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7篇
  9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应用山羊促卵泡素长效类似物基因构建其乳腺暂态表达载体pcDNAFSH-βCTP、pcDNAFSH-βCTP-α及构建报告基因pcDNAEGFP,测序后通过脂质体转染至怀孕末期的小鼠乳腺组织。结果表明,构建的乳腺暂态表达载体在小鼠乳腺中获得了表达,表达量分别为pcDNAFSHα,β(7.933±2.074)IU/L,pcDNAFSHα,-βCTP(9.311±2.995)IU/L,pcDNAFSH-βCTP-α(11.059±4.107)IU/L。  相似文献   
92.
施用粪肥对农田土壤磷素累积和饱和度增加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施用粪肥导致的我国集约化种养区域农田土壤磷素高量累积和高环境风险问题,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定量分析了施用粪肥对农田土壤磷素累积和磷饱和度(DPS,degree of P saturation)增加速率(每年1 kg P·hm~(-2)磷素盈余所导致的土壤磷素含量或DPS变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2年过量磷素投入明显提高了土壤磷素含量和DPS,0~20 cm土层土壤磷素累积、DPS增加与磷素盈余均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粪肥对土壤全磷的累积速率影响不大,但是明显提高了土壤Olsen-P累积和DPS增加速率。施用粪肥下,每年1 kg P·hm~(-2)的磷盈余所导致的0~20 cm土层土壤Olsen-P、CaCl_2-P累积和DPS增加量分别为0.071 mg P·kg~(-1)(r=0.608,P=0.029)、0.003 mg P·kg~(-1)(r=0.528,P=0.066)和0.036%(r=0.863,P=0.002),分别为不施粪肥的3.3、6.0倍和1.2倍。土壤DPS变化与磷含量变化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0~20 cm土层土壤每年全磷、Olsen-P和CaCl_2-P含量增加1mg P·kg~(-1)所导致的土壤DPS增加值分别为0.13%、0.42%和7.78%。20~40 cm土层土壤磷素累积、DPS增加与磷素盈余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均较差,但与0~20 cm土层相比,施用粪肥和不施粪肥之间累积速率的差异性有增大的趋势,说明施用粪肥促进了磷素向下层土壤的移动。施用粪肥加速了土壤有效磷累积和DPS增加,进而提高了土壤中磷素损失风险,合理施用粪肥是控制集约化种养区域农田磷面源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3.
针对施用粪肥导致的我国集约化种养区域农田土壤磷素高量累积和高环境风险问题,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定量分析了施用粪肥对农田土壤磷素累积和磷饱和度(DPS, degree of P saturation)增加速率(每年1 kg P·hm-2磷素盈余所导致的土壤磷素含量或DPS变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2年过量磷素投入明显提高了土壤磷素含量和DPS,0~20 cm土层土壤磷素累积、DPS增加与磷素盈余均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粪肥对土壤全磷的累积速率影响不大,但是明显提高了土壤Olsen-P累积和DPS增加速率。施用粪肥下,每年1 kg P·hm-2的磷盈余所导致的0~20 cm土层土壤Olsen-P、CaCl2-P累积和DPS增加量分别为0.071 mg P·kg-1(r=0.608, P=0.029)、0.003 mg P·kg-1(r=0.528, P=0.066)和0.036%(r=0.863,P=0.002),分别为不施粪肥的3.3、6.0倍和1.2倍。土壤DPS变化与磷含量变化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0~20 cm土层土壤每年全磷、Olsen-P和CaCl2-P含量增加1 mg P·kg-1所导致的土壤DPS增加值分别为0.13%、0.42%和7.78%。20~40 cm土层土壤磷素累积、DPS增加与磷素盈余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均较差,但与0~20 cm土层相比,施用粪肥和不施粪肥之间累积速率的差异性有增大的趋势,说明施用粪肥促进了磷素向下层土壤的移动。施用粪肥加速了土壤有效磷累积和DPS增加,进而提高了土壤中磷素损失风险,合理施用粪肥是控制集约化种养区域农田磷面源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
九孔鲍性腺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学方法研究了性腺发育过程中九孔鲍肝胰腺和消化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雌、雄九孔鲍各消化酶活力均随着性腺发育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性腺发育早期和晚期酶活力较低,在性腺发育中期酶活力显著升高,且均在成熟前期达到最高值。九孔鲍繁殖期各消化酶的活力分布存在器官特异性和性别差异,九孔鲍的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在各性腺发育期均表现为肝胰腺消化道,雌鲍雄鲍。同种消化器官内各消化酶的活力也存在差异,雌、雄九孔鲍繁殖期肝胰腺和消化道内各消化酶的最大活力均为: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  相似文献   
95.
