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柴达木盆地盐湖水化学特征的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永丽  吕启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61-10062
应用对应分析研究了柴达木盆地盐湖的水化学特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时应分析能揭示出样品来源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柴达木盆地盐湖的水化学特征属于硫酸镁亚型和氯化物型。  相似文献   
12.
利用传统石蜡切片、HE染色等方法对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塔里木裂腹鱼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和肠(前肠、中肠、后肠和直肠)。口咽腔内具有发达的咽齿。无胃,肠与食道紧接,前肠膨大。消化道由腔面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但口咽腔只有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未发现有浆膜层。消化道4层中,黏膜层差异最大:口咽腔黏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其间分布有味蕾和大量黏液细胞;食道粗而短,黏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黏膜褶两侧分布大量黏液细胞,且固有膜血管丰富;肠道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间分布有杯状细胞,其数量由前向后逐渐增加,而黏膜褶高度逐渐降低。消化腺由肝脏和胰脏组成,肝脏的肝小叶不明显,但明显可见肝血窦及中央静脉分布,肝门管区不典型。胰脏仅在肠系膜中出现,而未在其他组织中发现,胰小叶间中央静脉明显,中央静脉中可见大量椭圆形有核的红细胞。本研究对塔里木裂腹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其食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丰富塔里木裂腹鱼的生物学研究内容,可为其食性分析及饵料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尾鳍细胞系,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法,分别用含胎牛血清(FBS)的DME/F12培养基体外培养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组织,初步建立了塔里木裂腹鱼尾鳍细胞系(BICF1)。采用MTT法测定分析盐度(NaCl)和碱度(NaHCO3)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BICF1悬浮培养传至45代,最适培养液为DME/F12,最适FBS浓度为20%,最适温度为25℃。第10代BICF1的群体倍增时间为28.11 h,呈“S”型生长。第6代BICF1液氮冻存180 d后复苏,经台盼蓝染色计数,BICF1有(87.85±0.66)%的细胞具有活性,复苏后可增殖并传代。BICF1无细菌、真菌、支原体污染。第10代BICF1线粒体16S rRNA测序结果与GenBank基因序列进行一致性对比,结果显示,BICF1与JQ844133.1的一致率为100%,表明BICF1来自于塔里木裂腹鱼。BICF1增殖数量在盐度为1、2、4、6时呈上升趋势,在盐度为6、8、10时呈下降趋势;盐度为6时,BICF1增殖数量最高。BICF1增殖数量在碱度为2、3、4、5、6 g/L时呈上升趋势,在碱度为6、7、8、10 g/L时呈下降趋势;碱度为6 g/L时,BICF1增殖数量最高。细胞增殖数量随盐碱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本研究旨在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塔里木裂腹鱼遗传资源以及建立和保护其种质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17年7月于新疆于田县克里雅河采集土著鱼类隆额高原鳅,从中随机选取32尾作为试验样本带回实验室对全长、体质量、尾柄长等22个形态特征参数进行测量,采用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对隆额高原鳅各形态参数与鱼体体长的关联及不同形态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隆额高原鳅的外部形态参数中,全长、体质量、尾柄长与体长的判定系数r~2均大于0.9,契合线性相关关系且相关程度较高,其中全长与体长的线性相关程度最高,为0.972,其相关关系为y=1.094x+10.520;其余性状间的判定系数均分布在0.6~0.8之间,相关性较低,吻长的判定系数R~2为0.685,为判定系数中最小。体质量、全长、体厚、头长、尾柄长、头高与体长呈线性相关(P0.01);而上颌须、眼后头长、吻长、胸鳍长、腹鳍长与体长契合指数相关(P0.01)。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头长存在的偏相关关系最多,吻长、尾柄长与其他参数之间的偏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15.
肉鸡肠毒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鸡肠毒综合征是由于肠道病原体感染、毒素刺激和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一种以腹泻、粪便中含有消化不完全的饲料或呈柿红色粪便、采食量下降、精神不振等为特征的疾病。5日龄以上肉鸡均有发病,且整个养殖过程中反复出现,对肉鸡养殖危害严重,尤其40日龄以上白羽肉鸡患肠毒综合征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