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磷脂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脂肪需要量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0.075±0.001)g的日本沼虾为试验对象,在室内养殖缸中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将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均匀,再与大豆磷脂分别按2∶1和1∶2混合,使得大豆磷脂分别占脂类混合物的33.3%(低磷脂组)和66.7%(高磷脂组)。将2种脂类混合物分别按3%(低脂肪组)、6%(中脂肪组)、9%(高脂肪组)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根据试验饲料中脂类混合物添加量和大豆磷脂添加量,将6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L3P1、L3P2、L6P2、L6P4、L9P3、L9P6,实测试验饲料中脂肪水平分别为7%、7%、10%、10%、13%、13%。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缸试验虾,每缸放养150尾。结果表明:6组日本沼虾的成活率在47.8%~66.9%,以L6P4组成活率最高,其次是L3P2组,以L9P3组最低。高脂肪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低于中、低脂肪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中、低脂肪组(P0.05)。高磷脂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高于低磷脂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低磷脂组(P0.05)。脂类混合物添加量和大豆磷脂比例对各生长性能指标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虾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但高磷脂组虾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低磷脂组(P0.05)。高脂肪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中、低脂肪组(P0.05);高磷脂组肝胰腺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低磷脂组(P0.05)。脂类混合物添加量和大豆磷脂比例对肝胰腺脂肪酶活性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脂类混合物添加量对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显著影响(P0.05),而大豆磷脂比例对二者无显著影响(P0.05),但脂类混合物添加量和大豆磷脂比例对肝胰腺T-AOC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上述结果提示,日本沼虾饲料中磷脂应与脂肪保持一定的比例。根据本试验结果,饲料中脂肪水平为10%、大豆磷脂添加量为4%时对日本沼虾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究鱼类感应流速随体长因素的变化,以黄河上游2种裂腹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形水槽实验装置,采用递增流速法,测试并分析了不同体长鱼类的感应流速。结果表明,体长(BL, 20.67±3.65) cm的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和BL (14.50±2.24) cm的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的绝对感应流速分别为(4.97±1.22) cm·s~(-1)和(4.52±0.92) cm·s~(-1),相对感应流速分别为(0.24±0.045) BL·s~(-1)和(0.31±0.052) BL·s~(-1);绝对感应流速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相对感应流速与体长呈负相关关系,相对感应流速与体长呈现负相关关系是由于绝对感应流速的增加速率小于体长的增加速率;2种裂腹鱼类的绝对感应流速差异不显著(P0.05);构建的绝对感应流速与体长的非线性回归模型能够有效地解释鱼类感应流速对体长的响应。该研究对其他较难捕获测试样本区域的鱼类游泳特性的定性预测研究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也可为过鱼设施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3.
任胜杰  吴青  张佐  袁文清  陈兰  郑曙明 《水产学报》2017,41(10):1609-1622
为研究黄芪多糖(APS)和当归多糖(ASP)对维氏气单胞菌诱导鲫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设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黄芪多糖组和当归多糖组,通过对鲫用维氏气单胞菌攻毒处理,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细胞的凋亡比例和细胞周期变化,并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结果显示,维氏气单胞菌攻毒后阳性对照组鲫血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高于多糖组和阴性对照组;多糖组能显著降低鲫的细胞凋亡率且黄芪多糖组效果更显著;攻毒后鲫肝细胞和肾脏淋巴细胞出现染色质凝集、细胞核固缩边集和细胞空泡化及凋亡小体;同阴性对照组相比;维氏气单胞菌攻毒可以引起鲫血细胞周期中S/G2+M期细胞比例极显著下降,sub-G1极显著升高,抑制细胞分裂诱发凋亡;多糖组则G0/G1期细胞极显著降低,S/G2+M期细胞极显著升高,sub-G1极显著降低,促进细胞分裂抑制凋亡。黄芪多糖和当归多糖添加量在1%时能抑制维氏气单胞菌攻毒引起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