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2篇
综合类   61篇
水产渔业   1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硝酸钠和脲为氮源,分别以1倍及2倍的F/2配方中的氮浓度培养微绿球藻并在培养5d后采收进行营养分析。结果表明:2倍氮浓度组的微绿球藻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1倍氮浓度组,相同氮浓度下硝酸钠组比脲组的粗蛋白含量高。氮源及浓度对总脂含量的影响正好与对粗蛋白的影响相反。2倍氮浓度组的微绿球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1倍氮浓度组,相同氮浓度下氮源对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氮源及浓度对微绿球藻脂肪酸中EPA、总饱和脂肪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有极显著影响,氮源相同时高氮浓度组微绿球藻的EPA、∑PUFA含量极显著高于低氮浓度组,相同氮浓度下硝酸钠组极显著高于脲组。  相似文献   
52.
罗氏沼虾作为我国重要的虾类养殖品种,其养殖业已成为许多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为有效促进罗氏沼虾产业健康发展,经研究与实践,认为"大力开展罗氏沼虾的选育工作、生产SPF健康种苗是促进罗氏沼虾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3.
不同底质对罗氏沼虾幼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虾池不同底质类型对罗氏沼虾幼虾生长的影响.虾池底质对水质具有影响作用,但在α=0.05水平,各类底质与水质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期间,由沙和泥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底质具有吸附作用,并形成具有净化水体作用的生物膜,因而有底质的试验组,其水质好于无底质组.有底质试验组NO-2-N的平均值均低于无底质组,NO-2-N值最低的泥组仅为最高组即无底质组的40.1%.各组CODMn平均值增加百分数:无底质组为31.5%,泥组28.0%,沙组10.2%,泥沙组29.1%.沙泥组8.6%.底质影响幼虾的生长效果,沙泥组幼虾的生长效果最佳,其体长增长率(33.9%)与体重增重率(200.6%)均最高,且体长增长率与泥沙组(27.7%)和无底质组(24.3%)均存在显著差异(α=0.05).有底质组幼虾的体长增长率(27.7%~33.9%)及体重增重率(160.9%~200.6%)均高于无底质组(24.3%和135.1%).  相似文献   
54.
室内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循环水调控技术与模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臭氧仪、泡沫分离器和粗滤器等组成的循环水处理系统开展室内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养殖初始用水及在每次循环处理前的来自虾池的循环水,均置于消毒池以臭氧处理4 h、曝气2 h,初始水经处理细菌总数约杀灭99%,弧菌量小于1 cell·mL-1.试验期间,按4~6 d间隔,以水处理系统循环处理养殖水12 h,以去除氨氮、亚硝基氮、有机物、悬浮物与细菌等.养殖约60 d后,视水质监测结果增加粗滤和泡沫分离次数,并辅以生石灰水调节循环水pH.在128d全程养殖中,未用药和换水,水处理系统有效控制养殖水质指标在虾生长合适范围内,试验池各指标平均值为:浑浊度13.9 NTU,pH 8.08,氧化还原电位399 mV,NH3-Nt(NH3-Nm)0.267(0.015)mg·L-1.,NO2--N 0.203 mg·L-1,CODMn10.34 mg·L-1.同时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收获虾平均体重13.56 g,成活率59.6%,单位水体产量4.27 k·m-3,饵料系数1.01.据试验结果与凡纳滨对虾养殖特点,提出了虾类室内工厂化养殖循环水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河口区采用人工调配海水培育南美白对虾亲虾和育苗池的水质状况.亲虾池水以紫外杀菌器、生物滤器循环处理,不用药,良好地控制了水质,各项指标均值为pH8.18±0.06;NH3-Nt1.55±0.57mg/L;NO-2-N1.09±0.98mg/L;CODMn20.15±2.88 mg/L.亲虾成活率95%,每尾虾产卵5万粒.以调配海水、封闭式方法培育幼体,添加适量藻液可有效调控水质,各项指标均值为pH8.33±0.04;NH3-Nt1.38±0.27 mg/L;NO-2-N0.15±0.16 mg/L,CODMn20.44±2.39 mg/L,出苗率70%,(8万尾/m3).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了盐度对金鱼藻生长及除氮作用的影响。[方法]以采自盐碱地水湾的沉水植物金鱼藻为试验材料,试验设5个盐度(S)梯度:0.2、2.0、4.0、6.0、7.5,经过30d的连续培养和4d的除氮试验,观察金鱼藻叶茎色泽、抽芽与凋落等生长变化状况。[结果]金鱼藻在水环境盐度S≤4.0时可正常生长,但当盐度S≥6.0时,其生长受到抑制。培养液盐度对金鱼藻去除氨态氮的作用具有显著影响,除氨氮率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盐度S〉4.0时,金鱼藻基本失去除氨氮能力。金鱼藻具有较强的吸收硝态氮的能力,各盐度组对硝态氮的去除率均高于对氨氮的去除率。金鱼藻还具有良好的去除无机氮的能力。[结论]当养殖用水的盐度S〈4.0时,采用金鱼藻可有效降低水环境中的三态氮。  相似文献   
57.
