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4个饲喂频率水平(分别为1次/d、2次/d、4次/d、6次/d),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0、温度为26.8~24.5℃的条件下对黑鲷成鱼和鱼种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摄食率不受饲喂频率的显著影响,饲喂频率影响黑鲷的生长是由饲料转化率的改变引起的。(2)黑鲷成鱼和鱼种的水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增加,黑鲷成鱼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下降,黑鲷鱼种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增加。(3)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饲喂频率随着黑鲷鱼体重的增加而提高,黑鲷鱼种的适宜饲喂频率为2次/d,黑鲷成鱼的适宜饲喂频率为4次/d。  相似文献   
2.
类胰岛素性腺激素(insulin-like androgenic gland hormone,IAG)是甲壳类动物雄性个体性腺分化和维持性别特征的控制因子,其在雄性甲壳类动物性腺中的表达情况决定着雄性个体性腺的分化发育方向,本文就对虾性腺结构与作用、IAG介导对虾性别控制、IAG与对虾性腺分化作用、IAG调控对虾性别控制机制的难点,以及以IAG为关键因子进行对虾单性繁育群体构建的可行性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对虾单性繁育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封闭式呼吸仪测定日本黄姑鱼(8.14±1.07 g)在饥饿和恢复投喂过程中的耗氧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和分析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黄姑鱼消化器官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耗氧率逐渐降低;恢复投喂之后,其耗氧率开始逐步上升。从组织结构看,食道无明显变化,而胃、肠和肝胰脏则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饥饿5 d组无明显变化,而饥饿15 d组变化明显,表现为胃腺细胞收缩,皱壁和上皮细胞高度减少,分泌颗粒减少,肠胃绒毛退化,肝组织致密,肝细胞内脂滴减少,胰腺泡缩小,排列不规则;饥饿10 d组介于饥饿5 d组和饥饿15 d组之间,再投喂各主要结构均有恢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海水鱼类人工育苗中的饵料系列和常用活饵料如单细胞藻类、双壳类受精卵及其担轮幼虫、轮虫、卤虫、桡足类及枝角类、糠虾的人工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了解黄姑鱼Nibea albiflora(Richardson)的养殖生态学特征,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定期测定网箱养殖环境因子,每月测量网箱养殖黄姑鱼的全长、体长和体重,并自黄姑鱼7月龄开始统计其雌雄个体差异。结果表明,黄姑鱼夏季生长较快,冬季生长相对较慢,养殖期间体重的平均生长速度为0.72 g/d,全长的平均增长速度为0.048 cm/d,至15月龄时体重达到(288.32±38.56)g;雌雄个体7月龄时存在显著差别(P0.05),随着黄姑鱼的生长,这种差别逐渐增大,15月龄时,雌性体重是雄性的1.31倍。  相似文献   
6.
矛尾复鰕虎鱼Synechogobius hast(Temminck and Schlegel),俗称海鲶鱼、泥鱼,属鲈形目、鰕虎鱼科、复鰕虎鱼属,矛尾复鰕虎鱼分布甚广,我国沿海以及朝鲜、日本直到爪哇等地的近海或咸淡水域坶有分布。该鱼具有广盐广温、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繁殖力强的特点,同时其市场价位中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是开展近海人工养殖和垂钓业的适宜品种。目前本省有的养殖户已经进行了矛尾复嘏虎鱼的池塘养殖,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其苗种主要是采集的天然苗,很难形成大的规模,苗种供应也不稳定,大大影响了其养殖规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国外首次引入日本黄姑鱼受精卵,育成苗种后进行海水池塘及网箱的养殖试验,并进行越冬试验及亲鱼的继续培育。结果表明:(1)经5.5 个月的池塘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31.1cm、体重515.0g,养殖成活率为82.85%。(2)经5.5个月的网箱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28.1cm、体重438.8g,养殖成活率为81.66%。(3)日本黄姑鱼养殖水温下限为5.5-6.0℃。(4)经25个月的池塘养殖、亲鱼平均体长达54.0cm、体重2700.0g。  相似文献   
8.
为挖掘罗氏沼虾消化和性别决定主要器官发育规律及个体器官成熟标记(Marker),利用组织特性参数(τ)等分析技术,对性成熟罗氏沼虾的消化和性别决定关键组织器官(眼柄、肝胰腺、精巢、促雄性腺和卵巢)进行转录组表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器官组织的组织特异性高表达基因数依次分别为1 874,2 700,1 698,270和4 216个;以τ≥0.85为条件,鉴定获得组织特异性高表达基因数依次分别为864,1 421, 1 550,254和4 457个;以τ≥1为条件,鉴定获得组织唯一高表达基因数依次分别为33,29,39,5和729个。5个器官组织唯一表达量最高基因的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功能研究表明,视紫红质、抗原样蛋白E异构体、rho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7、四域蛋白酶类抑制剂和血细胞素异构体X2分别在5个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与组织功能显著相关,分别具有成为5个器官组织发育成熟标记(Marker)的特征。发现雄性特异高表达基因162个和雌性特异高表达基因293个,在雄性和雌性中均发现性别特异性,且各组织均匀稳定表达基因K...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罗氏沼虾种虾为研究对象,通过投喂与剩余采食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罗氏沼虾早晚两餐饲喂不同饵料的摄食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早餐和晚餐对于鲜活类和蔬菜类饲料更加喜食,配合饲料、胡萝卜、鸡蛋糕、螺蛳肉4种不同饵料的早餐最佳的摄入量分别为5.71 g·kg-1、6.12 g·kg-1、5.73 g·kg-1、6.82 g·kg-1,而4种饵料的晚餐最佳投喂量分别为10.71 g·kg-1、32.14 g·kg-1、23.41 g·kg-1、35.71 g·kg-1。说明罗氏沼虾种虾的主要摄食时间为晚餐,且罗氏沼虾种虾对不同的饵料采食量有显著变化,与配合饲料和鸡蛋糕相比较,罗氏沼虾对胡萝卜、螺蛳肉摄食量更大。  相似文献   
10.
鮸鱼的渔业生物学和人工繁养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鮸鱼是近年来浙江、福建等省沿海新开发的海水养殖鱼类。对鮸鱼的渔业生物学如形态特征、栖息、食性、生长等特性,亲鱼的捕捞与驯养、人工催产及孵化、苗种培育等人工繁殖技术和海水网箱养殖和病害防治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为合理利用鮸鱼的自然资源,提高其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