈增加趋势,南北向流速呈递减趋势;从垂向分布上,流速变化:底层>中层>表层,底层流速最大增加量8.6cm·s-1、最大减小量4.3cm·s-1,增加量大于1cm·s-1的区域与鱼礁区最远距离为303m,减小量大于1cm·s-1的区域距鱼礁区最远距离为574m。落急时,平面流速变化趋势与涨急时基本一致;垂向分布上,底层流速最大增加量7.9cm·s-1,最大减小量3.6cm·s-1,增加量大于1cm·s-1的区域与鱼礁区最远距离为271m,减小量大于1cm·s-1的区域与鱼礁区最远距离为333m。鱼礁建设后周边海域水交换率增加约0.1%。人工鱼礁投放后,只改变了礁区局部海域的水动力环境,对湾内其他海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4.
记述了采自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湖拟鲤(Rutilus rutilus)鳃上的一种指环虫科(Dactylogyridae)、指环虫属(Dactylogyrus)的维氏指环虫(Dactylogyrus vistulae Prost,1957);经比较,鉴定为我国指环虫属一新记录种.对其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绘制了特征图,同时与寄生于湖拟鲤鳃上的国内已记述的其它指环虫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5.
饱和度指标可通过含水率换算获得;但对长期浸水的大堤而言,由于采用烘干法试验测得的试样的含水率普遍偏高,因此直接计算的饱和度值普遍偏大;根据土、水相互作用性质,分析土颗粒周围结合水分布特点,指出浸水大堤填土试样饱和度偏高的原因在于烘干试验中有部分弱结合水逸出,并且这部分弱结合水被计入到重力水中;根据经典土力学理论,建立完全饱和土的二相体系模型,对饱和度与弱结合水含量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把所得的结论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76.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在系统地分析潜水电泵电缆引入密封装置使用寿命短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对其作了结构改进.主要采取了在传统密封装置结构上依次增加涨圈、压紧垫圈、次级压紧螺栓、O形橡胶密封圈、紧固件和次级接线盒等措施,共同组成二道面与面接触的密封系统.改进后的潜水电泵不仅在潜水深度上大大超过标称深度达5m以上,而且延长了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7.
[目的]为探究江西省引种省外无性系茶树良种的适应性与特征特性,从中筛选出适宜推广种植的茶树良种.[方法]以25份省外引进无性系茶树良种为材料,测定其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含量、抗逆性和制茶品质等15项性状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性状指标的贡献度与相关性,最终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引种品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15项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5.08%~57.20%,其中13项在10%以上,表明所引进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在江西省的适应性差异性较大,其中生长势、EGC、耐旱性、耐旱性最大,发芽密度、一芽二叶百芽质量、一芽一叶期、总游离氨基酸、EC、ECG、EGCG次之,水浸出物和绿茶品质得分最小;因子分析提取的5个主因子能够解释引种品种适应性的79.19%的信息,各性状对主因子均有相应的贡献,性状指标中生长势、发芽密度、耐寒性和耐旱性之间相关性较大,水浸出物、茶多酚、EGCG、EGC和一芽二叶百芽质量之间相关性较大,EGC、EC、咖啡碱和一芽一叶期之间相关性较大;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显示有11个品种的加权关联度在0.7以上,综合评价最好,依次为浙农117、福鼎大白茶、浙农113、鄂茶1号、迎霜、湘波绿2号、浙农902、白毫早、名山白毫、玉笋和春雨1号,这些品种的制茶品质优良,生长势较强、产量较大,物候期早,化学成分含量优异和抗逆性较强;11份品种评价为中等;3份评价较差.[结论]灰色关联度法可应用于茶树引种品种的适应性评价,综合评价最好的11份茶树良种可以在实际生产中进一步推广种植,也可以作为茶树品种选育时的遗传亲本材料,评价中等和较差的应谨慎引种.  相似文献   
78.
韩晶  步畅  岳任  萸茗 《茶叶》2012,38(1):54-56
本文主要介绍了杭州四季茶会之春天的敬老茶会,包括茶会的缘起,历年茶会进行回眸,以及敬老茶会的特色。  相似文献   
79.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密度水平(4.5×104、5.25×104、6.0×104、6.75×104株/hm2)对旱地春玉米形态指标、灌浆特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株高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提高,营养物质向子粒转运的效率降低。不同处理下产量受有效穗数的影响较大,随着密度增大,群体有效穗比例由77.00%降低至69.00%;灌浆速率和灌浆时间共同影响百粒重,密度较低时,子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所用天数提前,有助于子粒灌浆过程提前完成;随着密度增加,穗行数和行粒数均表现为增大趋势,百粒重先增大后减小。因此,本试验中种植密度为4.5×104株/hm2左右时,可以较好地协调玉米群体和个体生长关系之间的矛盾,实现子粒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80.
不同供氮形态对旱作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培试验种植旱作水稻,研究铵态氮(A)、硝态氮(N)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A+DCD)对旱作水稻分蘖期、孕穗期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在分蘖期和孕穗期,铵态氮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各部位生物量、分蘖数及新完全展开叶的叶面积均较硝态氮处理的高;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硝态氮处理的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最低; 铵态氮和铵态氮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水稻体内的钾向叶片中分配比例较高,而硝态氮处理的水稻向茎秆中分配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