试验以海水(第1组)、河口水(第3组)、淡水(第5组)及以淡水为基础添加与海水、河口水相应的钙镁离子含量的调配水(第2组、第4组)进行对虾养殖试验,探讨盐度及Ca2+、Mg2+含量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体内钙镁含量的影响.通过60 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5组成活率大小顺序为第1组>第3组>第4组>第2组>第5组;海水组 特定生长率最高(4.85±0.02),河口水组收获虾体长和体重最高[(7.43 ±0.54)cm与(4.40±0.98)g],海水组单位体积产量(1 154.25 g/m3)最高,略高于河口水组(1 126.36 g/m3).海水组成活率最高(95.0%),河口水组生长效果最好[(478.3±46.7)mg/周],表明当对虾生活在合适盐度、离子含量及其比值的水环境中可获得最佳成活率与生长效果,将淡水以浓缩海水与镁盐、钙盐调节盐度、钙镁含量至海水与河口水相应值,或简便地仅以镁盐、钙盐含量将淡水调至河口水相应值,均可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养殖水的盐度及Ca2+、Mg2+含量对虾体组织中钙镁含量有明显影响,随着水环境中离子含量降低而减少,对甲壳中钙含量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8.
采用模式Ⅰ(臭氧机、增氧机、净水网与复合微生物制剂等)与模式Ⅱ(增氧机、净水网、复合微生物制剂与漂白粉精等)开展室内凡纳滨对虾封闭式养殖试验,探讨了养殖池水质变化规律及氮收支状况。结果表明,在80d养殖过程中,两模式所调控的养殖试验池主要水质指标均控制在对虾生长的安全范围。其中以模式Ⅰ与模式Ⅱ分别调控水质的1号与3号试验池主要水质指标平均值为:pH分别为7.92与7.96,DO分别为6.43与6.37mg·L^-1,TAN分别为0.517与0.558mg·L^-1,NO2-N分别为0.396与0.318mg·L^-1,异养菌总数6863与19cfu·mL^-1,弧菌数分别为13456与25cfu·mL^-1。两池单位水体产量分别为1.18和1.02kg·m^-3。两试验池氮收支估算结果为:投入饲料氮分别占氮总输入94.6%与95.3%,水层与虾苗含氮共占5.4%与4.7%;水层氮(含排污水)占氮总输出50.7%与58.3%,其近似于通常泥底养虾塘水层与底泥含氮之和占氮总输出的比例,其次是收获对虾占氮总输出31.9%与25.3%,池水渗漏等损失输出氮量占氮总输出17.4%与16.4%。  相似文献   
59.
通过调查分析池养罗氏沼虾的生长状况、主要病原感染情况、遗传多样性、水质以及感染WSSV罗氏沼虾生长存活试验,探讨池养罗氏沼虾生长缓慢原因。结果表明:2016年生长正常与生长欠佳两类池塘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介于0.632 2~0.687 2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介于0.583 1~0.635 4之间,属于高度多态性,两种生长类型池塘罗氏沼虾各遗传参数指标和水质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长正常池塘罗氏沼虾在养殖50、100和150 d,体长、体质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生长欠佳池塘罗氏沼虾(P0.05),EHP、WSSV和IHHNV阳性检出率均显著低于生长欠佳池塘(P0.05),养殖220 d,两类池塘各生长状况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类池塘沼虾携带上述病原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前3次检疫结果(P0.05),同时生长正常池塘阳性检出率更高,雄虾数量更少,与2014、2015年调查塘干塘起捕前结果类似;人工感染WSSV罗氏沼虾,感染15、30和45 d,各浓度组生长状况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生长状况指标均随着感染浓度的上升逐步降低。据此结合养殖中后期每隔10 d左右捕大留小的生产工艺,认为水质、种质差异或退化引起池塘罗氏沼虾生长缓慢可能性很小,而感染特定病原引起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的可能性较大,且感染特定病原对雄虾生长的影响可能大于雌虾。  相似文献   
60.
采用6种天然饵料喂养清洁虾亲虾,分析其对亲虾性腺发育、繁殖性能以及受精卵质量的影响。性腺发育试验发现,投喂6种不同饵料亲虾性腺发育周期差异显著(P<0.01),最长的为鱼肉组(12.82±1.91)d,最短的为卤虫无节幼体组(11.46±1.76)d;卤虫无节幼体与桡足类组性腺指数、干物质含量及总蛋白质含量随着性腺发育显著增加(P<0.01),增加均在2倍左右。繁殖性能与受精卵质量结果表明,鱼肉组(3 357±621)(粒/g)亲虾相对怀卵量最大,卤虫无节幼体组最小(1 829±213)(粒/g);卤虫无节幼体[(0.110 9±0.016 3)mm3]组亲虾受精卵体积最大,乌贼组最小[(0.096 2±0.014 0)mm3];鱼肉组[(37.33±1.75)μg]的受精卵干重最大,虾肉组最小[(31.00±1.26)μg];桡足类组蛋白质绝对含量[(367.17±25.68)mg/g]在干物质中所占比例(72.34%)最高。此外,6个饵料组中所有亲虾在各抱卵周期内抱卵率与抱卵间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