针对当前的主流工作流系统过于庞大、建模复杂和跨平台集成能力不足,设计了一个基于Web Service的微工作流系统。该系统简化了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r Coalition,WFMC)的描述元素和控制方式,在降低建模复杂度、可视化建模、增强跨平台集成能力和运行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96.
采用皱纹盘鲍大连群体与盘鲍日本群体进行杂交育苗试验和鲍苗种生产。结果表明,皱纹盘鲍和盘鲍正、反交组合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低于两亲本自交组,而其苗种成活率高于两亲本自交组(提高达20%以上);皱纹盘鲍和盘鲍的正、反交组合鲍苗的生长情况是,其平均壳长明显高于两亲本自交组鲍苗的平均壳长,最长达2.01 cm ;皱纹盘鲍与盘鲍作为亲本进行鲍苗种生产,经160 d培育,共培育出鲍苗种2020.75万只(平均壳长2.01 cm ),鲍出苗量平均4345.7只/m2。通过鲍种内杂交的育种方法,可以达到改良和优化鲍种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
通过预实验,观察和了解在24.8℃下九孔鲍精子与盘鲍卵子授精,及其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出现的时间.采用不同浓度的乙烯脲失活九孔鲍精子的遗传物质,确定其最佳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遗传物质失活的九孔鲍精子和盘鲍卵子授精,用CB进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出现的方法诱导多倍体.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4.8℃下,作为失活九孔鲍精子遗传物质的乙烯脲,当其质量分数为0.5‰和处理时间为10min是比较适宜的;用遗传物质失活的九孔鲍精子与盘鲍卵子授精,在授精后10min,用浓度为1.0mg·dm-13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24min,表观三倍体率达65%以上,表观四倍体率达5%左右.稚鲍的倍性检查中,雌核发育多倍体占总多倍体数的80%,杂交多倍体占20%.盘鲍异源雌核发育的三倍体率达到93%,四倍体率为3%左右.  相似文献   
98.
遵义县玉米氮磷钾肥配施效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遵义县地旱地土壤养分状况、供肥特性,确定合理的氮、磷、钾养分搭配及数量,探索主要肥料的吸收利用率,达到节本增效,为玉米大面积生产进行“测土配方”提供合理的科学施肥依据,特作玉米“3414”肥料田间试验,以指导玉米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99.
生长激素在雌性动物生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生长激素(GH)与性成熟正常初情期的到来往往需要GH,缺乏GH会使初情期推迟。对猴子和缺乏GH儿童的研究发现,注射GH可加快性成熟。GH的这一功能是通过激活LHRH波动发生器或增强雄激素的功能来实现的。对猪的研究也表明,GH对性成熟的影响与其作用时间有关。同时在人上也发现,当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模式建立后,GH才能增加其性成熟的比例。对小母鼠的研究发现,GH免疫会推延初情期的到来。2生长激素对卵巢的作用2.1生长激素对卵巢机能的影响体内研究表明GH可作用于卵巢以影响配子的形成和类固醇的生成,然而体内注射GH会导致血液循环中…  相似文献   
100.
微生态制剂对九孔鲍育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在九孔鲍育苗过程中投放光合细菌,菌数密度为6.66×109个/ml,使育苗池水里的光合细菌浓度分别为0、10×10-6、20×10-6、40×10-6,研究在不同光合细菌浓度下九孔鲍苗的生长发育及存活率情况.试验采用对各组九孔鲍苗壳长定期测量,试验完毕时对鲍苗数目进行全部计数,最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九孔鲍育苗过程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光合细菌,对鲍苗的生长和存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光合细菌的最适使用浓度为20×10-6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