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北方地区大口黑鲈池塘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州鲈,为典型肉食性淡水鱼类。自20世纪80年代引人我国后,因其肉质鲜美、生长快、病害少、适温性广、肉多刺少、营养丰富的优点,已成为淡水养殖业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近年来产量逐年递增,2016年产量达37.4万t,2017年产量达45.69万t,增幅为淡水鱼类最高,达31.57%。北方地区的河南、天津、山东等地的加州鲈养殖规模、产量也在逐年增加。随着养殖规模的迅速增长,苗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北方地区的苗种主要来自广东、江浙地区,苗种繁育本地化需求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是传统的滋补食品,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青睐。由于有些养殖户受利益驱动,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对饲料、药物、养殖环境等因素缺乏认识,使鳖品质下降,病害多体质差。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华鳖养殖行为,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提高养殖效益,我们根据聊城市东昌府区多年来中华鳖养殖经验,总结出无公害中华鳖高效养殖技术。操作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恶化程度以及林业生态建设现状,阐述了保护森林,走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提出了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P)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为实验菌种,研究两者最佳浓度配比的复合菌组对淡水养殖水质的净化作用。试验设置1个对照组(CK)和5个复合菌组(PB1、PB2、PB3、PB4、PB5),5个复合菌组浓度配比分别为(2.0×105+1.5×105)CFU/m L、(2.0×105+3.0×105)CFU/m L、(2.0×105+4.5×105)CFU/m L、(4.0×105+1.5×105)CFU/m L、(6.0×105+1.5×105)CFU/m L,分析各试验组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溶解氧(DO)、p H等水质指标。结果显示:复合菌能够明显去除水体CODMn,PB2组去除率最高达,44.98%;能有效增加DO,PB2组增氧率最高,为27.9%;能明显去除氨氮,PB2组去除率最高达78%;并且能稳定p H值在8.6左右,5个复合菌组差异不显著(P0.01)。复合菌发挥最佳净化能力的时间约在6~8 d。结果表明,复合菌最佳浓度配比为(2.0×105+3.0×105)CFU/m L,该浓度组较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能够显著净化淡水养殖水质,有效改善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15.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和气候因素的干扰,内蒙古草原目前正面临着生态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平衡失调等严重的危机。采取人为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可有效促进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到长期稳定的健康状态,但不同的草原生态修复技术对于不同草原类型、不同区域草原的修复效果仍不明确。本研究在认真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现状、问题及经验的基础上,在内蒙古温性草甸草原退化放牧场选择有代表性的试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试点工作,并对生态修复工程进行生态效益评估。结果表明:(1)温性草甸草原退化放牧场在生态修复措施实施3 a后,3种人工修复措施均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2)围栏、管护相结合的生态修复工程综合效益最为明显,但是不适宜长期采用,后续需探索有利于群落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优化和提升的新的修复措施。(3)采用施肥与围栏、补播和管护相结合的生态修复措施的工程综合效益相对较低,后续需因地制宜,充分结合立地条件、气候状况、退化程度及类型,确定施肥种类量、用量及施肥周期。  相似文献   
16.
<正>初冬时节,山西悬空寺脚下东坊城村的田地里一派忙碌景象,随着2台大型秸秆打捆机轰鸣而过,一排排玉米秸秆被收割打捆,整齐地码作一排。抬眼望去,头顶的蓝天与远处的恒山清晰可见,让人心旷神怡。"11月份能看到这么蓝的天,在过去简直不敢想。"村民王朋生说,与往年焚烧秸秆"乌烟瘴气"的情形相比,今冬的空气清爽了不少,这要感谢县里搞的秸秆综合再利用工程。  相似文献   
17.
18.
为研究养殖水体中适于净化氮磷的植物,选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等3种植物为试验对象。通过对每种植物设定生物量梯度,每5天取1次水样,测定分析养殖水体的总氮(TN)、硝酸盐(NO3 -)、亚硝酸盐(NO2 -)、氨氮(NH4 +-N)和总磷(TP)等氮磷指标,进行不同植物、生物量梯度以及试验时间对养殖水体氮磷净化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3种植物均正常生长,对养殖水体氮磷均有较好净化能力。3种植物对氮净化效果较好的时间在10~15天,对磷的净化效果较好的时间则在15~20天。凤眼莲生物量2000~2500 g/m 3,浮萍生物量150~200 g/m 3,空心菜生物量800~1600 g/m 3对氮磷的净化效果最佳。3种植物均可用于养殖水体的氮磷净化,3种植物对养殖水体中TN、TP、NO3 -去除效果空心菜>浮萍>凤眼莲,对NO2 -、NH4 +-N去除效果凤眼莲>空心菜>浮萍。凤眼莲更适于养殖水体的氮磷净化。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繁殖生产实践的探索,总结了一种从产前准备到催熟、催产、孵化和出苗五个生产阶段的苗种批量生产的方法。通过受精卵生物学实验、不同雌雄比生产性试验,提出雌雄分离单性催熟、混合催产素集中注射、同步催产、卵与亲鳅快速分离和发塘标志性形态特征判定等多项关键的技术措施,实现了苗种快速批量生产。三组不同雌雄比的生产试验表明:繁殖亲鳅300组,雌雄比为1∶0.85时,孵化率为70.31%,出苗量最高,出苗152.7万尾。该研究为加快大鳞副泥鳅产业发展,规范人工繁殖和苗种批量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大鳞鲃(Barbus capito)经人工培育获得成熟亲鱼。2017年6月进行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系统观察,并详细描述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大鳞鲃的成熟卵为灰白色,属沉性卵,弱粘性,卵径(1.3±0.1)mm,吸水后平均卵径为4.5mm。胚胎发育过程分为24个时期,仔鱼发育主要有4个时期。在孵化水温(26±0.5)℃,保持充氧状态下,从受精至出膜需50h12min。初孵仔鱼全长(7.11±0.26)mm,至平游摄食需128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