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66篇
  免费   656篇
  国内免费   1461篇
林业   5220篇
农学   3332篇
基础科学   1269篇
  4920篇
综合类   4762篇
农作物   2897篇
水产渔业   2219篇
畜牧兽医   2896篇
园艺   1666篇
植物保护   280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593篇
  2020年   497篇
  2019年   465篇
  2018年   3019篇
  2017年   3083篇
  2016年   1616篇
  2015年   709篇
  2014年   578篇
  2013年   720篇
  2012年   1643篇
  2011年   2955篇
  2010年   2923篇
  2009年   2058篇
  2008年   2056篇
  2007年   2362篇
  2006年   773篇
  2005年   761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373篇
  1998年   352篇
  1997年   302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248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93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4篇
  1968年   4篇
  1962年   2篇
  1896年   2篇
  18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甜玉米玉米螟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了吉林省公主岭地区甜玉米上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措施。田间抗螟性人工接虫鉴定结果表明,甜玉米710A和普通玉米自交系丹340的食叶级别为9级,即高感玉米螟,而单交种邢抗5号和邢抗2号的食叶级别为5级,为中抗型。与普通感虫和中等抗虫性玉米品种相比,取食甜玉米的玉米螟幼虫存活率高3~7倍,发育速度更快,提前约4~8天(1~2个龄期),说明甜玉米比普通玉米感虫。甜玉米比普通玉米及早播比晚播田更吸引玉米螟产卵。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化学杀虫剂的防治效果比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的好,以氯菊酯喷雾防治效果最好,虫孔减退率达90%;其次是杀螟灵颗粒剂、Bt喷雾和Bt颗粒剂;而白僵菌的防治效果较差,喷雾防治效果好于颗粒剂。大田防治效果与小区试验基本相同。同时还分析了氯菊酯防治甜玉米玉米螟的防治策略、防治时期、施用次数等。此外,对Bt制剂作为化学杀虫剂的取代品及与其它生物防治方法协调使用的优点与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
朱砂叶螨对两种杀螨剂的抗性遗传力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室内抗性培育的基础上,应用数量遗传学中的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两种杀螨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两种药剂在不同杀死率下,朱砂叶螨抗性发展的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用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分别连续汰选16、18代后,朱砂叶螨对两者的抗性分别为28.61和4.36倍,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685和0.1385。在室内选择条件下,杀死率为50%~90%时,要获得10倍抗性,甲氰菊酯需要约13~6代,阿维菌素需要约28~13代。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的抗性风险明显低于菊酯类药剂甲氰菊酯。试验结果为朱砂叶螨抗性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提高果品品质的途径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品种、生态条件、栽培技术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等方面分析了对果品品质的影响,提出了选用优良品种、坚持"适地适栽"、加强栽培管理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等提高果品品质的途径及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4.
不同栽培方式对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壤栽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无机耗能型无土栽培三种栽培方式,进行生菜三次采收四层立体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进行生菜分次采收立体栽培,可有效降低产品中硝酸盐含量,提高根冠比和相对生长速率,变一次性收获为三次采收,可使每盘产量提高30%以上,变平面栽培为4层立体栽培,使温室复种指数提高4倍。  相似文献   
95.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CO_2浓度的消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 3a(年 )的研究结果表明 :日光温室内CO2 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在整个生长期内因通风时间和通风量的不同 ,日光温室内的CO2 浓度 11月和 3月较高 ,5月较低。各时期日变化基本相同 ,但变化幅度因季节而异 ,上午随Pn的逐渐增大而下降 ,中午 12 :0 0~ 14 :0 0时降至最低 ,下午又随Pn的减小而缓慢回升。叶片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土壤呼吸是影响日光温室内CO2 浓度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机肥施用量对室内土壤呼吸和日光温室CO2 浓度有较大影响 ,在有机肥充足的条件下 ,室内CO2 浓度基本满足黄瓜光合作用的需要 ,无须补施 ,如果在作物生长期间再定时随水向土壤中冲施有机肥 ,效果就更好  相似文献   
96.
杨梅属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属35个种中有28个种能与Frankia放线菌共生结瘤固氮。根据有关文献从杨梅属植物共生固氮根瘤及其内生放线菌的形态结构、杨梅属植物根瘤内生放线菌的分类地位、杨梅属植物共生固氮放线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环境条件对杨梅属植物根瘤共生固氮的影响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杨梅属植物根瘤共生固氮放线菌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7.
98.
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 Jacquelin du Val是重要储藏物害虫之一,主要危害面粉。笔者研究了气调及温度对杂拟谷盗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旨在弄清杂拟谷盗在低氧、低药(双低)环境中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为有效地控制该虫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采用两种气调环境5%O_2、12%CO__2(CA_1)和9%O_2、16%CO_2(CA_2)以及非气调环境  相似文献   
99.
Aciculosporium take (Ascomycota; Clavicipitaceae) is a causal agent of witches' broom of bamboo plants. The symptoms of this disease are believed to be induced by plant hormones, particularly auxins. Indole-3-acetic acid (IAA) was identified in cultures of this fungus in an l-tryptophan-supplemented liquid medium. IAA production was confirmed on 30 isolates of A. take from various hosts and locations at levels up to 1 mg/l. The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IAA in A. take culture was examined by analyzing intermediate products and by feeding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dole-3-pyruvic acid pathway (l-tryptophan → indole-3-pyruvic acid → indole acetaldehyde → IAA) was the dominant pathway in A. take. Received: June 3, 2002 / Accepted: July 25, 2002  相似文献   
100.
 Rice seedling growth, estimated by plant height and root development and discoloration, was better in pasteurized soil than in unpasteurized soil obtained from a flooded rice field. Rice seedlings also grew better in sterilized soil modified by adding roots harvested from the pasteurized soil than in soil modified by adding roots harvested from the unpasteurized soi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eedling growth in the rice field soil was inhibited by soil microorganisms, even though no typical symptoms such as seedling blight or damping-off appeared. Pythium aristosporum is suggest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inhibition. Thus, it appears that inconspicuous restraint of rice seedling growth could occur in soils of rice paddy fields. Received: May 20, 2002 / Accepted: October 16, 2002 Acknowledgments The authors thank Dr. T. Ichitani, former professor at Osaka Prefectural University, for providing an isolate of Pythium aristosporum for comparison, and Mr. Mitsuaki Sato of Akita Prefectur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for technical ass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