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5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41.
人工诱导栉江珧雌核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紫外线诱导进行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雌核发育单倍体的研究,用强度为2 561μW/(cm2.s)的紫外线(254nm)照射不同时间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展开实验。结果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D型幼虫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遗传失活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后其胚胎发育至D型幼虫前期停止。经紫外线照射的精子受精后所产生的单倍体胚胎发育速度慢于正常受精所产生的二倍体胚胎,各照射组均出现非整倍体。40 s照射组中卵裂率达到51.2%,D型幼虫发生率为0,单倍体率最高,达到36.8%,出现“Hertwig效应”。由于雌核发育单倍体的有效诱导既需要精子遗传物质失活、又需要保证较高的卵裂率,因而在强度2 561μW/(cm2.s)的紫外线下照射40 s是获得栉江珧雌核发育单倍体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2.
通过低渗方法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PB2)的释放,诱导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三倍体.在水温为23~25℃的条件下,分别采用不同低渗海水(盐度分别为4、6、8、10、12、14、16),在不同处理时机,即第1个第一极体(PB1)出现、30%的PB1出现、40%的PB1出现、50%的PB1出现以及第1个第二极体(PB2)出现时,对太平洋牡蛎受精卵进行10 min、15 min、20 min、25 min持续处理.处理后,于正常盐度海水中孵化,收集D形幼虫,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测定,确定最佳诱导条件.结果表明,当太平洋牡蛎受精卵PB1出现40%时,在盐度为8的低渗海水中,持续处理15 min,得到最高三倍体诱导率为(89.16±1.39)%.与对照组相比,低渗诱导获得的三倍体幼虫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将低渗方法同高温(32℃)、低温(2℃)和6-DMAP(450μmo1/L)处理等多倍体诱导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低渗组的卵裂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高温、低温和6-DMAP诱导的太平洋牡蛎三倍体(P<0.05).6-DMAP诱导的三倍体率虽略高于低渗诱导,但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综合评价指数(Ie)比较,认为低渗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比高温、低温和6-DMAP诱导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3.
海湾扇贝因其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养殖者的喜欢,养殖面积逐渐扩大。但苗种不足却成为制约养殖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各养殖单位普遍采用了提早加温育苗和多茬育苗,随着育苗的提前亲贝蓄养中的饵料问题亦日益成为一个难题,恰在这时正是寒冷的冬季,水温、气温  相似文献   
44.
罗非鱼自从引进日本以后,其产量现今已仅次于内陆水面养殖的鳗鱼,鲤鱼,虹鳟和香鱼。罗非鱼养殖如何经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生产计划来追求所有池塘面积的最大生产力和最大回转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保证全年有健康的苗种,并保证其计划中的大小和数量这是绝对条件.本文拟就苗种的选择和培育方法,以及苗种生产方法作如下叙述。  相似文献   
45.
香港巨牡蛎与长牡蛎种间杂交及早期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测定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C.hongkongensis♂)、长牡蛎自繁家系(C.gigas♀×C.gigas♂)及其两者种间杂交家系(C.hongkongensis♀×C.gigas♂)子代的早期表型性状,评估种间杂种潜力,分析早期种间杂种优势,实验于2010年7月,采用1雄对3雌的巢式设计建立了9个香港巨牡蛎自繁家系(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C.hongkongensis♂)(HH11、HH12、HH13……HH33)、9个长牡蛎自繁家系(C.gigas♀×C.gigas♂)(GG11、GG12、GG13……GG33)及45个种间杂交家系(C.hongkongensis♀×C.gigas♂)(HG11、HG12、HG13……HG153)。结果发现,种间杂交家系受精率及孵化率平均水平的杂种潜力hp<-1,表现出显著的杂种劣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种间配子不兼容现象,而且存在着显著的个体间差异。从其总体水平上看,幼虫生长性状的杂种潜力hp<-1,表现出显著的杂种劣势,出现了远交衰退现象;幼虫存活性状的杂种潜力hp在-1~1之间,虽然具有正向优势,但达不到显著标准;幼虫变态率的杂种潜力hp>1,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6.
壳金长牡蛎自交和杂交家系生长与存活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具有生长优势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G2(A)家系及具有明显生长和存活优势的G19(B)和G28(C)家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得到包括3个自交组(AA、BB、CC)和6个杂交组(AB、AC、BA、BC、CA、CB)共9个壳金长牡蛎实验组,分析各实验组在幼虫期及稚贝期不同日龄的各生长指标和存活性能,并评估了杂交组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在整个培育阶段,大多数杂交组在不同生长时期均表现出较高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其中,浮游幼虫期5日龄,所有杂交组的壳高和壳长均显著大于自交组(P0.05);10日龄后,杂交组CB、BC和AC的壳高显著大于相应的自交组(P0.05),杂种优势明显;稚贝期85和130日龄,杂交组CB的壳高性能大于其他实验组。浮游幼虫期10日龄,CB组存活率显著大于AA、CA组(P0.05);稚贝期85日龄后,杂交组AC、CA和CB的存活率杂种优势逐渐增大;190日龄,杂交组AC、BC与自交组AA、CC之间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壳金长牡蛎新品种的培育及杂种优势的充分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7.
正一、根据大小及时分池稀疏稚贝培育密度是关键要根据培育条件及时稀疏密度,在60多天的稚贝中间培育过程中,一般分成4阶段和4个密度培育效果比较好,稚贝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见表1。根据大竹蛏苗种的生长情况和大小适时调整,及时进行稀疏分池培育,但大竹蛏稚贝壳薄,极易破损  相似文献   
48.
于1996~1997年,用6-DMAP抑制太平洋牡蛎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产生三倍体,最高诱导率为93.8%。该实验组胚胎孵化率为81.0%,D形幼虫畸形率为17.6%。实验选用L9(34)设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6-DMAP浓度,设300、450和600μmol/L等三水平;诱导时机(观察静止状态的受精卵,以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的百分率指示),设10%、30%和50%等三水平;诱导持续时间,设10、15和20min等三水平,试验设三次重复。解剖法获取精卵,人工授精。染色体倍性检查采用染色体计数法。根据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结果,得出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当30%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将受精卵浸泡在含6-DMAP450μmol/L的海水中10min;三因素的主次顺序:6-DMAP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6-DMAP的浓度和诱导时机对三倍体诱导率的影响显著;但诱导持续时间影响不显著。部分试验组得到4.2%~13.6%的四倍体和10%左右的非整倍体,这种情况可能与受精不同步抑制第一极体释放而导致的染色体多极分离有关。  相似文献   
49.
泥蚶亲贝室内蓄养促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底播和单层浅水浮动式网箱,进行泥蚶亲贝室内蓄养试验,饵料前期以单胞藻为主,后期以玉米淀粉和蛋黄为主,经过3个月蓄养,泥蚶自然成熟,自行产卵,成活率和孵化率均在80%以上,试验证明泥蚶从非繁殖季节开始进行蓄养保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0.
日本红刺参在分类上隶属于海参纲、刺参科、仿刺参属,体形呈圆筒状、背面隆起,上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疣足,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很规则的纵带,体色红色或红褐色,背面斑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