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室养条件下观察了MS-222、苯佐卡因和乌拉坦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乌拉坦不宜作为稀有鮈鲫的麻醉剂,而一定浓度的MS-222或苯佐卡因可导致稀有鮈鲫的快速麻醉;不同麻醉剂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下,稀有鮈鲫在行为上呈现不同的反应,据此可分为轻度镇静、深度镇静、轻度麻醉、中度麻醉、深度麻醉和髓质麻醉阶段;根据反应时间、恢复时间、维持时间和存活率等,建议使用60mg/L的苯佐卡因或100~110mg/L的MS-222作为深度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12.
回顾和总结了过鱼建筑物升鱼机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过鱼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及升鱼机的发展前景,列举并总结了国内外典型升鱼机的代表实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升鱼机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包括升鱼机的建设可参照升船机进行类型扩展,升鱼机结构构造上的改进及应用需注意的关键技术问题,升船机与升鱼机结合使用方面的建议,得出了升鱼机在我国高坝过鱼工作中具备一定应用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河流梯级水电开发是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应对能源需求与结构问题的重要手段,如何缓解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成为决策者不能回避的难题。本研究尝试将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应用到这一领域,为鱼类洄游通道的恢复工作提供决策辅助。研究以湘江干流梯级开发为例,分析了梯级开发鱼类洄游通道恢复所面临的问题,构建了以空间基础数据库、决策模型库、知识库以及人机交互平台为基础的湘江干流鱼类洄游通道恢复决策支持系统。系统通过对湘江干流梯级开发的辅助决策,展现了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支流童庄河拟多甲藻水华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和2010年对三峡水库支流童庄河回水区和长江干流水体理化和浮游植物进行了同步连续跟踪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童庄河回水区和长江干流氮、磷含量较2009年有所升高,相同年份童庄河回水区和长江干流氮、磷含量各有高低,但差别不大.2-3月,童庄河回水区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sp.)细胞密度逐步增加并达到高峰,其细胞密度可从2009年第13位、2010年2月26日的第9位,在2010年3月17日迅速上升为第1位,成为第一优势种类,并在2010年2-3月形成水华.拟多甲藻水华最先出现在回水区尾端,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向中下游发展,并形成大面积水华,在维持一段时间后消退.童庄河回水区拟多甲藻密度上游最高,从上游至下游,密度逐渐下降.同期长江干流出现拟多甲藻的次数较少、密度较低,通常在回水区最低密度的30.91%以下.分析认为,2-3月回水区更适合拟多甲藻生长,能否形成水华主要受水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丝裂腹鱼的游泳能力和游泳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的游泳能力和游泳行为是成功设计过鱼设施的关键。为了探究长丝裂腹鱼( Schizothorax dolichonema Herzenstein)的游泳能力,以野生长丝裂腹鱼(110.56 g ±35.88g)为对象,测定了它们的临界游泳速度,并记录了测定过程中的游泳行为。研究表明:(1)临界游泳速度为3.04~4.93BL/s;(2)运动耗氧率与游泳速度呈幂函数关系MO 2=129.67+15.63 U 2.34( R 2=0.983, P<0.001),速度指数为2.34,表明能量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单位距离能耗(COT)与游泳速度的关系也呈幂函数关系COT=0.14 U-1+0.04U0.80(R2=0.844, P<0.001);(3)随着游泳速度的增加,尾摆幅度的变化不显著,变化范围为0.18~0.32 BL,而尾摆频率和运动步长都呈线性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06-2012年在金沙江下游非倒灌区域的巧家江段进行了渔获物调查,对该区域的鱼类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年际动态进行了研究。5年共调查发现鱼类57种,隶属于3目8科42属。鲤形目3科33属43种,占总种类数的75.44%;鲇形目4科8属12种,占总种类数的21.05%;鲈形目2科2属2种,占总种类数的3.51%。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0种,占总种类数的35.09%;其中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保护名录。2006、2008、2011和2012年之间的鱼类种类数(分别为36、32、37、37种)差异很小,均与2010年种类数(47)种有差异,但One-way ANOSIM检验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显著(R=1, p=20%>0.05)。调查区域的优势度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呈上升趋势,丰富度则各年大致相当。聚类分析(CA)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对5年间的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5年的鱼类群落结构可以分为2组,但One-way ANOSIM检验结果显示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R=1, p=10%>0.05)。SIMPER分析的结果表明,5年间丰度减少的种类均为喜流水性鱼类,而丰度增加的种类既有喜流水性的鱼类也有适应静、缓流水的鱼类。鱼类丰度在年份梯度上的变化不明显,各年间各种鱼类的丰度分布呈偏正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非倒灌区域的鱼类仍然受到流域内梯级电站修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鱼用麻醉剂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纯  潘磊  乔晔 《水产科技情报》2016,43(1):28-32, 36
近年来,麻醉剂在鱼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得到普遍应用。为全面了解这些麻醉药物的特点,对常用鱼用麻醉剂的种类、作用原理、影响因子、麻醉方法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今后鱼用麻醉剂的有效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汉江中下游江段的水文变化特点与鱼类早期资源分布状况,2009年6~8月在沙洋断面开展了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汉江沙洋站以上可监测到的152.28km干流江段中共有3个产卵场,产卵场总长度为42.12km,占江段总长的27.7%。产卵总量为56601.9万粒,产漂流性卵鱼类约有21种,其中拟尖头鲌、蛇鮈、双斑副沙鳅、翘嘴鲌、吻鮈、赤眼鳟等为优势种。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次数和产卵量与江水的流速、温度、透明度、涨落水持续时间等多个因素都有一定的关联。近5年来,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产卵场的位置也有所改变。本研究旨在为水利开发与水生态环境以及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汉江中下游江段的水文变化特点与鱼类早期资源分布状况,2009年6~8月在沙洋断面开展了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汉江沙洋站以上可监测到的152.28km干流江段中共有3个产卵场,产卵场总长度为42.12km,占江段总长的27.7%。产卵总量为56601.9万粒,产漂流性卵鱼类约有21种...  相似文献   
20.
在室养条件下观察了MS-222、苯佐卡因和乌拉坦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乌拉坦不宜作为稀有鮈鲫的麻醉剂,而一定浓度的MS-222或苯佐卡因可导致稀有鮈鲫的快速麻醉;不同麻醉剂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下,稀有鮈鲫在行为上呈现不同的反应,据此可分为轻度镇静、深度镇静、轻度麻醉、中度麻醉、深度麻醉和髓质麻醉阶段;根据反应时间、恢复时间、维持时间和存活率等,建议使用60mg/L的苯佐卡因或100~110mg/L的MS-222作为深度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